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克服學生自卑心理的過程意義重大,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小學生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現(xiàn),接著介紹了小學生自卑心理產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克服學生自卑心理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克服;自卑心理;策略
近年來,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在我國教育領域開展的勢頭十分旺盛,給傳統(tǒng)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帶來的挑戰(zhàn)十分巨大。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心理的關注十分欠缺,一些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自卑心理也不能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在新形勢下,語文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被擺在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之上。
一、 小學生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現(xiàn)
對于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都還很不成熟的小學生而言,自卑心理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于他們心中。自卑心理是對自己認知的一種偏差,是一種不自信的外在表現(xiàn)。對于小學生而言,自卑心理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總結歸納之后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第一,學生對于學習活動十分厭倦且提不起興趣。強大的自信心是一個學生不斷奮發(fā)向上的原動力,也是學生克服自卑心理的強心劑。根據筆者的調查,對于學習普遍缺乏興趣的學生往往都是存在自卑心理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對于學習活動沒有絲毫的熱情,天天除了怨天尤人之外別無他法。在自卑心理“作祟”下,學生整個的學習過程變得異常的艱難困苦,別人短短幾分鐘就能完成的任務,自卑的學生往往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得不到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和贊同,自卑心理“變本加厲”,久而久之變成了學生的一種習慣,久久不能改正。
第二,具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普遍缺乏責任感,沒有擔當意識。自信是一個人品質中最耀眼的“皓石”,沒有了自信,取而代之的就是無窮無盡的自卑心理。在自卑心理的影響之下,學生的責任意識會變得尤為淡漠。而一個人缺乏了相應的責任意識,那么他所有的所作所為都將變得“輕飄飄”且不具有質量。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這部分自卑的學生抱著得過且過的心理混日子,在學校中“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每天都在虛度年華,每天都在浪費光陰。
第三,存在自卑心理的學生行為舉止也存在著一定的偏激性。在自卑心理的“籠罩”之下,小學生對于別人的看法和評價顯得尤為在意。在別人心目中細枝末節(jié)的事情到了他們面前可能就會變得“比天還大”。這部分學生心理敏感、多疑,很容易發(fā)生情緒上的波動,在情緒的引導之下各種過激行為的發(fā)生也顯得不足為奇了。
二、 小學生自卑心理產生的主要原因
自卑心理是一種十分復雜的心理狀況,并不是簡簡單單幾句話的分析和描述就能闡述清楚。每個小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教師或者是家長的不正確評價導致了自卑心理的產生。對于小學生而言,對贊同和表揚的渴望強烈到無以言表。但是不少的教師和家長并未真正認識到贊同和表揚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在學習過程中常常忽略了這方面的表達。有時候,一個肯定的眼神或者是一個鼓勵的手勢對于小學生而言都是如獲至寶的。但是教師和家長不明就里,讓小學生的心里十分“受傷”,久而久之原本僅有的自信心漸漸變得蕩然無存,留下的只有無窮無盡的自卑。第二,小學生對于自己的認知存在一定偏差。不少小學生在自我認知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這也是導致他們存在自卑心理的一大主要原因。由于不能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他們總是認為自己的行為舉止落后他人許多,總是認為自己“低人一等”。在這種錯誤認知理念的引導之下,學生的自卑心理變得尤為濃烈,對于自己的不肯定不認可也是表現(xiàn)明顯,這些都是自卑心理形成的根源,也是學生健康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三、 小學語文教學中克服學生自卑心理的策略
(一) 教師為學生營造公平和諧的課堂氛圍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自卑心理的問題,教師課堂環(huán)境的營造和烘托至關重要。每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一改往日課堂教學中“高高在上”的權威者形象,而是應該通過各種趣味性、生動性的手段和方法為學生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在和諧寬松課堂氛圍的帶動之下,學生原本緊繃的情緒會得到徹底釋放,在放松的情緒下進行學習,自卑心理的消除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同時,在教師“潤物細無聲”般的關懷和關心之下,學生緊閉的心門也會慢慢打開,不設心防,原先存在已久的自卑“堅冰”也會在教師的溫暖之下慢慢地融化,自卑心理的改善也是指日可待。
(二) 構建自我展示平臺,喚醒學生的自信心
小學語文教師在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的過程中應該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過程全面找尋到全新的自信所在。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宰,這個對于學生自信心的打壓十分巨大。在課堂,學生完全沒有話語權,按照教師的要求亦步亦趨,像一個提線木偶。為了扭轉這一現(xiàn)狀,教師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為學生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只有在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我之后,方能最終產生滿滿的自信感覺。例如,教師在進行《小馬過河》這篇課文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在廣泛參與的過程中重拾自信心,克服由來已久的自卑心理。在角色表演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點所在,自身價值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三) 巧妙利用教材中的榜樣力量克服學生的自卑心理
處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急速發(fā)展和完善的關鍵階段。而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于其中的各種榜樣素材隨處可見。這些榜樣存在于教材中,只要教師善于利用,對于學生自卑心理的克服和自信心的樹立至關重要。用正面人物的力量去引導學生、熏陶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步端正思想,樹立強有力的自信心。例如,教師在進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篇閱讀材料的時候就可以用文中女主角海倫·凱勒的例子作為榜樣設置。在文中,身有殘疾的女主角身殘志堅,不向命運低頭的不屈品質是每個自卑學生應該學習的榜樣。試想一下,就連身有殘疾的人都能夠積極主動地面對生活,給予生活重重的一擊,就更別說身體健康的我們了。
四、 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各種教學手段和方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樹立自信心,摒棄自卑心理,在健康快樂的環(huán)境中積極成長。
參考文獻:
[1]趙倩銘.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克服自卑心理[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31).
[2]潘霞.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克服自卑心理[J].新課程導學,2016(12):66.
[3]蔣惠花.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走出自卑泥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7):80.
作者簡介:
賀爾翔,貴州省福泉市,貴州省福泉市龍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