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彩芳
摘 要:學生應試作文中虛情假意的出現(xiàn),源于教學忽視學生的生長特點而固守“高大全”的標準。教師在教學中可采取明確寫作目的、用細節(jié)保證情感的豐盈、用口語展現(xiàn)真實的自我、合理升華等策略指導學生避免寫作時的胡編亂造。
關(guān)鍵詞:高考作文;寫作教學;真情實感
為了追求所謂的“高大上”,應試作文中充斥著大量的虛情假意之作,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失真的自我,如為感動閱卷老師而祭出自殘式的催淚彈,大量地出現(xiàn)父母雙亡、離異、進考場路上被撞殘的故事;二是虛假的自我,如為表現(xiàn)滄桑而穿越,為表現(xiàn)文化內(nèi)涵言必稱李清照、屈原、陶潛;三是“非我的自我”[1],即為湊足字數(shù)而大篇幅地寫他人的故事或?qū)懯辍⒍旰蟮淖约骸?/p>
這樣的作文,說是“滿紙荒唐言”也不為過。在教學中,教師應分析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并采取多種策略指導學生避免寫作時的胡編亂造。
一、虛情假意作文的成因分析
一是不顧學生的認知特點,錯誤地理解“思想健康”,逼著學生說假話。雖然高考寫作基礎等級中明確規(guī)定“感情真摯,思想健康”,發(fā)展等級中明確寫著“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揭示事物內(nèi)在的因果關(guān)系,觀點具有啟發(fā)性”[2],但是許多教師不顧學生的年齡和認識特點,過分要求作文的“思想健康和深刻”。殊不知,“思想健康”是分層級的,小學生的“思想健康”和高中生的“思想健康”是有區(qū)別的。不分層級地混同“思想健康”,只能使學生從小就學會虛情假意地作文。
二是不顧學生的真實情感,過分升華,逼著學生說大話。許多教師不顧學生的真情真意,總是用考試分數(shù)來壓制學生的真情表達,非要學生從作文中變戲法一樣變出“主題鮮明、思想健康”,如果實在變不出來,也要硬生生地塞進個符合主流思想的主題來。
三是不顧學生的真實生活,過分追求成人化,逼著學生說空話。許多教師為了讓學生作文顯得深刻,完全忽視學生的日常生活,忽視網(wǎng)絡時代學生精彩的生活真實,逼著學生去寫那些自己不喜歡、不懂的“深刻”,逼著孩子去學余秋雨、學陳果,以致秋雨體、陳果體泛濫。
二、應對虛情假意寫作問題的策略
(一)明確寫作目的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寫什么”“怎么寫”的訓練,卻一直忽視“為什么要寫作”的引導。事實上,只有明確了“為什么寫”才有可能把“寫什么”“怎么寫”訓練好。因為個人的獨特感受一定源于真實的生活、真實的人格,只有真實做人才能真情作文。日常說話、QQ簽名、QQ聊天、發(fā)微信朋友圈……如果有虛假的成分,交流的對象一定會說他“裝”。一個人如果時?!把b”,就會沒有朋友。所以,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為什么寫”“為誰寫”,引導學生言由心生,真情真意作文。不解決“為什么寫”“為誰寫”的問題,學生就會為了討好老師自以為是地說些言不由衷的假大空了。
(二)用細節(jié)保證情感的豐盈
考場作文如何寫出真情實感?真實的細節(jié)描寫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細節(jié)是放大的“故事”,每個細節(jié)都有豐富的“大故事”:人物肖像細節(jié)如《亡人逸事》中妻子細嫩的手指變得又粗又短,人物語言細節(jié)如《祝?!分邢榱稚┑摹拔艺嫔怠?,心理活動細節(jié)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父親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著嗓子說:‘啊!啊!原來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來了!……謝謝您,船長。”
選用細節(jié)有什么樣的要求呢?
一是選用最能渲染情緒、提升主題的細節(jié)??荚囎魑淖謹?shù)不多,用最能感動自己、最有沖擊力的細節(jié)來渲染情緒、升華主題,就能把細節(jié)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避免出現(xiàn)為了細節(jié)而細節(jié)的情況?!段业氖迨逵诶铡逢P(guān)于于勒的細節(jié)“他又老又臟,滿臉皺紋”,不僅使一家人的幻想破滅,而且表現(xiàn)了貧困中骨肉難認的悲劇主題。
二是選用最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細節(jié)。細節(jié)化的性格才能表現(xiàn)生活的真實,豐滿的性格才能凸現(xiàn)作文的真情。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中“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句,就表現(xiàn)了魯達粗中有細的豐富性格。
三是選用能形成對比、夸張、照應、襯托的細節(jié)。這樣的細節(jié)既能表現(xiàn)人物性格又能表現(xiàn)主題,還能增加文章的藝術(shù)性。如《林黛玉進賈府》王熙鳳的出場:“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此時,作者用“個個皆斂聲屏氣”來反襯王熙鳳的性格、權(quán)勢。
(三)用口語展現(xiàn)真實的自我
有些教師不顧學生語言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的實際,逼著學生寫“有文采、有意蘊”的作文,直接的訓練方法就是要學生寫作時多用比喻句、多引用詩句,以至于把本來說話流暢的學生逼得不會說話,不會說真話。能像余光中那樣把語言用到極致的,全國也沒有幾個;能像朱自清那樣把語言寫得清新之美的,也沒幾個。所以,我們何不要求學生像平時說話一樣,口語化地把事情說清楚呢?口語化可以避免因套用名言詩句而帶來的“非我情感”。平淡也是極美的語言,《亡人逸事》,全是口語,全是平淡,卻于平淡中讓讀者淚流不止。
(四)合理升華
為了“深刻”,許多教師逼著學生在記事寫景之后一定要升華。但升華的前提是思想的深刻,學生的思想深度達不到“深刻”時,所謂的升華就會變成虛情假意。升華是真情的流露,是水到渠水的事,寫作不能為了升華而升華。
升華也是有路徑的:
一是由少而多,如倉央嘉措的《那一天》:“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祈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那一瞬,我飄然成仙,不為求長生,只愿保佑你平安的笑顏;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歌,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那一日,我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只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世,我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遇?!?/p>
二是由特殊而一般,如:“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p>
三是由實而虛,如《紙?zhí)荨罚骸芭R走時你一個勁地拜托老師多關(guān)照我,似乎把一輩子的謝都在那會兒道盡了?!?/p>
四是由己而人,如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參考文獻:
[1]陳伯海.“自我”與“非我”[J].中州學刊,2009(2):147.
[2]浙江教育考試院.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試說明·語文[J].浙江考試,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