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蛟龍
摘要:據學生的反映,很多人覺得語文比數學的學習更為簡單,這往往是因為語文的很多知識學生覺得比較熟悉。由此看出,增加學生的熟悉感是可以考慮在語文教學里面的,而增加的方式就是結合生活中的語文知識讓學生產生共鳴。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實際;樂趣教學
俗話說“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很多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找不到方法,學習了多年的語文,卻不知道語文講的是什么,這是源于學生對于語文的美感的尋找不到位。語文作為一種基礎性的教學,不應該獨立地存在,相反,它是對生活中的總結,在語文的知識里,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時期、情感、人文發(fā)展,都是語文里會涉及到的知識。由此看來,學習語文,就應該結合生活實際,與學生身邊的小事情聯(lián)系起來,相互輔助。
目前,很多教師并沒有對于這個方面重視,他們總是認為小學的教學就是學習基礎的知識,這些教師往往能夠把一個問題講清楚,課堂的進度和知識要點都完成了,但是卻缺少了趣味性,學生變得越來越不喜歡上語文了。小學應該算是學生對于學習的態(tài)度最積極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教學,應該始終保持讓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教師始終要和學生一起,以一種學習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小事。而課本的那些內容,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捕捉到內涵,就一定要立足于理解的層面,而這層理解,正是由于有了生活中的基礎,與身邊的小事形成了內心的共鳴,才能達到最好的探索效果。
一、用現(xiàn)代人的情懷去探究古人的內涵
在小學階段,會簡單地接觸到詩歌、文言文。這些東西對于學生的距離比較遠,學生學習起來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順利,但是如果把詩歌或者文言文融入于學生的生活,那么學生感受到的東西就不一樣了。簡單地舉一個例子,在學習李白的《靜夜思》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布置一項這樣的作業(yè),讓學生在一天夜里去觀察月亮,說出自己在月下的感受?,F(xiàn)在的孩子,能使他們分心的東西太多了,手機、電腦這些東西都是他們所熟悉的,很少有孩子會靜靜地觀察身邊的事物,像月亮這樣的事物,往往卻是最容易被遺忘了。所以,布置這樣的一個作業(yè),讓學生在學習這首詩前先形成一種意境,他們也許在觀察月亮的時候,會突然產生特別感受,學生心中也會有一些獨到的共鳴。
現(xiàn)在不僅是學生,很多成年人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去靜靜思考問題,這種獨特的環(huán)節(jié),也許會讓學生形成不一樣的記憶。有了一定的觀察鋪墊,再來學習這首小詩,學生就更容易理解這種情懷。寫月亮的詩歌那么多,為什么只有李白的這首《靜夜思》最為朗朗上口,不是因為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而是因為這首詩營造的意境以及詩句的布置上都是特別的,短短四句話就能夠把時間、地點、人物、景色、情懷都說明清楚,引起讀者心中的共鳴,因此這首詩是非常經典的。在小學的這個年齡,學生也許還不能理解作者的那種糾結的心情,但是他們在欣賞了月亮的皎潔,享受了月下的安寧之后,他們就更容易在心中產生畫面感,就算說不出來詩歌的真實意思,他們的體會也會是不同的。
在教學的時候再結合詩句,一句一句給學生挨著舉例子,探究清楚,比如“低頭思故鄉(xiāng)”這句詩,就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當你獨自坐在窗下,身邊熟悉的人都在很遠的地方,你的心中會不會產生孤獨感。學生由于有了月下的經歷,他們產生了聯(lián)想,就更容易和詩歌的作者形成共鳴,進而詩歌的理解也就加深了一大步。在詩歌和文言文的學習中,教師通過語言陌生的事物成為具體的,學生在理解上就會變得更為容易,用簡單的東西去解說復雜的東西,是語文帶給我們的獨特魅力,在講課中也是這樣,也許把東西越是講解的簡單了,那么學生就會越理解到位。
二、從身邊的事情來探究思想情懷
小學語文還有一種必要的目的,就是對學生的心靈的啟迪,讓學生能夠明辨是非,區(qū)分善惡。對于一篇文章,基本的字詞是簡單的東西,記背一下就可以,但是文章中的蘊含的道理和感情卻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花費大力氣去教導學生的。語文的課文中有很多短小的文章,卻蘊含著極大的道理,比如說《爸爸的花兒落了》這樣一篇催人淚下的文章,帶給我們的是思想上的洗禮,文章中蘊含的父愛和母愛,是值得教師反復進行探討的。小學語文的基礎性,也表現(xiàn)在語文的基礎素質建設上,其中情感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版塊,教師訓練學生去完成課文中的內容,探討思想感情,也是對學生的思想的一種牽引,引導他們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明白基本的做人的道理。
現(xiàn)在的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但是我們要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到了學校就不再是自己說什么就是什么了,孩子們應該理解他人,而不是一味地自我,甚至獨裁。通過語文的知識,學生意識到了感恩他人,他們保持著一種愛心去看待身邊的小事,這才是我們教學語文的根本,在教學語文中,學生的成績其實是一個方面,而另一個方面,學生應該逐漸成長起來,是身體和心靈上都要成長。
三、捕捉生活中的美感運用于寫作
語文是一門浪漫的學科,所以語文的很多項目都可以采取一種靈活的手段,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不必那么固定,非要一個星期寫兩篇文章,隨性一點的教學也許更利于學生學習語文。作文的這個項目,也是學生異常頭疼的東西,很多學生總是說自己寫作的時候沒有話題,沒有思路,這是由于學生把語文的寫作當成了任務去完成,而不是享受寫作的過程。我們現(xiàn)在寫作和古人做詩一樣,都是抒發(fā)自己內心情感的一種方式,所以,題材不必太大,身邊的小事足矣。在身邊,有很多美景,都是可以出現(xiàn)在寫作里面的,一篇樹葉、一朵小花,都是寫作的重要題材,現(xiàn)在的學生就是由于缺少了這種情懷,他們沒有細心發(fā)現(xiàn)身邊的事物,就越發(fā)覺得自己的生活是枯燥的、乏味的。為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多多訓練學生探索的能力。
有些時候,像秋天這樣的季節(jié),在學生昏昏欲睡的時候,停下繁忙的課程,讓學生觀察教室外面的銀杏葉,也許會給學生留下一種特別的印象,而這種印象由于學生的思維加工,就變成了他們一生寶貴的財富。在語文的教學中,不緊不慢地的態(tài)度,發(fā)現(xiàn)身邊小事的熱情,都是學好語文的必要屬性。
四、結束語
小學語文的教學是需要方法的,而結合生活實際情況教學語文的這種方法,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學生對語文的感悟力變好了,教師教學起來也會輕松很多,所以語文教學應貼近生活,聯(lián)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