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洪芹
【摘要】目的:研究胎頭旋轉法治療枕后位難產的效果。方法:將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44例枕后位難產產婦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在入組后利用抽簽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產婦采取常規(guī)治療措施,研究組產婦采取胎頭旋轉法治療措施,對其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對照組產婦順產率、出血率及胎兒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455%、409%及273%;研究組產婦順產率、出血率及胎兒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818%、136%及45%,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胎頭旋轉法治療枕后位難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提高順產率的同時降低了出血率及胎兒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保證了產婦及胎兒的安全,得到了臨床及產婦的認可,在臨床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胎頭旋轉法;枕后位難產;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61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250-01
枕后位是引發(fā)難產的重要因素之一,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胎頭下降到骨盆部位,自然旋轉成為枕前位,然而有一部分胎兒胎頭呈現(xiàn)出枕后位的狀態(tài),不能自然的旋轉成為枕前位,從而導致難產[1]。此次研究針對胎頭旋轉法治療枕后位難產的效果進行分析,詳情數(shù)據(jù)報告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一般對象將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44例枕后位難產產婦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在入組后利用抽簽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共22例產婦,產婦年齡在21~3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0±43)歲,孕周時間在35~43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90±54)周;研究組共22例產婦,產婦年齡在21~3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5±45)歲,孕周時間在36~43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95±56)周。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較小,可進行針對性臨床比對(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該組產婦常規(guī)治療措施。護理人員密切關注產婦產程的變化,保證產婦有效宮縮,在產程中使胎兒胎頭自然旋轉。
122研究組給予該組產婦胎頭旋轉治療法。對產婦外陰進行常規(guī)消毒,對胎頭的方位、胎兒的大小、陰道宮口的擴張情況進行檢查。當產婦發(fā)生有效宮縮后右手置于產婦陰道中,并快速的尋找胎頭所在部位,當胎頭處于左枕后位時輕輕的以逆時針的方式對胎頭進行旋轉,當胎頭處于右后枕位時以順時針旋轉的方式對胎頭進行旋轉,旋轉的角度約為45°~90°,將胎頭旋轉至正確的部位時對胎頭進行固定,誘導胎頭下降,在誘導過程中應保證無臍帶脫垂現(xiàn)象,最后手離開產婦陰道。
13研究指標對兩組產婦順產率、出血率及胎兒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進行比較。
14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處理本研究基于SPSS210版本統(tǒng)計學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分析模型,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n)、率(%)的形式描述,采用卡方(x2)檢驗資料間差異,P值小于005表示兩者比較存在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產婦順產率、出血率及胎兒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455%(10例)、409%(9例)及273%(6例);研究組產婦順產率、出血率及胎兒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818%(18例)、136%(3例)及45%(1例)。組間比較差異顯著(x2=6285、4125、4247,P<005)。
3討論
經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枕后位難產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發(fā)生枕后位難產的因素為在待產期間產婦絕對臥床,以至于胎兒背側位發(fā)生了改變,另外再由于胎兒較大、產婦產道較小等因素導致胎頭不能自然旋轉或旋轉困難,增加了難產的幾率[2]。有研究顯示,枕后位難產的臨床癥狀有宮縮乏力、肛門墜漲等,在發(fā)生這些癥狀時若不能及時的進行干預處理極易發(fā)生難產的情況,增加了產婦的生產風險[3]。
在此次研究中給予我院收治的44例枕后位難產產婦實施常規(guī)治療方法(對照組)與胎頭旋轉法(研究組),在治療后發(fā)現(xiàn)研究組產婦順產率高于對照組產婦(P<005),研究組產婦出血率及胎兒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產婦(P<005)。常規(guī)治療方法是在增強宮縮的基礎上使產婦與鹵門的方向保持一致,進而促使胎頭自然旋轉,然而效果卻并不是很理想,失敗的幾率比較大。目前臨床治療枕后位的手段比較多,多采取胎頭旋轉法,具有安全性高、有效性高、操作簡單等優(yōu)勢,得到了臨床及患者的認可。雖然胎頭旋轉法的效果比較好但是不適用骨盆狹窄、頭盆不稱及胎盤早剝的產婦[4-5],所以在對產婦進行胎頭旋轉法治療前應相抵的對產婦進行檢查,排除上述情況后才可以實施胎頭旋轉法治療措施。
在采取胎頭旋轉發(fā)治療之前對胎心進行監(jiān)測,以確定胎心是否正常,并對產婦外陰進行消毒,避免出現(xiàn)感染的癥狀,同時檢查產婦是不是有炎癥、水腫等癥狀,待檢查完成之后當產婦宮口開至的合適大小之后采取胎頭旋轉法。通常情況下在進行胎頭旋轉法治療時不需要進行麻醉,當產婦情況比較特殊時刻采取陰部神經麻醉的方式。
總而言之,胎頭旋轉法治療枕后位難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提高順產率的同時降低了出血率及胎兒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保證了產婦及胎兒的安全,得到了臨床及產婦的認可,在臨床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高坤.胎頭旋轉法治療枕后位難產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5,14(28):25-26
[2]尹麗娜.胎頭旋轉法治療枕后位難產29例臨床分析[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5,20(3):294-295
[3]黃永群.淺論胎頭旋轉法在處理枕后位難產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14(17):80-81
[4]包春燕.探究胎頭旋轉法治療枕后位難產的臨床效果[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30):271-272
[5]勾玲會.胎頭旋轉法治療枕后位難產的臨床療效評價[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7,10(7):1285-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