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近些年來,文化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文民國熱,許多民國大師都被翻了出來,帶上了各種頭銜招搖過市,一時間好不風(fēng)光。但有一位民國大師,卻鮮為人知,此公就是詞學(xué)大家顧隨。與那些被炒得大紅大紫的學(xué)術(shù)大師們相比,顧隨是寂寞的,想起他來,我總是想到他的兩句詞:“天邊無伴月,海上一孤鴻。”
顧隨本名顧寶隨,字羨季,筆名苦水。他的一生集詞人、詩人、作家、理論家為一身,貫通古今、融匯中外,是一位超群絕倫的國學(xué)大師。顧隨的詩學(xué)是王國維《人間詞話》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其在詩詞研究方面所達到的深度和廣度,非一般學(xué)者所能比擬。周汝昌先生曾這樣評價他:“一位正直的詩人,而同時又是一位深邃的學(xué)者,一位極出色的大師級的哲人巨匠?!鳖欕S不但在學(xué)術(shù)上造詣頗深,還致力于教育界數(shù)十年,培養(yǎng)出了周汝昌、黃宗江、葉嘉瑩等弟子,可謂桃李滿天下。
顧隨雖然是學(xué)問大家,卻是一個性情中人,性格中具有一種濃厚的感傷氣質(zhì)。這種敏感的心理,始于16歲那年母親的病逝,“更讓一顆脆弱敏感的心靈,總是悒郁而傷感。”顧隨曾出版過幾本舊體詩集,但都是哀傷之作,屬于對月傷心、見花落淚的風(fēng)格,字里行間有一種揮不去的感傷。在青島時,有一回,他看到櫻花謝了,就無限傷感,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此間的櫻花已由盛而衰,落花滿地,殘蕊綴枝,甚可憐?!鳖欕S還是一個容易動感情的人,遇到感傷的事,就像孩子一樣放聲大哭:他與詩人馮至是好朋友,很喜歡馮至的詩,三十歲那年,顧隨讀馮至的《烏鴉》時,感動得哭了:“讀到一半,竟自大哭起來。那天是禮拜天,同事們都出去了,所以我有一個恣情痛哭的機會,雖然并不曾放聲。似乎我是為了老馮而哭,不是為我自己……”顧隨喜歡聽京劇,且特別癡迷于楊小樓的表演,1938年,楊小樓病逝,顧隨得到消息后特別傷心,第二天,他走進課堂為弟子們講課時,神情凄慘、一語不發(fā),在黑板上抄了四首詞,然后就放聲大哭,邊哭邊說:“昨天楊小樓死了,從今后我再也不聽?wèi)蛄耍 ?/p>
雖然在學(xué)術(shù)上取得了如此之高的建樹,但顧隨卻是寂寞的,不但生前寂寞,死后也沒能輝煌。筆者曾在一家私立??茖W(xué)校當(dāng)過老師,有一回,在上詩詞課時,我問學(xué)生:“有誰讀過顧隨的《苦水詩存》?請舉手?!比嗤瑢W(xué)竟然沒有一個人舉手,而且,他們對顧隨也知之甚少,對顧隨的了解程度,遠不如現(xiàn)在《百家講壇》上大紅大紫的學(xué)術(shù)明星?!凹拍胀ゴ河?,梨花滿地不開門?!痹缭谇嗄陼r代,顧隨在給朋友盧伯屏的信中,就曾這樣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念一輩子書,作一輩子文?!憋@然,從那時起,顧隨就決定與孤獨為伴了。我們讀后來他寫的詩詞,也處處能感受到那種孤獨的意境:“一縷紅絲一縷情。開時無力墜無聲。如煙如夢不分明。雨雨風(fēng)風(fēng)嫌寂寞,絲絲縷縷怨飄零……”;“長天飛雁去,人世耐秋何。秋高溪水瘦,人少夕陽多?!薄?928年,顧隨游北海白塔寺,寫下了一首蝶戀花:“不為登高心眼放。為惜蒼茫,景物無人賞。立盡黃昏燈未上,蒼茫輾轉(zhuǎn)成惆悵。”孤獨寂寞的情懷表露無遺。
顧隨先生之所以寂寞,既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時代的原因。從他自身方面來講,他是一個敏感多情的人,所以不愿意與他人交往;從時代的角度來說,他錯過了傳統(tǒng)文化最后的輝煌,生在了一個傳統(tǒng)文化日趨沒落的時代,這就注定了他孤獨的命運。然而,這不能說是顧隨先生的不幸,在遍地文化泡沫的當(dāng)下,顧隨先生所創(chuàng)作出的那些經(jīng)典,依然在中華文化之林中傲然挺立,與那些低俗的偽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經(jīng)典是寂寞的產(chǎn)物,偉大的人物也同樣是寂寞的產(chǎn)物,顧隨先生的寂寞,其實代表了一種文化人格,這就是在孤獨寂寞中獨自耕耘的精神,也正是這種甘于寂寞的精神,才能創(chuàng)造出輝煌的文化成果來。
1960年的一天,顧隨先生走了,留給世界一個孤獨的背影,讓人想到了德國哲學(xué)家叔本華的那句話:“孤獨是偉大人物的宿命,偉大人物,命中注定要成為孤獨者?!?/p>
編輯/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