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嬌
摘要:口語交際能力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無論是交流情感還是傳達信息都會用到。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首先應該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互動。其次,精心選擇交際材料,創(chuàng)設有實際意義的情境,激起學生興趣。再次要優(yōu)化口語交際的訓練過程,教給方法。
關鍵詞:口語交際;交流;互動;教育生活化;情境;信息
口語交際能力是進入社會之后一個必不可少的能力,很多家長認為對于小學生來說口語交際沒有必要,只要孩子會說話就行了,走入社會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早呢。孰不知在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口語交際已經(jīng)納入了教學內(nèi)容,,并明確規(guī)定: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要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這是語文教育的一項重大改革,體現(xiàn)了對語文教育功能的全面理解,對語文素質的全面關注,理解語文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日常生活中,人們無時無刻不在表達心意,交流情感,傳達信息,可見口語交際的重要性?,F(xiàn)在的低年級小學生生活內(nèi)容比起以前的孩子豐富多了,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與人交流時基本上“言之有物”,但缺乏“言之有序”,欠缺良好的交際態(tài)度和聽說習慣。可見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一切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和發(fā)展。
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下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要想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首先要有好的表達能力,不把口語交際課上成說話課,談化交際性?!罢f話”往往是單向的,多是一人說,眾人聽,語言信息呈單向傳遞狀態(tài),思想交流、思維碰撞較少,而口語交際更強調雙向互動,具有交互性。
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看到有的教師會把口語交際課上成“看圖說話”課,指著書上的插圖一句一句問學生圖上畫的是什么,他們在干什么等等,這樣的教學哪里談得上在學口語交際,與教材的編寫意圖當然是相違背的。有的教師雖然一開始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境,但稍不注意就會上成說話課。如在口語交際課《春天來了》中,學生準備好后,一位學生上臺就說開了,但教師為了敘述更流利,對他說:“請你轉過身看大屏幕說”。就這么一轉身,這位同學就背對著同學“交際”了。這是十分典型的“獨白”或“說話”。把口語交際課上成“說話”課,無疑削弱了口語交際應有的“交際性”??谡Z交際能力應該從低年級開始就培養(yǎng)。
其次,精心選擇交際材料,創(chuàng)設有實際意義的情境,激起學生興趣。小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的材料的來源大致有二:一是語文課本中提供的說話憑借;二是教師選取的課外說話材料。一、二年級新教材文質兼美的課文,為教學提供了進行語言規(guī)范和語言實踐活動的素材和具體情境,所以要用好教材這個例子。兩種材料來源相比較而言,后者占有較大的優(yōu)勢。因為教材中提供的說話內(nèi)容,雖然具有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但對不同地區(qū)、不同條件下的學生來說,仍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親切可感,令學生有話可說。選擇課外說話內(nèi)容應該堅持“六性”,即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知識性、思維性、實踐性??谡Z交際中,談話內(nèi)容直接影響雙方的談話情趣,因此,教師應根據(jù)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征,選擇他們喜愛的事物為口語交際訓練的內(nèi)容,孩子會把對事物的喜愛之情遷移到對交際的喜愛上。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往往會被某些外在的新異現(xiàn)象所吸引而產(chǎn)生直接興趣。所以,教師應做有心人,要時時留心觀察學生,當學生受到外來影響而興奮或產(chǎn)生感情共鳴時,教師應趁熱打鐵,抓住時機進行交際訓練。由于捕捉了時機,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于是他們會把話毫不費勁地說得既完整又通順,從老師“要我說,要我聽”變成“我要說,我要聽”。
再次要優(yōu)化口語交際的訓練過程,教給方法。教給說的方法。學生饒有興趣地說,往往能使講述的內(nèi)容言之有物,但要做到言之有序,還有待于教師具體指導方法。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要教他們從說一句句完整話開始,逐步過渡到說幾句連貫的話或一小段話。到了中高年級,教師要指導他們按記敘文的六要素,圍繞一個意思有頭有尾地說一段話。學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口語交際才不會感到困難。值得強調的一點是口語交際具有即使性的特點,在實際生活中應該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說得好”,這就要求學生針對交際對象,交際場合及時做出調整。有學生在口語交際《打電話》一課中把“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句祝福語送給過生日的同學就是不恰當?shù)?,諸如此類的問題作為教師要適時地引導??谡Z交際中的姿勢、態(tài)度自然,禮貌,大方也十分重要,低年級孩子有多動的特點,這就要靠教師適時的提醒和恰當?shù)轿坏闹笇?,變幻多樣的形式,提供一次又一次的鍛煉機會,促進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糾正,直至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一)教給傾聽的方法
口語交際強調雙向互動,參與交際的人,不僅要認真傾聽,還要適時接話,談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低年級孩子大多敢說,愛說,可如果叫他們靜下心來先聽別人說,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聽不完整的就斷章取義,連意思都沒聽明白怎么與人交際呢?更有甚者,根本就沒聽。所以就很需要教師教給孩子具體的方法:注意力集中,能復述別人的原話或主要意思,能接著別人的意思說下去,能正確適時地回答別人的提問。
(二)教給評價的方法低年級孩子同樣有接受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需求
教師要注意開展激勵性的教學評價。但不管學生說得如何,教師總是說好是不能調動其積極性的,必須根據(jù)學生說話的程度和水平給予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評價。好的固然要肯定,不足的更要指出,分析原因,并有針對性地加以矯正。這一過程,教師不可包辦代替,應該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形成師評生、生評生、生自評的局面,引導學生評語言、評儀態(tài)。教師可帶著學生評所說內(nèi)容的有序性和思路。
現(xiàn)在學生因為口語交際能力差而難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為了改變這個現(xiàn)狀,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得從小學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認識到口語交際的重要性,多參加教師開展的演講活動,或者是多參加教師開展的一些辯論賽形式的活動,對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非常有效。
參考文獻:
[1]甘再富.淺談農(nóng)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10):37
[2]趙敬輝.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J].科技視界,2015(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