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鮑照《擬行路難》十八首,是作者詩歌創(chuàng)作的里程碑,它繼承著漢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吸收了《楚辭》的浪漫主義色彩,無雕琢抒真情,是詩壇獨領(lǐng)風騷的一代名家,對唐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著重要影響。
關(guān)鍵詞:鮑照 《擬行路難》 詩歌創(chuàng)作
現(xiàn)實主義文學這一概念雖在古代未見表述,但我國先秦及漢代詩歌自覺或不自覺地沿著這條道路發(fā)展。從《詩經(jīng)》到《漢樂府》,其中有許多篇章都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關(guān)聯(lián)。到了建安時期,文學進入一個自覺的階段,詩人們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筆鋒接觸廣闊的社會生活。這以后,寫實詩歌逐漸浸聲,玄言詩籠罩著詩壇。有晉兩代(西晉、東晉),真正稱得上大詩人的恐怕只有陶淵明了,但他并非以現(xiàn)實主義取勝,而是以他獨特的田園生活選材和清高的人格為世人所稱道。劉宋以來,出現(xiàn)了一些新氣象。劉勰的《文心雕龍·明詩》作過這樣的概括:“宋初文詠,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1]這里所提到的也只是以謝靈運為代表的山水詩人,而忽略了大筆寫人生的鮑照,也許是因為他的“才秀人微”吧,所以在當時埋沒了這個“跨兩代而孤出”的詩人。
鮑照不追流俗,從兩晉以前的寫實主義文學中吸取豐富的養(yǎng)料。就他現(xiàn)存的二百多首詩歌來看,樂府詩就占八十多首,對漢魏樂府的繼承和發(fā)揚,對社會生活的廣泛反映,對人民疾苦的深刻同情,構(gòu)成了他的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也是他以“文甚遒麗”而聞名于詩壇的根本原因。
《擬行路難》是鮑照詩歌創(chuàng)作的里程碑,也是奠定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的基石。在這組詩中,會看到一幅個人命運與社會生活共構(gòu)的全景式畫廊。詩人將自己的人生感慨交織在復雜的社會圖畫中,將外在的生活經(jīng)驗與內(nèi)心的復雜情緒熔鑄成一個充滿感傷色彩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個體在社會重壓下的變異和一個蓬勃向上自我的扭曲。
一.《擬行路難》組詩的寫作年代
《擬行路難》是鮑照晚成的果實。這時,他對人生有了深刻的體驗,對社會有了深入的觀察,因而能夠通過成熟的筆,將社會和人生綴集成一組詩篇。
這組詩的寫作年代,研究者大都認為作于他年輕時。如陳太初說:“其十八卒章云:‘丈夫四十強而仕,余年二十弱冠辰。則《行路難》乃明遠少作?!边@種推斷似乎有道理,但我們通觀全篇就可知道,“余”并非自指,而是虛擬被勸的“君”的口氣而言的。即使“自指”,又何嘗不可以理解為追憶呢?
在第十六首中,鮑照寫道:“年去年來自如削,白發(fā)零落不勝冠”,詩人在篇中聲聲感嘆年華易去,時不再來,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這個“白發(fā)零落”的形象就是詩人自己。
鮑照的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他的人生道路在他生活的前后期卻并非全都坎坷。他的“才秀人微”也是毫無疑義的,但對他的“家世貧賤”我們卻必須歷史地看待。了解這一點,對于了解鮑照和確定《擬行路難》的創(chuàng)作年代都是十分必要的。
鮑照少年任氣,渴求升躍。在《擬古》八首之二中他曾介紹自己的情況說:“十五諷詩書,篇翰靡不通,弱冠參多士,飛步游秦宮?!盵2]少年時代,是他刻苦學習的階段,豐富的知識積累促使他不斷要求上進。弱冠之時,他對生活充滿了希望,結(jié)交朋友,游覽山水。也許就是在他志滿意得的時候,他去謁見臨川王劉義慶,未見知。于是,“他欲托詩言志,”別人制止他說:“郎位尚卑,不可輕忤大王。”鮑照勃然說:“千載上有英才異士沉沒而不聞者,安可數(shù)哉。大夫夫豈可遂蘊智能,使蘭艾不辯,終日碌碌與燕雀相隨乎?”
