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應以教學目標為基礎,依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構建從引導學生感知到探求、再到實踐創(chuàng)造的探究型情境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活動情境等多維情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興趣,滿足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關鍵詞]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PES模式”;教學思考
語文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的核心課程,小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需要通過課程的學習來實現(xiàn),課堂上教師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會使語文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活潑、富有吸引力?!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情境教學理念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倡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與氛圍,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提高閱讀中的想象力和思辨能力,給予學生充滿樂趣的審美享受。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促使師生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使整個教學過程富有感染力,從而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語文學習動機。可見,情境教學是教師有意而為之的“予情之境”。
一、“PES模式”的提出
情境教學理念下的“PES模式”,指的是教師引導學生從感知(Perceive)到探究(Explore)、再到自我實現(xiàn)(Self-realization)的教學情境結構框架。其教學目標在于培養(yǎng)出心胸寬廣(Open-minded)、善于反思(Reflective)、具有探究精神(Inquirers)、積極交流(Communicators)、知識廣博(Knowledgeable)的“奧里克”(ORICK)學生,如圖1所示。
該模式的創(chuàng)建以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訓練小學生在多維情境下,以教學目標為基礎,依據(jù)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通過有效情境,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興趣,進而達到實踐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二、“PES模式”情境教學的實施途徑
小學語文教學“PES模式”從引導學生感知到探求、再到實踐創(chuàng)造的探究型情境教學模式,使教學過程“蘊于內而發(fā)乎外”,滿足學生“想創(chuàng)造”“受尊重”“被信任”“有成就感”等方面學習心理的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一)理解升華,始于感知
“PES模式”的起點是感知(Perceive)。語文的學習過程是教學內容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而并不具有答案導向的機械化特征,它不局限于教師對材料的理解與感受,往往超越既有的答案生發(fā)出意想不到的觀點。因此,要讓小學生提出不同看法,能夠以創(chuàng)新性思維分析問題,并且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是學習過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階段。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很多文章都蘊涵著深刻的內涵,讓學生理解看似平常的文字背后所潛藏的感情,需要在逐句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感知,過程中通過多樣化閱讀、問答、表演等方式進行,教學過程從局部(句子)到整體(篇章),同時注重引導學生注意上下文的語境關聯(lián),使感知過程深入、具體且全面。
(二)創(chuàng)設情境,實現(xiàn)自我
在“PES模式”下,教師要以感知為基礎,創(chuàng)設多維活動情境,通過對情境的演繹探究(Explore)文章內涵、激活學生思維。
1. 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感受轉移到課文當中,把這兩種共同的情感熔于一爐,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煉與課文相關內容,構建出生活情境,通過移情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作家產(chǎn)生共鳴,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確切而深刻。法國著名哲學家狄德羅曾經(jīng)說過:“惟有情感,而且惟有巨大的情感,才能使精神獲得巨大的造詣?!崩?,在教學《爭吵》這一課時,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揣摩文中人物爭吵前后的表現(xiàn),品味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是一個教學難點。因此,應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和心理活動加以領會,摘選重點詞語并將其填充到預先準備好的表格中。這樣可以使學生掌握理解的要領,特別是品讀人物爭吵后的反應,在分析對比后能夠較為直接獲取并深入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探究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我”的忐忑與懊惱,為“我”的不好意思去認錯感到焦急,為朋友間的和好如初感到欣慰。學生們一定也經(jīng)歷過類似的事情,有過同樣的感受,如此體會情感就更加直接了??梢?,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體會作品表達的內在情感,能夠使學生們在毫不費力的情況下理解文章內涵,激發(fā)學生的聰明才智及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構建生活情境還可以增加課堂的生動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旨,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如學習《桂林山水》時,教師提前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將自己參觀各地名勝古跡的照片帶到學校,在課堂上展示并介紹。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既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產(chǎn)生互相學習的良好氛圍,又對學生們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進行綜合訓練,較好地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通過此類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即使沒有到桂林游覽過的學生也可以在其他學生的匯報講解中產(chǎn)生新的感受,同時調動起自己游覽他處的相似體驗。
2.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教師要根據(jù)篇目的內容和已有情境,巧妙地創(chuàng)設一些探究性的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不受形式的限制,大膽猜想。因此,根據(jù)課文中的形象、具體的情景連同師生與文本之間產(chǎn)生的問題為背景提出疑問,創(chuàng)設出問題情境,使認知情感與要達成的閱讀教學目標結合起來。例如,在《提燈女神》一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體會南丁格爾的偉大品質,教師啟發(fā)學生結合文本想象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戰(zhàn)爭中忘我工作的畫面。通過此類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不僅想到了病房的破舊簡陋、藥品的短缺不足以及受傷的戰(zhàn)士痛苦呻吟,更想到了南丁格爾冒著被傳染的風險,廢寢忘食地工作的樣子,從而進一步感受到這位“提燈女神”的偉大。
教師還可以把學生提出的疑問,設計出能夠激發(fā)學生探求心理需求的情境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也可以運用教師“提問轉疑問”的方法,變提問為疑問,請求學生幫助解答并尋求最佳答案。這樣,學生覺得自己解答老師心中的疑問是非常光榮的,那么,學生就會最大可能地激發(fā)內心的全部潛能幫助老師實現(xiàn)愿望;教師還可以設計兩難的問題情境,引起認知矛盾,在最短時間內激活學生的思維,促其積極思考并嘗試把不同的意見提出來辯論,各抒己見,讓學生在爭論中迸發(fā)思維的火花,并提供給學生表達感受的機會。這樣一來,每一位學生都會在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中,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和探索知識的樂趣。
3. 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活動是學生與生俱來的本能?;顒忧榫车膭?chuàng)設,要以語文學習的內容為根本點,以興趣為導向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新學習的知識,思考問題也會更主動、更全面。因此,教師需從突破教學重難點的角度出發(fā),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料,創(chuàng)設話題多樣、形式新穎的活動情境。小學語文的活動情境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出發(f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學生探求新知識的積極性。例如,在小學高年級中開展語言調查報告、修改語病小衛(wèi)士、讀書筆記展、課本劇表演會、社會實踐錄、信息擂臺賽、新書介紹會、趣味語文闖關、十分鐘演講、語文聯(lián)誼會等,這些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活動,能夠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親自感受,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自我表現(xiàn)的舞臺和互相交流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中主動學習,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期待并完成既定學習目標,從而滿足學生自我實現(xiàn)(Self-realization)的需要。具體實施途徑如圖2所示。
三、結論
“PES模式”下的語文情境教學基于文本感知,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活動情境等進行探究型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激活思維,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等,能夠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完成學習目標,從而滿足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PES模式”情境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予情活動,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使課堂教學生活化、教學活動趣味化、教學效果長效化,并最終將學生塑造成充滿理想、信念、情感、思維活躍、具有人格魅力的“奧里克”學生,這也正是“PES模式”情境教學的價值所在。
[參 考 文 獻]
[1]梁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黑河學刊,2015(1).
[2]吳永梅.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7).
[3]徐國敏,姜領弟.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35).
[4]張媚芳.在情境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12).
[5]李宏鈞.淺談情境教學[J].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2000(12).
(責任編輯:符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