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琴
[摘 要] 新課改的不斷實踐,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證明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依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特點,從三個維度出發(fā),安排教學內容,設定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近年來受到國家重視的生本理念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生本理念;語文教學;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頻頻出現阻礙,要改變這樣的現狀,就要對課堂上的語文教學進行改革,適當地引入生本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性和積極性,真正達到以學生為主體,提升學習效率,實現幸福課堂的目的。
一、生本理念和幸福課堂的概念
生本理念即生本教育的理念,真正的以學生為主,為學生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深度感受真善美,并以此為鑒是德育最大的成功。幸福課堂就是以學生為主,積極、愉悅、善于勞動且有所得,遵照學生的興趣愛好而設定,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教師改變自己角色帶著“為學生成長服務”的意識走進每一天的課堂,尊重學生智慧,關注他們對生活的獨特感受、真實想法,在相互學習中形成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激勵學生成長,讓他們敢想、敢問、敢說、敢于展現自我和挑戰(zhàn)自我,讓課堂成為師生享受幸福的平臺,幸福課程達到愛教愛學、會教會學、教會學會三大基本標準。
二、幸福課堂的實施
1.把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調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語文感興趣了,才能真正走進語文課堂之中,主動地去學習。例如在識字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識字的主動權,自行用自己的方式獲得正確的拼音和組詞結果,給學生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如查字典、百度搜索、相互詢問等,尊重學生的自由選擇學習的方式,只要有良好的結果,就應該鼓勵學生,放手讓他們去做。
2.深化興趣?,F在是信息發(fā)達的時代,學生的需要也在增加,必須要引入課程資源,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助力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愿意主動去學習,并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其具體流程設計在教案之內,深度挖掘教材,依據教材對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明確、詳細,教學重點設計是對本課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教學難點設計是對知識的拔高,教學過程中可利用多媒體進行導入。例如在教學《坐井觀天》,課文通過對話講故事表真理。師:同學們,小青蛙聽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想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出示課件:青蛙跳出井口)說說青蛙跳出井口后,可能碰見什么?生:草地、花朵、樓宇等等。生:老師,可能青蛙看到的是垃圾。師:你為什么會這么認為呢?生:它看到路邊垃圾成堆,臭氣彌漫,蚊蠅紛飛。生:它看到往河里倒垃圾的人……師:那怎么才能留住小青蛙呢?有什么辦法?生:豎立廣告牌,上面寫上“保護動物,人人有責”警示大家。生:保護環(huán)境,從自己做起?!瓗煟海ǘ嗝襟w上播放PPT,內容是二者的對比圖)讓我們和小動物一起生活在干凈的世界上。給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的情境,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將情境做得更加逼真,貼近生活,啟發(fā)思維,鞏固興趣。
3.提升興趣程度,通過拓展課外生活,提升審美能力,強化知識,不斷地進行積累。例如在《找春天》課堂教學之前,讓學生畫一畫春天的景色,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在正式進入課堂時,對比課文,自行找到與課文的區(qū)別,依靠學生,綜合學生意見再對課文進行講解。又如,在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語文園地的學習時,可以根據單元內容《蟋蟀的住宅》《爬山虎的腳》引發(fā)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提前布置觀察任務“觀察一種動物,描述它的特點”,在口語交際的練習中,讓每個學生都說一說他們眼中的動物是什么樣的,也許有的學生會說“蜘蛛是漂亮的,它織出的網可美了!”“螞蟻是大力士,能搬動比自己大幾倍的物體”……不論學生如何評價,都是學生自己的感悟,要尊重他們的觀點,以學生觀念為主,并幫助他們更細致地描述出來。
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自主創(chuàng)造的課堂中,讓學生學會做事。語文作為一門具有工具性的學科,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同時關注現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與其他學科交互作用中,不斷開拓視野。結合四年級上冊的語文園地三,在口語交際、習作部分,《童話天地》設置一個演童話部分,讓學生自己去選角色、編排節(jié)目,培養(yǎng)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節(jié)目要求具有正能量,逐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和崇尚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將對書面故事的反思融入生活之中,讓學生學會做事。
在自主和諧的課堂中,讓學生學會相處。語文的學習是綜合性的,在閱讀領域和口語交際領域中,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增強學生與自然、社會和他人的互動,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例如《小木偶的故事》,經過通讀之后,問:“小木偶經歷了什么?”“假設自己是小木偶,遇見這樣的事情,是什么心情,你會怎么做?”通過學生陳述,綜合發(fā)言,讓學生懂得笑容是美好的,但是只有笑容是不夠的,面對不同的人,面對不同的事,自己的心情是什么要如實地表達出來,讓他人知道,用正確的表情面對不同的事情,找到與人相處的辦法。于學生而言,學校就是小型的社會系統,能夠面對不同性格的同學。
語文是一門具有人文性的學科,它有著深厚的內涵,使學生能對語文教材的理解更加多元化。教師需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以《幸福是什么》為例,開課之前,問學生:“這篇課文叫作《幸福是什么》,我覺得幸福是能跟父母生活,當然我餓了的時候能吃到面包也是一種幸福。你覺得幸福是什么呢?”通過學生的回答,讓大家都認真地傾聽同學們的幸福,以學生感受為主體,接下來進入課文,自主學習,看看課文內的幸福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然后通過每件幸福故事讓學生自主發(fā)言,再綜合發(fā)言,通過“醫(yī)生治病選段”,引導學生意識到幸福是靠勞動獲得的,盡自己的義務,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通過“小麥選段”,引導學生自主認識到幸福是由自己去創(chuàng)造的,幸福是給別人帶去快樂……
當然,學生的“三個學會”離不開教師的教誨。課堂是自主的學習,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學習是兩個部分:一是知識的學習,真正做到“五個領域”協調一致,全面發(fā)展;二是學習方法的學習,學生能夠做到自主學習且不需要教師幫助也能完成語文課程,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必需的,它的養(yǎng)成會幫助學生更快地吸收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水平的提高,學習習慣日趨穩(wěn)定,成為學生日后學習的助力。
圍繞著幸福課堂的三標準,成就師生雙方的成長。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提供參與機會給學生,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向幸福課堂不斷靠攏。
參考文獻
[1]邢愛江,王雁平.淺析生本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小學教育,2017,(30):22.
[2]陸海云.“幸福課堂”——生本理念觀照下小學語文幸福課堂的思考與實踐[J].江蘇教育研究:實踐(B版),2015,(29):54-56.
責任編輯 徐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