在當時的情況下,貢詩是鮑照上進的唯一階梯。他的才干果然以詩為媒得到了劉義慶的賞識,賜帛二十匹,不久被召為國侍郎,后遷秣陵令。爾后劉宋文帝以為中書舍人。作為一個皇帝的秘書官,這職位對他來說可謂是很高的了,但他的悲劇正釀成于此時。《本傳》中有這樣一段話:“上好文章,自謂人莫能及。照悟其旨,為文章多鄙言累句。咸謂照才盡,實不然也?!睘榱吮3炙F(xiàn)有的地位,鮑照不得不壓抑自我才干。但也因此而遭到統(tǒng)治者的鄙薄,很快就從王朝的上層拋下來,成為臨海王劉子頊的幕僚,為前軍參軍,掌書記之任。又由于當時門閥制度的黑霧低垂,鮑照因而一蹶不振。最后,在荊州被反兵所殺,結(jié)束了詩人的一生。
綜觀詩人的創(chuàng)作,感嘆年華易逝的作品不多,在詩人生命的最后幾年中,他才消盡了先前的銳氣,開始悲憐歲暮和“嘆年傷老”了。從《歲暮悲》和《在江陵嘆年傷老》二詩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詩人晚境的凄涼和內(nèi)心難言的痛楚?!稊M行路難》當作于此時,是詩人在劉宋詩壇放射的最后一束強光。
二.關(guān)注現(xiàn)實的《擬行路難》
《行路難》是樂府古辭?!稑犯娂氛f:“《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盵3]鮑照承襲這一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創(chuàng)作范式,充分發(fā)揮藝術(shù)上的獨創(chuàng),達到了劉宋時期同類“命題作文”未能登上的高度。
東晉王朝,是依靠南北世族大地主支撐起來的,這些世族大地主逐漸形成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吧掀窡o寒門,下品無世族”便是當時政治情況的真實寫照。東晉末年,這種狀況有了變化,原來的一些寒門地主在抗擊外來侵略的斗爭中取得了地位,他們慢慢不滿意世族的無功貪祿,獨攬大權(quán),于是起來造反了。劉裕在寒門地主的支持下,奪取政權(quán),建立了劉宋王朝,但當時世族和寒門的斗爭仍然很激烈,一些占據(jù)了重要地位的寒門地主,逐漸淪為新貴,成為新的世族,權(quán)力的再分配只能給上層統(tǒng)治者以好處,而一般的寒門仍然像先前一樣受到壓制。生活于元嘉時期的鮑照,親身感受到了這一切,因而他在《擬行路難》中對世族門閥的壓迫所表現(xiàn)出的不滿和反抗也就特別強烈。讓我們來看《擬行路難》中的二首:
其四[4]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袍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其六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cè);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在“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的感嘆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對出身不同因而遭遇迥異的社會不平等現(xiàn)象的深切體會,形象地道出了當時的家族地位左右命運的狀況。他是不能掙脫環(huán)境的束縛,因而酌酒以自寬。然而,人心到底非木石,身世、遭遇、社會的黑暗,各種感情匯集在詩人的心中,形成一種巨大的沖擊波,這種波浪無法排解、平息,以致吞聲、躑躅。又由于地位和思想的局限,詩人或詩中人到底不敢向社會抗爭,唯有舉杯、唯有斷袍。心有塊壘而不能吐出,身懷才干而無法施展,“主人公”的這種巨大痛苦營造出強烈的悲劇藝術(shù)氛圍。
