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已恒 張蕾 李靜 卜敏
[提要] 以物易物交易平臺是一個很好的處理二手廢舊物品的方式,更是一個綠色的重要舉措,但是否被人們所認可,必須經(jīng)過進一步驗證。本文以中華女子學院為例,通過隨機發(fā)放問卷的方式,收集調(diào)查結(jié)果,并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從結(jié)論中發(fā)現(xiàn),以物易物平臺建立具有可行性,但單純建立以物易物平臺不足以支持平臺的長期發(fā)展,應當結(jié)合不同人群的需求,設定不同的交易模式。
關鍵詞:以物易物平臺;閑置;環(huán)保;QQ群;中介費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當今大學生的購買需求遠遠超出其經(jīng)濟承受能力。同時,難以避免地會購買一些“閑置物品”,為了解決這類問題,我們針對以物易物平臺建立進行了可行性分析。不同層次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其本身也擁有不同種類的資源,其中就包括一些對于自身實際用處不大卻舍不得丟掉的物品,這種情況在女大學生中尤其嚴重。通過調(diào)查他們的使用意愿,進一步了解消費者想要的服務以及最終如何更好使閑置物品得到妥善的處理,并研究校園以物易物網(wǎng)站建立的可行性。
(一)平臺建立背景
1、現(xiàn)階段大學生多數(shù)是“95后”出生,追求時尚、追求潮流,但同時他們也追求環(huán)保、追求低碳、更追求高效。以物易物原本是原始社會沒有貨幣產(chǎn)生時人們?yōu)檫_成生活中各種需求而進行的交換活動,而在當前國家大力提倡綠色經(jīng)濟發(fā)展的時候,大學生更愿意追隨這樣一種低碳而又提高資源利用率的交易活動。
2、二手物品仍被眾多大學生需要。大學生雖是一個具有極高花費能力的群體,但是生活費80%以上都來自家長,他們并沒有達到完全的財務自由,因此許多人在自己有所需要的時候還是希望有個平臺,能在第一時間先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以更少的花銷甚至零花銷解決更大的問題。
3、大學生目前的浪費情況比較嚴重。不管是主修什么學科的學生都會存在不理性消費的現(xiàn)象,加上線上支付的便利性,更加大了這種沖動和非理性消費的可能性,而這里面很多東西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能用過一兩次就被閑置,這種情況在女院也普遍出現(xiàn),物物交換不僅能解決閑置物品的問題,還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做環(huán)保的先行者。
(二)平臺構建。最初我們采用建立微信公眾號的方式進行交換,但由于技術掌握不全面、不熟練,在發(fā)布推廣文章,增加關注量之后,沒有成功的使用公眾號平臺進行物物交換;之后我們利用團隊成員的社群資源構建了新的QQ群平臺進行物物交換,將收集到的物品進行安全檢驗、質(zhì)量檢驗和新舊程度檢驗,并保存其各個角度的照片資料上傳到QQ相冊中,顧客在瀏覽物品庫的物品后,若有需要交換的可以私戳工作人員進行咨詢并交換;同時我們采用線下推廣和線上交換相結(jié)合的方式,增大交易量。
(三)平臺推廣。線上推廣:利用微信公眾號的文章、QQ空間、微博及各大社群資源進行易物平臺的宣傳。線下推廣:利用紙質(zhì)海報、宣傳冊、地推專員深入人群推廣的方式進行宣傳。
(四)實際交易。我們先后進行了兩次地推活動:一次是在教室中,地推專員拿著我們的宣傳冊進入教室跟同學進行宣傳,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我們的易物平臺;另一次是深入宿舍,地推專員采用掃樓的方式,一邊宣傳、講述平臺的作用,一邊收取檢驗需要投入平臺交換的物品,并在此過程中進行就近需求交換。對此進行總結(jié),由于宿舍中每個人都有一些閑置物品,但在同一個宿舍中生活的學生并不知道彼此都有什么閑置物品,再加上同學之間的情誼問題,就算A室友知道C的閑置物品里面有A需要的東西,B知道E的閑置物品中有她需要的東西,但也不能直接說出“你把你的某某物品給我吧”,或者“我買你的某某東西”更顯得見外。但正好借著我們深入宿舍推廣收集時將閑置物品錄入我們的物品庫,進行就近交換。
