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娟
〔摘要〕新課程觀的出現(xiàn),呈現(xiàn)給人們新的教學視野,從“預設性教學”走向“生成性教學”直至走向兩者的有機結合已為教育史上的“大躍進”。預設性教學是遵循一定的教學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的目標、內容、方法與手段、組織形式等,進而提高教學活動效率。生成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真誠的態(tài)度和為學生發(fā)展服務的心情與學生就相關課題進行平等對話,并根據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xiàn)與感受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與思路做出機智性調整,以使教學對話深入持久地進行下去的教學過程。預設性教學體現(xiàn)了科學性,而生成性教學體現(xiàn)了藝術性。
〔關鍵詞〕預設性教學;生成性教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26-0025-05
【教學背景】
新課程觀的出現(xiàn),呈現(xiàn)給人們新的教學視野,從“預設性教學”走向“生成性教學”,直至走向兩者的有機結合已為教育史上的“大躍進”。預設性教學是遵循一定的教學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的目標、內容、方法與手段、組織形式等,進而提高教學活動效率的教學活動。生成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真誠的態(tài)度和為學生發(fā)展服務的心情與學生就相關課題進行平等對話,并根據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xiàn)與感受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與思路做出機智性調整,以使教學對話深入持久地進行下去的教學過程。預設性教學體現(xiàn)了科學性,而生成性教學體現(xiàn)了藝術性。把預設性與生成性在心理課堂上有機結合起來,是我的教育理想,所以在這次“大躍進”中我也不斷摸索著,前進著。
恰逢上海市中職教師教學法改革交流評優(yōu)活動,我以“巧用暗示,提升自信”這節(jié)課為載體,對教學設計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根據艾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青春期的孩子正處于形成角色同一性的重要時期。這對中職生來說絕非易事。從橫向比較來看,進入職校的學生多是基礎教育階段被忽略的弱勢群體,一部分學生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產生了“我不行”的思維模式,進而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從縱向比較來看,從小到大,由于學業(yè)成績的暫時落后,父母、老師、朋友總習慣性地給這些孩子一些負性的評價,這些評價會使他們感到迷茫、困惑、煩惱,難免會傾向于角色混亂,影響個人以后的發(fā)展。
角色混亂主要還是積極的自我概念與消極的自我概念的沖突,如果能夠使學生將消極的自我概念順利過渡到積極的自我概念,那么學生的角色同一性也就迎刃而解。多次的心理輔導中,我發(fā)現(xiàn)自我概念的形成與心理暗示呈正相關關系,“經常給予自己積極的暗示”“在心中想象出一個比自己更好的‘自我形象”是建立自信的有效方法。我思考:能否為學生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讓學生主動察覺暗示對自己的影響,然后在同伴互助中,轉化消極暗示,從而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呢?基于此假設,我設計了這次團體輔導。期待學生通過參與活動覺察暗示對自我潛能激發(fā)的影響,轉化消極暗示,強化積極暗示,發(fā)掘潛能,提高自信。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了解暗示的含義、暗示的種類;
能力目標:能覺察暗示對激發(fā)自信的影響;學會轉化消極暗示,會運用暗示的方法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
情感態(tài)度目標:接納自我、學會保持積極向上健康的心態(tài),建立自信。
【教學重點】
會運用暗示的方法激發(fā)自信。
【教學難點】
能覺察暗示對激發(fā)自信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熱身游戲 :神秘之旅“左手氫氣球,右手鉛球”
師:全體起立,播放音樂,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跟著老師的指導語去做。
現(xiàn)在請緩緩地伸出你的雙手,平伸于前方,手心朝上。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右手上,想象自己的右手掛著一個氫氣球,輕飄飄的,一直帶著你的右手往上飛。你的左手掛著一塊很重的鉛球,有籃球那么大,鉛球壓著你們的手向地面垂。
師:現(xiàn)在請大家繼續(xù)保持剛才的姿勢,慢慢地睜開眼睛。
師:看看自己的手和周圍同學的手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有什么感覺?
