•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今文《尚書》使令動詞“伻”的來源及相關(guān)問題

      2018-05-28 06:26:50
      語言研究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補(bǔ)語金文尚書

      陳 樹

      ?

      論今文《尚書》使令動詞“伻”的來源及相關(guān)問題

      陳 樹

      (揚(yáng)州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江蘇 揚(yáng)州 225002)

      今文《尚書》“伻”應(yīng)是由甲、金文使令動詞“乎”訛變而來。大約從東周開始“乎”主要功能偏向于句尾語氣詞和介詞,加之“乎”與“平”形體相近,《尚書》中的使令動詞“乎”便產(chǎn)生訛誤。訛字“平”在后世流傳過程中受使令動詞“使”、“俾”字形影響,增加意符寫作“伻”。在傳世典籍中訛字“平”又誤讀為“釆”,使“辯”具有使令的假借義,“平”又通假為“拼”、“荓”等字表使役義。

      使令動詞;伻;乎;

      一 今文《尚書》使令動詞“伻”及兼語句

      使令動詞是指具有實(shí)際引發(fā)或企圖引發(fā)某一事件語義內(nèi)涵的詞匯,在句法上往往可以構(gòu)成兼語句。傳世今文《尚書》是文獻(xiàn)語言的源頭材料之一,其中就有一個較為特殊的使令動詞“伻”,僅存于《周書》部分的《洛誥》、《立政》兩文,凡7見。錢宗武曾對今文《尚書》中的兼語句作過窮盡分析,有99例,并分為完全式、省略式、補(bǔ)充式、特殊式4類結(jié)構(gòu)形式(錢宗武2011:203)。

      (一)完全式。包括“S+V1+OS+V2+O”及“S+V1+OS+P①”兩種形式,但使令動詞“伻”并未構(gòu)成此類句子。

      (二)省略式。分為省略主語式、省略兼語式以及主語兼語皆省式三種形式。

      “伻”構(gòu)成主語兼語皆省式(V1+V2)。

      1) 公既定宅,伻來。來,視予卜,休恒吉。(《尚書·洛誥》)

      《尚書易解》:“伻,使。來,成王來也。視,示也。來,視予卜,謂我既來則示我以卜。”(周秉鈞2010:200)使令動詞“伻”的主語周公承前省略,由于該句在周成王回答周公的話語中,所以“伻”后的兼語“我”,即周成王也省略了。

      (三)補(bǔ)充式。漢語句子的主要成分是主語、謂語和賓語,定語、狀語和補(bǔ)語是修飾成分。補(bǔ)充式指完全式或省略式的兼語后動詞有補(bǔ)充說明時間、地點(diǎn)、對象等補(bǔ)語的句型。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完全式增加補(bǔ)語,一類是省略式增加補(bǔ)語。使令動詞“伻”均有構(gòu)句。

      1完全式增加補(bǔ)語的補(bǔ)充式。構(gòu)成句式:S+V1+OS+AV+V2+O+C②。

      2) 王伻殷乃承敘萬年。(《尚書·洛誥》)

      《尚書易解》:“此為王求福之詞。伻,使也,乃,猶能也,古音相近?!保ㄖ鼙x2010:210)又《書集傳》:“承,聽受也。敘,教條次第也。王使殷人承敘萬年,其永觀法我孺子而懷其德也。”(錢宗武、錢忠弼2010:190)使令動詞“伻”主語為“王”(周成王),兼語為“殷”(殷民),“乃”能愿動詞作狀語,“敘”作“承”的賓語,“萬年”作補(bǔ)語,補(bǔ)充說明“承敘”的時間。

      2省略式增加補(bǔ)語的補(bǔ)充式。構(gòu)成句式:V1+V2+O+C。

      3) 予齊百工,伻從王于周。(《尚書·洛誥》)

      《尚書易解》:“齊,《釋詁》:‘將也?!俟ぃ俟?。伻,使也。周,宗周,謂鎬京?!薄把晕?guī)ьI(lǐng)百官,使之從王于鎬京?!保ㄖ鼙x2010:201)使令動詞“伻”的主語“予”(周公)及兼語“百工”承前省略,王(周成王)作賓語,“于周”為介賓結(jié)構(gòu),作補(bǔ)語。

      (四)特殊式。指語法形式復(fù)雜、語序不規(guī)則以及語義結(jié)構(gòu)復(fù)雜的兼語句。

      1兼語結(jié)構(gòu)內(nèi)含連動結(jié)構(gòu)。構(gòu)成句式:V1+V2+V3+O。

      4) 伻向即有僚,明作有功。(《尚書·洛誥》)

