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
[摘 要] 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學中必須堅決按照大綱要求,突出中國和中華民族的整體訴求,尊重和服從教材的權威性、統(tǒng)一性。同時,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廣東高校的教師可適當講一些廣東發(fā)生的人和事。而廣東在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中具有特殊的歷史地位則為多樣的教學提供了可能。因此,廣東高?!吨袊F(xiàn)代史綱要》教學中既凸顯整體、全局又體現(xiàn)廣東地方特色其實是題中之意。
[關 鍵 詞]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廣東高校;地方特色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1-0128-02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現(xiàn)行教材是站在中國和中華民族的整體高度來看待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是歷史課,更是政治課,它是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點教材,也是全國高校中國近現(xiàn)代史公共政治理論課的唯一教材,有著無可置疑的權威性,各地教師必須按照教學大綱無條件執(zhí)行。但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經濟、政治、文化等變遷都有明顯的地域性,各地的歷史發(fā)展也是大同小異,同一性中有多樣?,F(xiàn)行教材為了突出整體,同時限于篇幅無法完全兼顧各地歷史發(fā)展的多樣性,不過我們教師卻可以在課堂上既尊重全局又展現(xiàn)出一定的靈活性。
一、體現(xiàn)廣東地方特色的必要性
(一)現(xiàn)行教材的權威性與靈活性
首先,現(xiàn)行教材的權威性來自于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教材編寫組陣營的強大,這是過去的《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所沒有的。比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審議專家”政治級別之高只能高山仰止。而具體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編寫組,2015年版本,以沙健孫教授為首的首席專家就有五人之多,而主要成員則有九人之眾,可謂星光燦爛。無論政治上的重視程度還是編寫陣營的強大都令人嘆為觀止。
其次,現(xiàn)行教材的權威性還在于全國所有高校都使用而且只能使用這本教材,教材的唯一性更加體現(xiàn)了它的權威性。
權威性只是現(xiàn)行教材的其中一個特點,而與時俱進的靈活性則是這個教材的另一個顯著特點。2007年出版以后,為了充分體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課題組分別于2008年1月、2009年5月、2010年5月、2013年7月和2015年8月對教材進行了修訂。而今年,為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中宣部、教育部又組織對教材進行了全面修訂,還特別增加了第十一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可以預計教材未來還會有多次修訂。
(二)過去教材的缺點和優(yōu)點
過去的教材,從《中共黨史》到《中國革命史》全國并非使用統(tǒng)一版本,而是各省自己編寫教材。它的缺點不言自明,那就是各地教材編寫水平參差不齊,政治水平高低不一,影響了它的權威性。但它們的優(yōu)點十分突出,那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定程度上凸顯了各省地域上的差異。
兩種教材孰高孰低?當然是現(xiàn)行教材為高。但現(xiàn)行教材并非盡善盡美,編寫組其實也意識到此點,因而多次修訂,展現(xiàn)了他們與時俱進的靈活性。但這種靈活性只體現(xiàn)了時間而非空間上。而在空間上、地域上體現(xiàn)一定的靈活性是有必要的。
(三)《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學中廣東高校有必要體現(xiàn)廣東特色
現(xiàn)行教材是站在中國整體的高度來看待近現(xiàn)代歷史,但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各地的歷史發(fā)展也是大同之中有小異,統(tǒng)一之中有多樣。
廣東高校學生生源主要來自廣東,廣外、華師、華南農大等廣東省屬高校是如此,中大、華工等教委直屬大學也大體如此。學生的就業(yè)去向也主要是廣東?!吨袊F(xiàn)代史綱要》的定位是政治課,且每個老師面臨的都是大課堂,在中學時學生又學過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基本知識,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每位教師都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因此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中凸顯廣東地方特色其實是題中之意。很難想象廣東和別的省份,比如西藏的教師在講述《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時整齊劃一,沒有任何差別,例如講第一章“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廣東是主角,重點講授自不待言,而西藏高校的教師顯然要增加講授西藏人民在1888年和1904年如何兩次反抗英國的侵略。比如,同樣講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四川、湖北、廣東的教師就應該照顧到地域差異,四川的教師要多講保路運動,湖北的教師多講武昌起義,廣東的教師則多講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其中林覺民的《與妻書》可為重點。如此,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相得益彰。
