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252-01
教學目標:
(1)運用已有的識字策略學習本課生字,正確認讀“齡”、“衍”,正確識記“稠、瞻”等生字字形;通過看圖想象、聯(lián)系上下文、比較等方法理解“稠密”、“繁衍”、“瞻仰”等詞的意思。
(2)抓住關鍵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感受樟樹外形特點和可貴之處。通過搜集的資料領會樟樹和宋慶齡高尚人格之間的聯(lián)系,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法。體會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與懷念之情。
(3)用“無論……總是……”、“只要……就……”等關聯(lián)詞造句,練習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品讀語言文字,由表及里感悟樟樹的特點及內(nèi)在精神品質,同時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層層深入,對比烘托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對宋慶齡這一人物不夠熟悉了解,需要通過資料的搜集和閱讀來突破難點,進而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22,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引讀課題)。
(2)出示句子:我舍不得這兩棵樹。問:“讀讀這個句子,這是誰說的話?”
生讀句子,答:宋慶齡說的話。
師:是啊,周恩來同志讓宋慶齡搬家時,她說——(生讀句子)
(3)師:孩子們,讀這個句子你有什么疑問?
生質疑:(1)這是兩棵什么樹?(2)為什么舍不得這兩棵樹?
(4)出示樟樹圖片,師:你能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來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樟樹嗎?
2.聚焦外在美
(1)師:讓我們先把目光聚焦第四自然段。請同學們放聲朗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想:這一段從哪些方面介紹了樟樹?
生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2)匯報交流
①枝干粗壯伸
師:孩子們,伸出你的手,把自己當成一課小樟樹,伸向四面八方。伸吧,孩子們。
出示句子:樟樹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壯,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遠遠的。(指名讀——齊讀)
多么有生命的活力呀!還寫了樟樹的什么特點?
②樹葉稠密綠
出示句子:稠密的樹葉綠得發(fā)亮。
A.“稠密”你怎么理解?
B.誰能把這課樹葉稠密的樟樹帶到我們眼前來?
C.指名讀——齊讀。
③生長特點: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A.師:多么有活力的樟樹啊,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樣的樟樹?
B.請你也來讀出它的美麗,你還感受到這是兩棵怎樣的樟樹?(生命力旺盛、頑強)(隨機理解:蓬蓬勃勃,指導學生情感讀句)
C.一年四季,365天,樟樹要遭受多少磨難?。∠奶?,會有那驕陽的炙烤,暴雨的襲擊,冬天,會有那刺骨的寒風,冰雪的侵襲,可他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你能用“無論……都……”的句式來說一說嗎?
(出示:無論是_______,還是_______,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冰天雪地,它們總是那么蓬蓬勃勃。
3.聚焦內(nèi)在美
(1)師:宋慶齡舍不得這兩棵樟樹僅僅是因為它們蓬蓬勃勃的外形美嗎?相信大家讀了第五自然段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生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2)誰來談談你的讀書收獲?
(3)交流匯報:這樟樹的香氣能永久保持。
(4)哪些句子具體寫了香氣永久保持呢?請大家再讀第五自然段,用“——”劃出相關詞句。
(5)即使當它枝枯葉落的時候,當它——(幻燈、引讀)只要——(幻燈、引讀)也就是說,這香氣能夠——(板書:拒蟲)。
(6)同學們,你們分析得真對,這的確是宋奶奶舍不得這兩棵樟樹的又一個原因。你們看作者贊美樟樹的時候,先寫它的外形美,由外及內(nèi),再寫它的可貴之處,也就是它的內(nèi)在品質。同學們,讓我們也來讀一讀,好好體會一下。(集體讀:樟樹本身卻有……蟲類就怕它一天)
(7)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來突出樟樹的可貴之處的?(引導學生感受寫作方法:對比)具體說說看呢。(理解:繁衍)
4.走近人物
過渡:作者從外在美寫到內(nèi)在美,由表及里,讓我們看到了令人肅然起敬的樟樹,難怪宋慶齡舍不得這兩棵樟樹。
(1)出示:人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前來瞻仰宋慶齡的故居,也總愛在這兩棵樟樹前留個影,作為永久的紀念。
①師范讀句子。
②理解:瞻仰。
③讓我們一起來瞻仰宋慶齡的故居。(出示圖片)
(2)其實,故居里每一處都有意義,可人們?yōu)槭裁纯倫墼谡翗淝傲粲澳??我們來認識一下故居的主人——宋慶齡。
(3)揭示資料,進一步了解宋慶齡。
資料一:宋慶齡就如樟樹蓬蓬勃勃。
資料二:宋慶齡就如樟樹保持香氣,永久拒蟲。
(4)現(xiàn)在明白人們?yōu)槭裁磹墼谶@兩棵樟樹前留影了吧。(完成板書:樟樹——香氣——宋慶齡)那就讓我們懷著祟敬的心情一起走進宋慶齡故居,也來留個影作個紀念吧。(幻燈,齊讀第6自然段)
(5)介紹寫作方法:
現(xiàn)在我們再來想想宋慶齡舍不得兩棵樟樹的原因,就是因為樟樹長得蓬蓬勃勃嗎?就是因為它香氣拒蟲嗎?實際上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她把這兩棵樟樹看成了自己,她要像樟樹一樣保護自己的人民。學到這,你覺得這篇文章還僅僅是在寫樟樹嗎?對,這兩棵樟樹就是宋慶齡的化身,作者是借著樟樹來寫宋慶齡,這種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書:借、喻)。
板書: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舍不得
蓬蓬勃勃
香氣永久保持
香氣可以拒蟲
樟樹——香氣——宋慶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