      《尚書易解》:“伻,使也。向,趨也。見《荀子·仲尼篇》注。即,就也。有僚,官職?!保ㄖ鼙x2010:203)該句在周公勉勵周成王居洛主持政事的語段中,前句為“惟以在周工往新邑”,“伻”的主語周成王省略,兼語“在周工”(在鎬京之官)承上句省略?!跋颉?、“即”為連動結(jié)構(gòu),“有僚”作賓語。

      5) 伻來毖殷,乃命寧予以秬鬯二卣。(《尚書·洛誥》)

      《尚書易解》:“伻,使也。毖,勞也,慰勞之也。殷,庶殷?!薄俺赏跫然刈谥?,告于宗廟,又遣使來洛慰勞庶殷”。(周秉鈞2010:209)“伻”的主語周成王省略,兼語“使者”省略,“來”、“毖”為連動結(jié)構(gòu),“殷”作賓語。

      又構(gòu)成復(fù)雜句式:AV1+V1+OS+V2+O1+V3+O2+AV2+V4+O3

      6) 帝欽罰之,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萬姓。(《尚書·立政》)

      有夏,為周人自稱,《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康誥》“用肇造我區(qū)夏”,皆其例?!渡袝x》:“式,讀為代。奄,大有余也,覆也。甸,治也?!保ㄔ\(yùn)乾2011:263)“伻”的主語“帝”承前省,“我有夏”作兼語,式、受、甸為連動。

      2兼語結(jié)構(gòu)內(nèi)含連動結(jié)構(gòu),同時兼語結(jié)構(gòu)又套含在并列結(jié)構(gòu)中。構(gòu)成句式:V1+V2+CJ1+V3+CJ2+V4+O③。

      7) 伻來以圖及獻(xiàn)卜。(《尚書·洛誥》)

      《尚書易解》:“伻,使;圖,謀也。言使成王來洛以謀定都之事且獻(xiàn)卜兆也?!保ㄖ鼙x2010:200)其中,“及”為并列連詞,連接兼語結(jié)構(gòu)“伻來以圖”和動賓結(jié)構(gòu)“獻(xiàn)卜”?!耙浴睘槟康倪B詞,連接動詞“來”和“圖”。

      由以上7個例句來看,今文《尚書》的“伻”字兼語句,均在言語文段內(nèi),所以多構(gòu)成主語或兼語減省的省略式,而且兼語后的結(jié)構(gòu)一般較為復(fù)雜。

      “伻”,古注家多訓(xùn)為“使”,關(guān)于“伻”的來歷,清代學(xué)者有一些探討?!渡袝窆盼淖⑹琛肥琛堵逭a》“伻來以圖及獻(xiàn)卜”句曰:“伻,俗字?!夺屧b》云:‘抨,使也?!夺屛摹吩疲骸?,字又作伻。’”(陳抗、盛冬鈴2004:405)孫星衍依據(jù)《爾雅·釋詁》及《釋文》判斷“伻”為俗字,“抨”為正字。但《說文·手部》:“抨,撣也?!倍巫ⅲ骸伴_弓也?!迸c使令義無涉,而且傳世先秦文獻(xiàn)中未見有用作使令義,故必非本字。

      《古文尚書撰異》:“《漢書·劉向傳》:《書》曰:‘伻來以圖。’孟康曰:‘伻,使也?!癫冒矗骸畞取忠杀咀鳌健?,轉(zhuǎn)寫俗加人旁?!保櫷?995:第46冊227)《今文尚書考證》:“古文作‘平’,子政引今文或作‘伻’也。今文不盡同于古文,不得以《說文》所無之字疑之?!保ㄊ⒍?、陳抗1989:344)段玉裁認(rèn)為“伻”本作“平”,皮錫瑞則認(rèn)為《尚書》今文作“伻”,古文作“平”。但是“平”為何有使令義,語焉不詳。

      遍搜甲金簡帛及傳世先秦文獻(xiàn),除了《尚書》兩篇,“伻”字不見于其他文字材料,使令動詞“伻”的來源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 甲、金文中的使令動詞“乎”