生:右手高、左手低。
生:左手輕、右手重。
師:實際上你們的手上什么都沒有,怎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生:是老師的語言影響到我們。
生:是暗示在起作用。
師:同學們答得很好,通過活動,我們看到暗示確實可以刺激大腦,改變我們的行為。它對我們很重要。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tài)如何,積極,熱情的情緒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活動的載體中,無須高談闊論,“心理暗示”的內涵得到自然的詮釋。大家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我馬上因勢利導,讓同學們談談生活中他們遇到過什么暗示現(xiàn)象。)
二、“心晴”話題——暗示舉例
生1:在同伴中有人打哈欠,其余人也會跟著打哈欠。
生2:有人闖紅燈,自己不由自主也跟著過馬路了。
生3:早上來到學校,如果有人說自己膚色很差,沒精神,第一節(jié)課就真的會覺得自己很累,需要休息。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lián)系時,也就是聯(lián)系學生的元認知時,學生才會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樣一個設計,讓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暗示現(xiàn)象離我們這么近,符合學生的認知基礎,容易共情,既滿足了學生學習和理解知識的需要,又強化了學習動機。)
三、“心晴”探索——暗示的作用
通過同學們的舉例我們發(fā)現(xiàn)暗示正如巴甫洛夫說的那樣,是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受暗示性是我們每個人的特性,只是有些人受暗示性強些,有些人受暗示性弱些。今天我們也來檢測一下暗示對自己的作用。
現(xiàn)場實驗,全班共有4個小組,3個小組為任務組,1個小組為觀察組。
1.任務組隨機抽取一張暗示語(積極暗示 消極暗示 無暗示)然后完成共同任務:設計一個展示“團隊合作的”活動, 時間3分鐘。
2.觀察員記錄每組同學的表現(xiàn),包括言語信息和非言語信息,并做展示匯報。
實驗結果:
第一組:抽到了空白紙條。他們在3分鐘之內,都被這張紙暗示了,很困惑,忘記了自己的任務,再次證明了暗示的存在。
第二組:他們抽到了積極暗示語,觀察員觀察到他們各自喜形于色,思維敏捷,出色地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任務,他們展示了一個背摔的活動,得到了大家的陣陣掌聲。
第三組:他們抽到了消極暗示語,觀察員說他們在爭吵。我很好奇,也有些緊張,因為我的預設是他們都接受我的暗示,不啟動任何行為。然而事實是他們剛開始接受了我的暗示,決定放棄展示,可突然有一個同學說,我們又不是老師描述的這樣,我們不接受老師發(fā)出的信息,我們集體唱個歌吧,于是他們整整齊齊地唱了班歌。
我馬上詢問那位同學,我問他為什么沒有接受我的信息。
他說:“我們有選擇信息的權利,那些不利于我個人發(fā)展的我都不接受,或者轉化為積極的信息?!?/p>
我為他喝彩,他歸納了對待消極暗示的態(tài)度:不接受或者轉化為積極暗示,這對大家具有啟發(fā)性意義。同學們也紛紛談了在活動中的感受:積極暗示讓我們情緒上更愉快,更自信,會激發(fā)我們的潛能;而消極暗示讓我們自卑,甚至阻礙我們正常水平的發(fā)揮。
(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活動決定人的發(fā)展觀點,他認為一切影響都只能通過活動對人的發(fā)展產生作用;在以前的教學中,我講到暗示的作用,多數(shù)會采取案例教學法,或“皮格馬利翁效應”,或“居里夫人的故事”,或“冷庫里的工人”;學生們總會懷疑其真實性。所以我設計這個現(xiàn)場活動,讓他們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暗示的作用,更何況我認為責任感、合作精神、理解力等都不能通過說教強行“教”給學生,只能讓學生在實踐、交往中去感悟、獲得。因此,活動性,在活動中生成是我這節(jié)課的突出特征。)
四、“心晴”行動——轉化消極暗示
當同學們體驗了暗示的作用后,我馬上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向他們自身,周圍的人給過你們類似的消極暗示嗎?對你影響最大的消極暗示是什么?請寫在老師給你們發(fā)的卡片上,然后讓紙片在組內順時針傳遞,每位同學幫助組員轉化消極暗示語。然后每組獲益最大的同學分享。
備受關注的是第三組:
生:“我不喜歡別人說我一無是處?!?/p>
師:“是誰總這么說你?!?/p>
生:“我媽。”
師:“那你聽了媽媽這么說,是什么感受?”