在沉重鉛云的壓迫下,詩人的內(nèi)心起伏不平,當心海堤岸潰決時,無所羈絆的感情便強烈地沖突而出,形成驚心動魄的聲浪?!皩Π覆荒苁?,拔劍擊柱長嘆息?!边@里我們可以觸摸到一個壯懷激烈的詩人形象,同時又是一個無可奈何的形象,他清楚地看到人生的短暫,不愿無所作為,希望乘云直上,可是由于出身寒微,雖然屢做幕僚,但畢竟仰人鼻息,他企圖高升,但無路可尋,于是便產(chǎn)生了棄官歸家,陶醉在家庭生活中的想法。這正是他不愿“蹀躞垂翼”、憤慨不平的情緒的流露。同時,也表現(xiàn)了他對高潔人格和凜然節(jié)操的渴求。
鮑照在上述兩首詩中對社會的抨擊是以自己的懷才不遇為基調(diào)的。但詩人的憤怒并不僅僅是自我感情的發(fā)泄,其中也包含著他對周圍人群不幸命運的同情。他在《擬行路難》之三中對婦女生活的素描,惟妙惟肖地捕捉了她們?nèi)松陌贌o聊賴。
其三[5]
璇閨玉墀上椒閣,文窗繡戶垂羅幕。中有一人字金蘭,被服纖羅采芳藿。春燕參差風散梅,開幃對景弄春爵。含歌攬?zhí)楹惚С睿松鷰讜r得為樂。寧作野中之雙鳧,不愿云間之別鶴。
所居是璇閨玉墀、文窗繡戶,所見是春燕參差,風吹梅散、生活環(huán)境的優(yōu)越,自然景物的詩意,并不能驅(qū)散這位名叫金蘭的姑娘心中的憂愁,明媚的春光無以填補她內(nèi)心的空虛,她“攬?zhí)椤?、“抱愁”,感嘆著愛的無所著落,渴求得到幸福的愛情生活?!皩幾饕爸兄p鳧,不愿云間之別鶴?!边@是她的內(nèi)心的激顫,也是她的純正的要求與呼聲。
如果說“其三”只是一般地泛指富家名媛的遭遇的話,那么,“其二”便從“秦女攜手仙”的典故中,點明了宮女們的苦衷?!叭缃窬囊怀悾瑢Υ碎L嘆終百年。”作者沒有將宮女的遭遇歸之于命運,而是直截了當?shù)攸c出其原因是“君心一朝異”,這就把矛頭指向最高統(tǒng)治者了。在“其九”中,作者更明確地指出了統(tǒng)治者對女性的玩弄。作者擬婦女的口氣訴說道:“我昔與君始相值,爾時自謂可君意。結(jié)帶與君言,死生好惡不相置。今日見我顏色衰,意中索寞與先異?!钡?,那女性是堅強的,她“還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見之益愁思?!北憩F(xiàn)了無可奈何地決絕。
不幸女性的形象,我們還可以從詩人對“戍邊征戎”的描寫中看到。這類詩往往從思婦處著墨,使人感到的是戰(zhàn)爭對人民美滿生活的破壞,如“其十二”:
其十二
今年陽初花滿林,明年冬末雪盈岑。推移代謝紛交轉(zhuǎn),我君邊戍猶稽沈。執(zhí)袂分別已三載,邇來寂淹無分音。朝悲慘慘遂成滴,暮思繞繞最傷心。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亂髻不設(shè)簪。徒飛輕埃舞空帷,粉筐黛器靡后遺。自生留世苦不幸,心中惕惕恒懷悲。
這里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綿綿不盡的相思圖。從外界到家中,從朝到暮,無不給人以陰慘的孤寂之感?!白陨羰揽嗖恍?,心中惕惕恒懷悲”。這種悲痛,概括了深刻的內(nèi)容,它不只是某個人的悲劇,而是許許多多征人婦的不幸命運的集中體現(xiàn)。
上述情況在“其十三”中作了較詳細的補敘:“來時聞君婦,閨中孀居獨宿有貞名。亦云朝悲泣閑房,又聞暮思淚沾裳。形容憔悴非昔悅,蓬髻衰顏不復妝。見此令人有余悲,當愿君懷不暫忘?!薄捌涫钡纳习氩渴菍懩凶尤绾嗡监l(xiāng)的,后半部分,則通過一個戍卒的口,訴說了征夫之婦在家的生活情況。她謹守著貞節(jié),思念著丈夫,她的唯一愿望是丈夫時常能記著她,多么可憐而又可愛的婦女??!