      楊樹達(dá)《積微居小學(xué)述林·釋乎》:“考之《尚書》及古金文,乎字絕少作語末詞用者,而甲文、金文乎字皆用作𧦝召之𧦝?!保顦溥_(dá)2007:93)張玉金(2001)研究,殷墟甲骨文中只有“使令”式兼語句,能作該句的第一個動詞,只有“乎”、“令”、“使”、“曰”4個,前兩個常用,而后兩個很少用。他將兼語句分為8種句型,其中涉及“乎”字的句式有67種,說明它的用法多樣。我們統(tǒng)計(jì)《甲骨文合集》中可以認(rèn)定“乎”作使令用法的語例在千次以上,證明“乎”在殷商時代是一個相當(dāng)活躍的使令動詞。下面按照錢宗武歸納的兼語句4種結(jié)構(gòu)形式,分別舉出與《尚書》“伻”字句近似的一些語例。

      完全式:S+AV2+V1+OS+V2+O

      8) 王其乎戌舞盂,有雨?(合集28180)④

      省略式:V1+V2

      9) 貞:乎田,獲?(合集10560)

      補(bǔ)充式:V1+OS+V2+O+C

      10) 甲寅卜,殼:乎子汰酒缶于娩?(合集3061)

      特殊式:V1+V2+V3+O

      11) 乎從征方。(合集20451)

      檢索“先秦甲骨金文簡牘全文資料庫”,西周金文出現(xiàn)“乎”作使令動詞用法175次。試舉出與《尚書》“伻”字句相似的一些例句。

      完全式:S+V1+OS+V2+O

      12) 王乎史虢生冊令頌。(頌鼎,西晚)

      省略式:V1+V2+O

      13) 乎賜鑾旂。(肆簋,西中)

      補(bǔ)充式:V1+V2+C

      14) 乎漁于大池。(遹簋,西中)

      特殊式:S+V1+OS+V2+V3+O

      15) 王乎虢仲入佑𣄰。(𣄰簋,西晚)

      西周金文中的使令動詞“乎”繼承殷商甲骨文而來,但是與之共時的語言材料《尚書·周書》卻未見有“乎”的使令用法,不僅令人生疑。前文分析甲骨、金文中的“乎”與《洛誥》、《立政》中的“伻”在句法功能上有相近之處,這兩個字是不是屬于裘先生分析的傳抄訛誤的情況呢?

      三 “乎”訛變?yōu)椤捌健?/h2>

      下面我們對使令動詞“乎”的字形演變從殷商到戰(zhàn)國的譜系作一個梳理。

      甲骨文“乎”字形體除了下面筆道置向不一,沒有大的差別。但是到西周金文中,“乎”字形開始分成三系:

      該系承襲甲骨文的字形而來,但字的上面部分與下面部分有粘合的趨勢。

      “平”字首見于春秋時代,它的字形演變譜系大致分五列。

      該系與一系相比,是在字形下部的一豎上添一筆。

      該系與一系相比,是在字形上部添上一筆。

      將“乎”二系與“平”一系相比較,字形十分相近,容易發(fā)生訛寫的問題。據(jù)張玉金(2004)分析,《洛誥》與《立政》均為可信的周代原始文獻(xiàn)(張玉金2004:6)。其內(nèi)容主要是周公與成王的對話,所以兩篇文獻(xiàn)初寫時間大約為西周早期。依據(jù)古文字演變進(jìn)程,我們可以推想,《洛誥》:“伻來以圖,及獻(xiàn)卜”等諸篇文句在西周初寫時代應(yīng)寫作“乎”字,這些“乎”都是繼承了甲骨卜辭中使令動詞的用法。到了東周的春秋時代,詞匯系統(tǒng)中出現(xiàn)“平”,由于二者形體相近,在后來的流傳過程《尚書》兩篇中的“乎”被訛寫為“平”字。

      在傳世春秋文獻(xiàn)中“乎”的虛詞用法多見。據(jù)楊伯峻《論語詞典》統(tǒng)計(jì),“乎”單用140次,其中語氣詞104次,介詞27次,還有9次是和表態(tài)副詞連用的小品詞(楊伯峻1980:227)。另外從“先秦甲骨金文簡牘全文資料庫”檢索到金文“乎”字用例179條,其中春秋金文4條均為“烏乎”。結(jié)合出土和傳世文獻(xiàn),我們可以推測大約從東周開始,“乎”的非使令動詞用法在急速增長,而另一方面,“乎”作使令動詞的用法在急劇減少,從而造成詞義本源失傳。東周時代的學(xué)者熟悉“乎”常見的虛詞用法,但不能確知西周“乎”有使令義,于是將《尚書》中的字形誤析為“平”字。