生:“我就這樣了?!?/p>
師:“那紙條上同學們都怎么說?”
生:“張奇說優(yōu)點總是慢慢發(fā)現(xiàn)的,王惠說你不是一無是處,李鵬飛說我還不錯?!?/p>
師:“那你感覺同學們有沒有幫到你。”
學生沒說話,低下了頭。
這個活動沒有幫到他,我該怎么辦,這和預設的不一樣,是否要做一個小處理呢?可這是比賽啊,如果我不能在40分鐘把預設的完成,那我所有的努力就都白費了,不,不僅僅是我的努力,還有我團隊里的老師的付出。正在我猶豫之時,我們四目相對了,我看到他請求幫助的眼神,那種教師神圣的責任感讓我不再多想,我要幫助他——這個在媽媽眼里“一無是處”的孩子。我進行了擴大化的活動,讓全班同學給他貼上積極的標簽。
生:“你語言表達能力很強。”
生:“你很熱心,幫助過我?!?/p>
生:“你籃球打得也很好啊?!?/p>
一句句真切的肺腑之言,感動著他,也感動著我。
師:“聽到同學們給你的評價,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腦子里馬上出現(xiàn)了一個美好的自我形象?!?/p>
師:“那是什么感覺?”
生:“很自信,很有力量?!?/p>
師:“太好了,這也是積極暗示方法的第三個特點:呈現(xiàn)意象。”
(這個方法在預設里我準備用講授法,而此時此刻,在我本要拋開一切幫助學生的過程中卻這樣自然地生成了。當“無法預約的精彩”不期而至后,課堂中那些極富“生成”價值的因素,就成為無比可貴的教學資源。一不做二不休,我要將這幅靈性的畫面定格,進一步將這種美麗放大、著色,使其更加美麗動人。于是我學以致用,把這個方法引向面試環(huán)節(jié)。)
同學們,在面試前你如果很緊張,是不是總會對自己說:“不要緊張,不要緊張?!?/p>
生:“是啊?!?/p>
師:“那結果呢?”
生:“更緊張了。”
師:“對了,這正如我對你們說‘不要想大象,不要想粉色的大象,不要想長著長鼻子的大象一樣,你們腦子里出現(xiàn)了什么?”
生:“長著長鼻子的粉色大象?!?/p>
師:“這就是努力方向作用,我們應該用今天學到的這個方法‘呈現(xiàn)意象來緩解緊張情緒,在面試前,讓自己在腦子里想象一個成功的自己,那樣情緒就會漸漸平靜下來?!?/p>
在這個活動中,我和大家一起生成了三個積極暗示的方法:積極肯定,目標可行,呈現(xiàn)意象。我補充講解不能在活動中生成的兩個特點:暗示的最佳時間,多次重復。這在情理之中,所以我很從容地插播了一個小活動——加速計算,一個類似于淺催眠的活動,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早上、晚上給自己輸入一個美好的自我形象,多次重復,就可能夢想成真。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從宏觀課程的觀點看,課堂中的各種因素,如教師本人、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學中的各種信息,都可看作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所以我做了適時的自我暴露:
師:“同學們,你們猜老師這幾天怎么暗示自己的?”
生:“不要緊張,不要緊張?!?/p>
同學們都笑了,因為他又犯了剛才那個錯誤,我給他一個彌補的機會,他答得很好。
師:“是的,我每天晚上睡覺前,早上醒來時,都會給我的潛意識輸入一個和學生互動良好的好老師形象?”