從這些思婦的身上,透示出時代的氣息,間接地反映了邊塞軍旅生活,還有些詩直接把筆觸伸向了邊塞和戰(zhàn)士的心靈。如“其十四”,沒有《代出自薊北門行》等詩中激壯的情懷,更多的是流離邊塞的感慨,通篇彌漫著感傷愁怨的氣氛。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使得戰(zhàn)士由少至老不得還鄉(xiāng):“君不見少壯從軍去,白首流離不得還?!崩勰甑膽?zhàn)爭,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在戰(zhàn)士心中打下憂愁的烙印。末二句的“長嘆”,已突破了對個人命運的傷感情緒,“男兒生世坎坷”,熔冶進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對于現(xiàn)實的深刻反映,是這組詩的突出成就。一個作家,一個詩人,假如他的筆下,只有山水,只有風花雪月,只有一己的私情,那么他作為一個詩人的價值也便隨著他作品價值的降低而降低了。鮑照的能夠關(guān)注現(xiàn)實,是他傲然于中古詩壇的主要原因,而且是他高出于同時代顏謝二大家(顏延之,謝靈運)的重要因素。
三.《擬行路難》中的詩人形象
《擬行路難》十八首是敘事詩,還是抒情詩?如果我們從其中抽出單篇來看,有些是屬于敘事詩的;如果我們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看,便可把它當作一篇完整的抒情詩,其中敘事的章節(jié),只不過是用來作為抒情的材料。在這篇抒情組詩中,我們可以通過詩人的情緒變化,從他的人生經(jīng)驗的凝聚中,勾勒出一幅社會的圖畫,同時,更可以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這不僅在于他在敘述中處處站出來說話,而且在于在這龐大的交響樂中,奔流著作者的血液,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它既給人以縹緲莫測的印象,又給人以氣勢磅礴的感染。
大膽地表現(xiàn)自我,是這組詩突出的特色。他的所恨,他的所愛,他的愿望,他的志向,都在他的筆下毫無做作地流露。他的向上勇氣,他的消極情緒,他對社會人生的認識,種種思想的矛盾,構(gòu)成了文章的波瀾,以致“蓬勃如春煙,彌漫如春水?!?/p>
鮑照的內(nèi)心一刻也不能平靜,他彈奏的樂章時而高昂,時而低沉;時而躍跳,時而徘徊。當他發(fā)出了“安能行嘆復坐愁”的呼聲時,忽而便又“吞聲躑躅不敢言”,緊接著還發(fā)出“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貴賤付皇天”的感嘆。但他到底不能“蹀躞垂羽翼”,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層層氛霧,他也曾“拔劍擊柱”,長嘆不已。他替婦女抒發(fā)了心中的不平,對征夫、思婦的生活遭遇灑下同情的淚水,這顯然蘊含著對社會的不滿,但他沒有把鋒芒直接指向造成悲劇的社會,而是委之于命運。他不是號召受壓迫者為改變不幸的命運而奮起抗爭,而是從自我的思想意識出發(fā),勸他們“隨酒逐樂任意去”,或是“直須優(yōu)游卒一歲”。不錯,鮑照在對人們說教,他給人們指出的路也是錯誤的,消極的。但是,我們從這毫無修飾的藝術(shù)形象中,不正能看出一個活生生的鮑照嗎?他給我們的印象不是高大的,但是坦蕩的,不是虛假的,而是真實的。因而,也就更加難能可貴。
鮑照是一個感情充沛,容易激動的作家,《擬行路難》中,生動地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我們看許多篇章的開頭,往往如風卷殘云,破空而來,如:“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其四)“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其六)“諸君莫嘆貧,富貴不由人!”(其十八)一開頭便顯示出震懾人心的威力,突露出一個大丈夫的偉岸形象。而篇章的結(jié)尾,則往往呈現(xiàn)出另一種情況,如“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薄白怨攀ベt皆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愴惻不能言。”“人生不得恒稱意,惆悵徙倚至夜半?!钡鹊?。這些詩句,無不包含著詩人的無限感憤,既是他抗爭社會的表現(xiàn),又是他無可奈何的心境的寫照。就像一個彈琴者,正在專心地彈琴時,情緒忽然異常激動,以致使得弦一下崩斷,音樂止了,但余音卻多么發(fā)人深思啊!