而廣東在整個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占有特殊的歷史地位,則為《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學中體現(xiàn)廣東地方特色提供了現(xiàn)實可能。
二、如何體現(xiàn)廣東地方特色
下面粗淺羅列一下需體現(xiàn)的廣東地方色彩歷史事件和人物知識點。
1.在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國古代史中有必要講述廣東與中原的關系,比如西漢初年的南越政權。
2.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前因后果,尤其是鴉片貿易、虎門銷煙、三元里抗英、割讓與租借香港的三個條約等。
3.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是廣州花都區(qū)客家人,有關他的家世背景及其早年經歷就要詳細介紹。事實上,學生中可能就有來自花都的,有的還是花都秀全中學畢業(yè)的。
4.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看似與廣東無關,實際依然相連。比如,游說李鴻章派遣中國最早留美學生的容宏便是廣東香山人(今中山市)。正因為容宏對家鄉(xiāng)的拳拳之心,這兩批留美幼童全都來自廣東,其中就有后來大名鼎鼎的詹天佑。
5.甲午戰(zhàn)爭中犧牲的鄧世昌是廣州人。維新運動的領導人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他的弟子梁啟超則來自廣東新會,人稱“梁新會”??盗涸谥袊?、思想、文化上影響深遠,當然要詳細介紹。
6.辛亥革命領袖孫中山是廣東香山人,當然是要大說特說的歷史人物。他的家世背景及其求學經歷與當時的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有極大差異,這是他能成為“革命的先行者”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當年孫中山的重要助手汪精衛(wèi)出生于廣東三水,汪人才俱佳,少年英雄,晚年卻投靠日本,墮落為近代中國最大的漢奸賣國賊,其歷史跨度長,個性復雜,經歷多變,如此難得的反面教材教師在教學中豈能放過?
7.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大本營是廣東。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和改組后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均在廣州召開。黃埔軍校則是國共合作的典范、兩黨將星的搖籃。中國共產黨的兩位杰出將領葉挺與葉劍英都是廣東人,前者來自廣東惠陽,后者來自廣東梅縣(今梅州)。
8.中國最早從事農民運動的共產黨領袖,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一、五任所長彭湃是廣東海豐人,毛澤東則任第六任所長。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三大武裝起義之一是廣州起義。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雖然失敗,但朱德卻率軍于廣東潮州三河壩成功阻擊敵軍,保留了革命的火種并發(fā)展壯大,數(shù)月后于井岡山會師,革命形勢為之一變、一日千里。
當然,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廣東并非主戰(zhàn)場,但瓊崖縱隊、東江縱隊也依然留下了他們的歷史足跡。而廣東子弟兵十九路軍則在“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福建事變中書寫了他們的光輝形象。
9.在改革開放中,廣東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四大經濟特區(qū)廣東有其三。1992年春天,鄧小平視察深圳、珠海等地,吹響了改革開放新的號角,將改革開放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廣東的經濟尤其對外貿易在全國舉足輕重。相信廣東在中國未來的發(fā)展尤其改革和開放中仍會扮演重要的角色。
體顯廣東地方特色并非要把《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講成廣東近現(xiàn)代史綱要。只是對廣東發(fā)生的事件和人物多講、詳講,增加學生對自己家鄉(xiāng)的了解,讓學生倍感親切,也使《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的教學更有實效。
此外,不限于教學中突出廣東地方特色,還可組織學生參觀、考察廣東尤其是廣州和珠三角的近現(xiàn)代歷史名勝。比如廣州就有中山紀念堂、孫中山大元帥府、黃埔軍校、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烈士陵園、十九路軍紀念公園、萬木草堂、廣州農民運動農講所、廣交會等。而中山的孫中山故居,南海康有為故居,新會梁啟超故居,林則徐銷煙之虎門離廣州都近在咫尺,路途并不遙遠。三大經濟特區(qū)的交通也十分方便。組織學生參觀考察,既增加了歷史知識,又大大增強了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等歷史觀的教育效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總之,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學中必須堅決按照大綱,突出中國和中華民族的整體訴求,尊重和服從教材的權威性、統(tǒng)一性。同時,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廣東高校的教師可適當講一些廣東發(fā)生的人和事。而廣東在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中具有特殊的歷史地位則為多樣的教學提供了可能。
◎編輯 武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