其次,我們在校內(nèi)的咖啡館舉行一次宣傳活動,采用有獎競猜的活動形式吸引更多學生加入,與此同時,我們將物品庫中的部分物品擺放在平臺上,在有獎競猜的環(huán)節(jié)中為大家介紹我們的易物平臺,再通過物品庫的物品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易物交易。
我們將線上及線下相結(jié)合,在微信公眾號上發(fā)布交換信息,利用QQ群中上傳的物品給客戶進行解釋和服務,并達成交易目的。我們將收集到的物品各角度的照片上傳到在線物品庫中,并配以說明,客戶不懂的可以咨詢工作人員進行交換,但線上的活動由于人數(shù)基數(shù)較小舉辦的不是特別成功,需要改進。
(一)微信公眾號平臺。(1)用戶本身公眾號數(shù)量眾多,難以及時收到我們公眾號的最新推送。導致公眾號粉絲雖數(shù)量眾多,卻沒有良好的辦法經(jīng)營長久,無法保持粉絲的活躍度;(2)由于微信平臺的經(jīng)營模式是將想要交換的物品上傳至公眾號后臺,許多粉絲表示:消息上傳至公眾號后臺后,客服回復消息十分不及時,如若沒有當時回復,那之后再接受到消息又將淹沒在眾多的公眾號推送里。這樣只能用使用戶感覺十分沒有互動性;(3)在客戶上傳了照片之后,工作人員將聯(lián)系客戶,對物品的質(zhì)量、新舊程度等進行審核,必要時還必須上門核實物品的實際狀況。這樣的模式無疑給我們運營者自身造成了巨大的工作量,因為我們不能保證時刻都公眾號后臺在線,一旦給客戶造成了不常在線的印象,就很難得到客戶的認可了。根據(jù)微信平臺用戶的使用反饋,我們立馬總結(jié)經(jīng)驗,研究試行QQ群平臺。
(二)QQ群交換平臺。(1)前期工作人員會到宿舍直接收集潛在客戶的閑置物品,用地毯式推銷方式將其變?yōu)槲覀兊目蛻?。與此同時,邀請她們加入以物易物QQ群,關注更多閑置物品交換信息。眾所周知,銷售員是最令人反感的職業(yè),我們在推廣過程中也遇到了相同的問題;(2)由于我們團隊4人都是同一專業(yè)、同一班級的同學,空閑的時間段幾乎完全一致,導致平臺上的消息回復不及時,并且會出現(xiàn)同一時間段沒有任何人接待客戶;(3)用戶不知道自己的物品是否確實交換到了別人的手中,對我們平臺表示不信任。
通過校園以物易物平臺建立可行性的問卷調(diào)查,我們發(fā)現(xiàn)僅有10.8%的人聽說且使用過易物平臺,聽過但沒使用過的占47.5%,根本沒聽說過的占41.7%。綜合來看,沒使用過以物易物平臺的人達到了89.2%,說明此平臺的發(fā)展?jié)摿薮?。但同時也反映出我們運行過程中的不足,說明我們宣傳的不到位,導致使用率較低,這將是我們將此平臺發(fā)展下去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聽過但沒使用過易物平臺的人中,有65.15%的人是因為擔心交換物品的質(zhì)量沒有保障而不使用此平臺,也有很多人因為交易過程麻煩而不愿意使用易物平臺,而這些問題都是在我們逐步完善易物平臺的過程中需要集中解決也能夠陸續(xù)解決的問題,從而使更多的人選擇使用。同時,如表1、表2所示,問卷數(shù)據(jù)顯示在不愿意使用易物平臺的問題得到保障后,有96.97%的人有意愿考慮或選擇使用此平臺,這也說明了我們選擇建立易物平臺的正確性,但同時也說明我們還需要做很多改進才能讓更多的客戶滿意并吸引更多客戶加入我們。(表1、表2)
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有82.14%的人有課本雜志等書籍閑置,也有少數(shù)人有電子產(chǎn)品、運動產(chǎn)品、生活用品等閑置物品,說明交換基數(shù)非常大,也間接說明了我們在校園中建立易物平臺的必要性。而且62.86%的人選擇將閑置物品扔掉,這造成了資源的大量浪費,建立易物平臺能夠倡導大家低碳生活,綠色生活。
之后,我們會進行針對性的改進,并采取問卷調(diào)查中大家的建議,在安全性、衛(wèi)生問題、新舊程度、物品具體信息展示、交換的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升級優(yōu)化,期待更好的反響。
主要參考文獻:
[1]賈詩威,童柳燕,陳曉潔,金鵬.建立大學校園舊物交換平臺的構想[J].經(jīng)營與管理,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