蕭子顯在《南齊書》中評鮑照詩時說“發(fā)唱警挺,操調(diào)險急,雕藻淫艷,傾炫心魄”。[6]這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鮑詩的風格。而王夫之則稱之為:“土木形骸,而龍章鳳質(zhì)固在?!睙o雕琢,抒真情,直接對社會和人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吐露真實的胸懷,這是鮑照抒情組詩《擬行路難》的突出特色。因為詩人的心中所噴發(fā)出來的各種感情交織著烈火,所以,筆下所出現(xiàn)的便自然是帶火的龍蛇了。
與此相聯(lián)系的是鮑詩的“造境奇譎”。鮑照許多詩的意境不以社會事件和自然景物為中心,而是以感情的變化為脈絡(luò)。當我們讀他的這些詩時,不是首先在腦海里出現(xiàn)具有立體感的畫面,而是強烈的情緒波動。如“其五”,詩人先寫草:“君不見河邊草,冬時枯死春滿道;”后寫日:“君不見城上日,今暝沒盡去,明朝復更出?!苯又阌峙c人生緊密相聯(lián)系,道出了“苦多歡樂少”的人生普遍現(xiàn)象。而結(jié)尾卻寫他只是想求得“床頭恒有沽酒錢”。這樣,詩人的心境便展露無余,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了。此外,如:其四“瀉水置平地”,其六“對案不能食”等,也呈現(xiàn)出這種情況。
“其十三”中“春禽喈喈旦暮鳴”在結(jié)構(gòu)上很特別,在明顯的兩個部分中,前半寫征人所感,后半寫“過客”所見所聞,儼然構(gòu)成兩幅相思圖,邊塞的征夫,家鄉(xiāng)的思婦,遠隔千里,由一根線而連到了一起,展示出廣闊的社會內(nèi)容。這種對照的寫法,在“其十六”中也可見,所不同的是它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對照,而這里是人物形象的對照罷了。
這組詩既有古樸之美,又有流動之勢?!胺罹鹭粗谰疲殍S裣恢袂?。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葡之錦衾?!保ㄆ湟唬╇m極鋪排,但由于語言的古樸,使人不覺得它的華艷?!奥尻柮よT為金博山,千斫復萬縷,上刻秦女攜手仙?!保ㄆ涠┌阉糜跐h樂府中是很難分辨它是南朝時的作品的。
語言的古樸,并沒有使得文章的氣勢板滯,我們讀《擬行路難》,往往有流暢飛動的感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數(shù)“其八”[7]了:“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陽春妖冶二三月,從風簸蕩落西家……”由桃而起興,一氣寫來,如珠玉滾動。其中,有物、有人、有情、有思,巧妙地勾劃出了難堪的相思和一個悲痛欲絕的思婦形象。
自屈原以來,許多作家往往以香草美人比附君后之義,這種情況在鮑照的《擬行路難》中也有所表現(xiàn),以前的研究家們多牽強附會地比附,雖然未必可信,但其中的確含蓄著作者的懷才不遇之感,這大抵是鮑照對于楚辭的形式方面的一個借鑒吧!
綜上所述,《擬行路難》十八首繼承著漢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吸收了《楚辭》的浪漫主義色彩,在中古詩壇放射出獨特的光輝,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形式,對唐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都有著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劉勰.文心雕龍[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2][3][4][7]胡大雷.謝靈運鮑照詩選[M].北京:中華書局,2008.
[5]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8.
[6]蕭子顯.南齊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3.
(作者介紹:李先智,1983年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從教三十余年,現(xiàn)就職于齊魯工業(yè)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大學語文”、“應用文寫作”、“財經(jīng)寫作”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發(fā)表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五部?!督鹑趹梦膶懽鳌罚ㄖ骶帲?,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應用文寫作》(編著),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學語文》(副主編),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學語文教學參考用書》(副主編),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新編大學應用文寫作》(副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