師:“同學們,我今天講得好嗎。”
生:“好?!?/p>
(好嘹亮的回答,還伴隨著掌聲,我感覺這個掌聲不僅僅是送給我的,也是送給他們自己的。他們再次見證了暗示的神奇力量,我相信在今后他們也會踐行這個方法。我突然感覺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或聚或散、或深或淺、或正或偏,從生成的角度來看,都是資源。只要我們慧眼識金、果斷取舍,就會讓有價值的資源漸入佳境,別有洞天;讓看似平常的資源。峰回路轉,柳暗花明;讓極易擦肩而過的資源化險為夷,絕處逢生。這樣,師生都能在“生成”過程中釋放生命的活力,閃耀智慧的光芒,弘揚個性的靈光。這樣的課堂也必將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和無窮的魅力。)
五“心晴”終點——自信人生
掌握了積極暗示的方法,我讓同學們在我給他們準備的笑臉圖上寫出對自己的積極評價。
師:“我是德才兼?zhèn)涞暮美蠋?。?/p>
生:“我是一個帥哥?!?/p>
生:“我是一個樂觀開朗的人。”
生:“我自信,我陽光,我快樂?!?/p>
看著學生們一張張綻放的笑臉,我好有成就感,我和我的學生們都真切感受到積極暗示所帶來的強大力量,我們的情感都得到了升華。
【教學反思】
回顧整個課堂,我認為最成功的地方是我的心理課“流動”起來了,在預設的基礎上不斷生成,較好地實現(xiàn)了預設與生成的有機結合。在這節(jié)課上我之所以能做到預設與生成有機結合,我認為以下三點很重要。
第一,重視創(chuàng)設有效的活動情景。
精心備課是生成性教學的基礎,活動的有效設置是教師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前提。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成為積極主動的探索者,不斷地創(chuàng)造、思考問題,準確地、有效地跟上教學的節(jié)奏,學習效果才會明顯。實際上,在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原有的水平不同程度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意見,生成智慧,體現(xiàn)出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我們要確保生成性的問題更有教育價值和拓展價值,教師創(chuàng)設的活動情景必須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點,設計的活動具有啟發(fā)性,且活動之間有內在邏輯性,確保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遞進性和連續(xù)性。
第二,具備敏銳的課程資源意識。
課堂上、活動中發(fā)生的一切事情,任何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中的各種行為表現(xiàn),課堂內外發(fā)生的一切偶然事件都有可能成為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重要工具,都有可能成為教學的新起點。課程實施的范圍和水平,不但取決于課程資源的豐富程度和拓展廣度,更取決于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水平和利用效率。沒有寬闊而開放的課程資源根基,就沒有動態(tài)生成的課程。
第三,營造民主對話的教學環(huán)境。
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等相互交流對話的平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尊重學生,對學生寬容,采用協(xié)商、對話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才能放松自己,才能在這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情景中各抒己見。教師也只有在學生盡情發(fā)表自己觀點和想法的課堂氛圍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發(fā)表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觀點和見解,才能進一步強化,因勢利導,確保學生新的知識點的生成。實踐證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捕捉到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和凸現(xiàn)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課程資源,需要營造一個利于師生、生生等之間情感交流使人愉悅的心理環(huán)境。
對于我們每一位教師,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經常用新理念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改善我們的方法論,在課堂上不斷實踐、不斷反思,才能讓我們的課堂走向開放,在生成中綻放美麗!
【專家點評】
在設計心理健康課程內容時,應遵循發(fā)展性原則,應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并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選擇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主題內容,解決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自信心缺乏是職校學生典型的心理現(xiàn)狀。為了幫助學生覺察暗示對激發(fā)自信的影響,掌握積極暗示的方法,從而接納自我,建立自信,本節(jié)課采用現(xiàn)場實驗的方法,將預設與生成有機結合,這一做法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其一,對學生個體來說,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替代個人的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以學生個人的心理活動體驗為中心,把教學知識放在活動情景中,學生可以在互動中提高社會化的技能,改變認知,改變行為;其二,采用團體活動的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注重個體差異,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同學們在相互比較,相互幫助的過程重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發(fā)展自我。整個教學過程中,李老師不僅僅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更是學生心靈的伙伴,在教學過程中巧用咨詢技巧,傾聽學生的心聲,共情他們的情緒,具體化個別學生的問題,在活動的結束階段,又適時地加入了自我暴露,讓同學們看到積極的暗示是提升自信的有效方法,學生們看到了效果。在今后的生活中,他們可能更愿意去嘗試。通過層層遞進的教學,引導學生普遍能運用積極暗示,激發(fā)自信心,達成教學目標,師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閃耀智慧的光芒,弘揚個性的靈光,課堂煥發(fā)出自信的力量,生命的活力。
點評專家:駱敏,上海市教學法評審專家,上海市工業(yè)技術學校德育校長。
(作者單位:上海石化工業(yè)學校,上海,201512)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