      四 “伻”的生成及相關(guān)問題

      段玉裁《古文尚書撰異》:“《群經(jīng)音辨》卷二曰:‘平,使也。補(bǔ)耕、普耕二切,《書》‘平來以圖’。玉裁按:此賈氏據(jù)未改《尚書釋文》采入者也,今本《尚書釋文》作伻,恐是依衛(wèi)包竄改,非陸氏之舊。”(顧廷龍1995:第46冊226)段玉裁認(rèn)為古本《尚書》“伻”當(dāng)寫作“平”。敦煌寫卷伯2748存《洛誥》篇、斯2074存《立政》篇,在7則“伻”字句中,有1則“伻”寫作“平”,即“平向即有僚”(顧頡剛、顧廷龍1996:2022)。這證明今本《尚書》中“伻”字是由“平”改寫而來。

      戰(zhàn)國時代,漢字的形聲孳乳大大加速,使令動詞出現(xiàn)了加“人”旁的發(fā)展趨勢。甲骨中出現(xiàn)使令動詞“使”,作“吏”形。西周金文邿召簠:“吏(使)受寶”。至戰(zhàn)國簡冊中除了用“吏”,還有加人旁的

      字形來表達(dá)將使令義,使得表意更清晰。由于《尚書》中有使令動詞“使”、“俾”,受它們加形符的影響,《洛誥》、《立政》“平”(訛變的“乎”)大約是在今文字階段也加上人旁,衍生為今本中的“伻”字。

      《尚書》中除了使令動詞“伻”之外,還有“辯”?!毒普a》:“勿辯乃司民湎于酒”,《尚書易解》:“辯,俾也;王念孫曰:‘辯之言俾也?!稌颉吠踬聵s伯作《賄肅慎之命》,馬融本俾作辯。辯、俾聲近而義同。俾亦使也。’”整句意思是“勿使汝之治民之官沉浸于酒也。”(周秉鈞2010:181)

      辯,古音屬並紐元部;俾,古音屬幫紐支部。雖然聲母為旁紐,但是元部與支部并不相近?!稌颉贰百隆钡漠愇摹稗q”,有可能是同義替換。但是“辯”為何有使令義呢?我們認(rèn)為“辯”為通假字,本字為“釆”。“釆”的古文字如下:

      《說文》:“釆,辨別也,象獸指爪分別也。讀若辨?!薄搬姟辈]有使令義,仔細(xì)比較“釆”與“平”第五系戰(zhàn)國文字的形體相似,“釆”的《說文》古文與“平”第一系形體也比較相近,所以《酒誥》文句中“釆”當(dāng)為“平”字之訛。

      傳世《尚書》中有多處“釆”訛為“平”處。席世昌《讀說文記》:“《尚書》‘釆章百姓’,鄭云:‘辨,別也?!瘋慰讉髡`作平,遂訓(xùn)為和。《史記》作便章。釆、便同音假借字也。《尚書大傳》作辨章。鄭注《周禮·馮相氏》引《書》‘辨秩東作’云:‘辨,別也?!c下文‘南訛’、‘西成’句皆作辨。是鄭本釆章之釆作辨也。釆讀若辨,是釆古文也,辨今文也?!保ǘ「1?988:1987)今本《堯典》“平章百姓”、“平秩東作”、“平秩南訛”、“平秩西成”、“平在朔易”中“平”皆是“釆”訛為字形相近的“平”。而《酒誥》“勿辯乃司民湎于酒”情況與之相反,先是使令動詞“乎”訛為“平”,“平”又誤識為“釆”,通假作“辯”。《洛誥》“伻從王于周”、“王伻殷乃承敘萬年”兩句中“伻”字,漢石經(jīng)皆作“辯”字(顧頡剛、顧廷龍1996:2019-2020),即是此類訛誤的明證。古本中同樣的“平”字,在今本《酒誥》中作“辯”,在《洛誥》、《立政》篇中寫作“伻”。這種現(xiàn)象說明典籍在流傳過程中并不是單線直接傳承的,后人對從前世流傳下來的諸多本子有過修訂取舍。

