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尚嬌
摘 要:情感教育的本質(zhì)是通過各種情感因素中的積極因素,有效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觀,實現(xiàn)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有效實施情感教育,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自我批評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本文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非常關心兒童的物質(zhì)需要和身體健康等問題。作為教師,他們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樹立樂觀的態(tài)度,樹立遠大的理想。情感教育是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和心態(tài)。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設計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教師與學生交流思想,使他們能夠充分參與教師設計教學過程。小學處于人生的起步階段,語言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很大,語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然而,由于年齡的限制,小學生對外界充滿好奇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新課程要求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在情感教育教學中適當運用故事,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
一、語文情感教育的特征
(一)情感性
語言是一門感情豐富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情感教學法。與理科相比,情感教學非常重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情感進行分析,充分挖掘學生的內(nèi)在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不需要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和學生也可以進行情感交流,從而提高了整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
(二)形象性
語文教學需要結合形象性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的形象性進行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應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是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形象的分析:首先,語文教育的情感形象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關鍵,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使文本形象在課堂上活躍起來。其次,教師應運用描述性語言進行教學,將這些描述性語言轉化為基于圖像的思維。在這些以意象為基礎的思維中,作為教師,他們應該運用數(shù)字化、繪畫和媒體的手段來進行情感的教學,在情感的教學中,他們可以向學生介紹直觀的意象。這些教學手段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
(三)審美性
將審美性應用在語文情感教學中,可以有效地發(fā)揮漢語情感教學的作用和情感教學的功能。語文情感教育之所以有著審美性的特征,主要是因為審美教育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情感教學沒有美的坐標,語文教學就不能順利進行。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情感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深刻表達對美的追求,所以學生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小學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幾個明顯的特點,第一是不穩(wěn)定。第二個是膚淺的。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種人物或故事的影響,產(chǎn)生情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把握學生的特點,積極在課堂教學中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積極引導學生,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這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xiàn):首先,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促進師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實現(xiàn)情感交流,使情感貫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從情感的角度深入理解教材中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其次,小學語文教材的制作是基于對小學生心理和情感特點的理解,文本包含豐富的情感,學生可以通過文本的內(nèi)容體驗,而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掌握這一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情感要點,并積極引導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
(二)拓寬溝通渠道,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
語文教學是情感教育的集合,情感是語文的靈魂。因此,要學好漢語,就要有足夠的感情。這種情感的整合,教師需要投資,也需要更多的投資。當然,教師的投入是主要的,只有教師的投入才能引導學生的投入。其中,教師的情感投入,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投入是不容忽視的。加強教師和學生的溝通也是教師增加對學生的情感投入的過程。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仍然很高,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因此,改善師生之間的溝通,特別是那些在思考、生活和學習方面有問題的學生,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教師對學生的情感,主要是學生學習的發(fā)展狀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并將其運用到學生的學習中。
(三)增強情感體驗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能發(fā)揮充分作用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關注以及關愛學生。教師應積極關注學生的行為,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找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給予適當?shù)膸椭?,建立民主和良好的師生友誼。在情感體驗過程中,應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第二、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教師不應侮辱偏離成績或違反規(guī)定的學生,這對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有不利影響。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重要階段,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才能更容易形成一個健全的學科,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學習。
(四)實現(xiàn)寓教于教
小學語文教材主要來自現(xiàn)實生活,不同的文章內(nèi)容,其形式和體裁不同,但可以充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為此,教師必須把語文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積極激勵學生,使學生充分融入文章的情感。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關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從而使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情感時刻。情感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充分融入學習環(huán)境,同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經(jīng)驗和情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個人情趣,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健康發(fā)展的能力。
(五)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情感沖動
當我們把優(yōu)美的旋律或繪畫發(fā)展成一個新的語言教室時,它將對學生產(chǎn)生重大影響,這是由音樂和藝術的藝術和趣味性質(zhì)決定的。如果把中文課和音樂藝術結合起來,學生們將不會厭倦學習語文。如學習《秋天的圖畫》這門課,用畫畫帶動語文教學效果非常好。我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結合自己對秋色的觀察,畫一幅“秋”的場景。因此,學生不僅能通過繪畫理解文本中許多好詞的含義,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許多學生都這樣想。“哇,原來秋天真的這樣美麗??!語文課是一個情感的世界。語文教學過程中始終伴隨著情感活動,語文教學不存在情感活動,因此語文教學應充滿活力,真情流動,作為師生的“感受”。
總之,小學語文教材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載體。教師必須立足于語言學科的特點,致力于加強學生的語言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最終有效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張玉珍. 如何充分發(fā)揮小學語文“讀學探練用”教學模式中“探”的作用[J]. 西部素質(zhì)教育. 2017(02)
[2] 陶麗梅.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小學生閱讀[J]. 西部素質(zhì)教育.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