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
【摘 要】“非指導性教學”強調(diào)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非指導性教學”的基本理念同小學語文培養(yǎng)學生表情達意的工具性功能和注重體驗、溝通與感悟的人文教育功能內(nèi)在契合,所以,本文就如何在基于“非指導性教學”的理念上如何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非指導性教學;小學語文;體性;情感教育
引言
在最新的課程改革中,教育觀念的改變是其最主要的內(nèi)容之一,對教師角色的多元化設定和轉(zhuǎn)變帶動了學生對教師的傳統(tǒng)觀念,并且也影響到了基礎教育課堂的基本樣態(tài)和評價理念。我們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非指導性教學”作為一種深切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和主體性探究的理論,該教學方式深化了師生之間的交往,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小學語文主要注重學生的情感表達和自主感悟,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上嘗試加入“非指導性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非指導性教學”的基本理念
“非指導性教學”被學生的“自我”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要尊重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開放性探索和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要建立和諧真誠的師生關系。同時“非指導性教學”作為一種尊重人的自主發(fā)展?jié)撃芘c和諧人際關系的教學理論,該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潛能發(fā)揮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非指導性教學”作為一個注重學習者內(nèi)心體驗和自準感悟的學科,在語文教學方面,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完成學生想獨立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上過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洞察力。
(二)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自由表達
小學語文教育專家田本娜認為,小學語文既是教會學生表情達意的工具學科,也是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學科,語文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心智與情感的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方面有其重要作用。所以,在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教科書中表達豐富內(nèi)心體驗的作品來陶冶學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資源將課本上平淡的文字知識進一步轉(zhuǎn)化為生動的畫面知識,這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有一定益處的,例如蘇教版語文教科書中的《沉香救母》《木蘭從軍》等作品,這些作品在影視方面已經(jīng)轉(zhuǎn)化成了一種“知識實體”,利用多媒體資源將這些知識更好的傳達作品的文學效果,在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時,也增強小學生孝順父母的感情,還能夠正確引導學生思考該如何對父母的愛來進行回報,進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強調(diào)真誠、和諧的師生交往關系
真誠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做好構建一個良好課堂環(huán)境的關鍵,而在師生關系的構建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的主體教授者地位,要將學生放在師生關系交往中的第一位。
二、“非指導性教學”理念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在小學教育中,教師要以“平等式對話”姿態(tài)與學生們共同進行求知過程的體驗,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和各種學習資源的準備,要鼓勵學生聯(lián)系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和自主感悟,教師的“促進者”身份要求教師要完全掌握整個教學過程,要對教學過程有充分的設定,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期待,以及要養(yǎng)成接納各種可能的開放心態(tài),教師要真正的做到“以生為本”。
(二)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應該更注重注重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習慣,積極鼓勵學會說呢過真實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非指導性教學”是幫助學生獲得高校學習效果和幫助學生發(fā)展品格的重要教學方式,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主動大膽的表達和思考,形成一個“我手寫我心”“我口表我意”的良好學習效果。
(三) 在已經(jīng)建立起一個真誠、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情況下,童心未泯的小學生們就會釋放自己的情感,渴望體現(xiàn)外部世界的繽紛多彩,此時,教師要有效的利用到這一因素,促使學生養(yǎng)成好學的學習習慣,“非指導性教學”要求教師獨具慧眼,善于發(fā)現(xiàn)課堂每一個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對這些教育再次進行整合,最后形成一種多元化教育,教師要突破以往的教學課堂的封閉性,將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們的實際生活關聯(lián)起來。
(四)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一直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完全只屬于分數(shù)的“附屬品”,所以,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自主評價作為一種內(nèi)在評價,避免了教師在評價中給學生帶來的壓迫感,甚至可能由于教師的一個客觀評價造成了學生對于學生本身的各種負面心理,所以,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們更多的自我觀察和反思的機會,并且,教師應對學生的自我評價加以監(jiān)控和引導,幫助學生全面的評價出自己的學業(yè)表現(xiàn),教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無疑也充當了學生學會自我反思的促成者,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是十分必要的,在以學生為主題的前提下,教師的引導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結束語
“非指導性教學”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非指導性教學”作為小學教育理論中的一種,并且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新教育理論,在該理論的運用上還是存在一定要求的,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對該理論進行辯證的思考和改良,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靈活的運用該理論,“非指導性教學”只有同我國基礎教育教學的實踐相結合,才能夠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存進學生主體價值實現(xiàn)方面產(chǎn)生真正的效力。
【參考文獻】
[1]唐志強,馬欣.基于“非指導性教學”理念的小學語文優(yōu)化教學[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2):52-55
[2]謝勇芳.非指導性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266-267
[3]胡敏.非指導性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外交流,2017(21)
[4]胡落.非指導性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