      《爾雅·釋詁下》:“俾、拼、抨,使也?!惫弊ⅲ骸敖灾^使令。見《詩》?!薄对姟ご笱拧どH帷罚骸懊裼忻C心,荓云不逮?!泵珎鳎骸扒L,使也?!敝祆渥⒁K氏曰:“雖有欲進(jìn)之心,皆使之曰世亂矣,非吾所能及也?!薄夺屛摹罚骸扒L,本或作拼。同。”《漢書·楊雄傳上》:“抨雄鴆以作媒兮,何百離而曾不壹耦?!鳖亷煿抛ⅲ骸芭辏挂?。”《文選·張衡〈思玄賦〉》:“抨巫咸作占夢兮,乃貞吉之元符?!崩钌谱⒁f注:“抨,使也?!惫乓羝剑瑏K紐耕部;抨,幫紐耕部;并,幫紐耕部,聲音相近,傳世文獻(xiàn)中“荓”、“拼”、“抨”作使令用法,皆為“平”之通假,而“乎”是它們真正的源頭字。

      蔡沈 《書集傳》,錢宗武、錢忠弼整理,鳳凰出版社,2010年。

      丁福保 1988 《說文解字詁林》,中華書局。

      段玉裁 《古文尚書撰異》,顧廷龍主編《續(xù)修四庫全書》第4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高明 2008 《古文字類編》(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顧頡剛、顧廷龍 1996 《尚書文字合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圃 2002 《古文字詁林》,上海教育出版社。

      錢宗武 2011 《今文〈尚書〉句法研究》,河南大學(xué)出版社。

      裘錫圭 2004 《中國出土古文獻(xiàn)十講》,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

      孫星衍 2004 《尚書今古文注疏》,陳抗、盛冬鈴點(diǎn)校,中華書局。

      皮錫瑞 1989 《今文尚書考證》,盛冬鈴、陳抗點(diǎn)校,中華書局。

      楊伯峻 1980 《論語譯注》,中華書局。

      楊樹達(dá) 《積微居小學(xué)述林全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曾運(yùn)乾 2011 《尚書正讀》,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張玉金 1994 《甲骨文虛詞詞典》,中華書局。

      張玉金 2001 《甲骨文語法學(xué)》,學(xué)林出版社。

      張玉金 2004 《西周漢語語法研究》,商務(wù)印書館。

      張玉金 2011 《出土戰(zhàn)國文獻(xiàn)虛詞研究》,人民出版社。

      周秉鈞 2010 《尚書易解》,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①OS指兼語,P指兼語后的不及物動詞謂語。

      ②AV指狀語,C指補(bǔ)語。

      ③Cj指連詞。

      ④本文引用出土文獻(xiàn),除了句中使令動詞,其他釋文一般用寬式。

      On the Origin of Causative Verb(伻) in(今文尚書)

      CHEN Shu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2, China)

      The causative verb(伻) in Jinwen(今文) Shangshu is erroneous transformation from Hu(乎)in inscriptions on bones or tortoise shells of the Shang(商) Dynasty and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 objects. In the Eastern(周) Dynasty, the character pattern was similar between(乎)and(平). And then, Affected by(使) and(俾),the character pattern(平) became(伻). In the Chinese ancient books, Ping(平) was also misread as(釆),(拼) and(荓).

      Causative Verb;(伻);(乎)

      H141

      A

      1000-1263(2018)02-0065-06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biāo)項(xiàng)目“《尚書》學(xué)文獻(xiàn)集成與研究”(12&ZD155);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xiàng)目“基于語素庫的漢語支配式雙音詞構(gòu)詞規(guī)律研究”(16FYY010)

      陳樹,男,1979年生,江蘇高郵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上古漢語及古文字研究。

      猜你喜歡
      補(bǔ)語金文尚書
      《尚書》中“迪”釋為“由”新探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rèn)識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jù)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漢語補(bǔ)語應(yīng)用淺析
      牡丹(2017年18期)2017-07-22 21:46:35
      尚書·禹貢
      寶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6:48
      初級對外漢語教材復(fù)合趨向補(bǔ)語引申用法考察
      語法填空專練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淺談現(xiàn)代漢語補(bǔ)語的辨析
      《明新興雷石庵尚書遺集》補(bǔ)遺
      麻江县| 喀喇沁旗| 广河县| 桐庐县| 武平县| 普定县| 镶黄旗| 绥芬河市| 南召县| 广安市| 剑阁县| 田阳县| 教育| 阿勒泰市| 竹北市| 依兰县| 咸宁市| 交城县| 兴文县| 任丘市| 洛南县| 万荣县| 余姚市| 彭州市| 上杭县| 方城县| 忻州市| 临泉县| 襄城县| 岢岚县| 上思县| 吉林市| 临沭县| 万荣县| 内江市| 昌都县| 天津市| 荣昌县| 新巴尔虎右旗| 西青区| 修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