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鐘前波,唐昌明
(海南省海口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1.中醫(yī)科 2.普通外科,海南 ???571100)
我國膽囊癌的發(fā)病率處于高位并具有升高趨勢。膽囊癌早期臨床癥狀較為隱匿,早期診斷難度較大,極易復發(fā)及轉移。目前臨床主要通過手術進行根治性切除,但手術切除可對患者造成較大創(chuàng)傷,降低患者獲得性免疫系統(tǒng)及固有免疫系統(tǒng)能力,增加了感染發(fā)生率,影響治療效果,嚴重者還可能導致手術失敗[1]。血必凈屬于中藥制劑注射液,具有化瘀解毒,體外拮抗內(nèi)毒素的作用,對因感染誘發(fā)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及多器官功能失常綜合征的臟器功能受損期均具有較好的療效[2]。研究[3]證實甘露聚糖可用于多種致病菌及病毒感染,可用于免疫機能低下導致的各種疾病的治療,但聯(lián)合用藥的治療效果資料缺乏。CD3+、CD4+、CD8+、CD4+/CD8+是評價機體細胞免疫情況的有效指標。故而,本研究深入探討血必凈、甘露聚糖肽聯(lián)合抗生素在膽囊癌手術后預防感染的臨床價值,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手術治療的80例膽囊癌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各40例。⑴ 聯(lián)合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1~82歲,平均(67.3±12.0)歲;體質量指數(shù)(BMI)(21.1±2.1)kg/m2;其中腹腔鏡手術14例,開腹手術26例;TNM分期:I期9例,II期18例,III期13例。⑵ 對照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44~80歲,平均(66.5±11.7)歲;BMI (21.4±1.8) kg/m2;其中腹腔鏡手術18例,開腹手術22例;TNM分期:I期11例,II期19例,III期1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BMI、TNM分期、手術方式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
納入標準[4]:⑴膽囊癌的診斷標準參考《外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8版中標準;⑵患者均經(jīng)過CT、MRI及手術后病理學檢查證實;⑶ 手術前患者無感染性疾??;⑷ 本研究獲得患者及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排除標準:⑴ 肝腎功能疾?。虎?免疫系統(tǒng)疾?。虎?發(fā)生遠處轉移的膽囊癌患者;⑷ 凝血功能障礙;⑸ 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的患者。
所有圍術期預防抗菌藥物的給藥時間均在術前0.5~1 h,適當抗生素抗感染治療,聯(lián)合組于術后給予血必凈注射液、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療:50 mL血必凈注射液(天津紅日藥業(yè),國藥準字Z20090211)加入100 mL 0.9%生理鹽水混勻后進行靜脈滴注,2次/d;甘露聚糖肽注射液(青島百洋制藥,國藥準字Z20112013)10 mg/d與250 mL葡萄糖溶液(5%)混勻后靜脈滴注[5]。
取所有患者治療前1 d及治療后3 d空腹靜脈血,離心后分離血清,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并對比血清炎性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1β(IL-1β),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0(IL-10),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水平。
流式細胞儀檢測并對比兩組患術前1 d、術后3 d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水平。
數(shù)據(jù)表述采用(±s)表示,兩組數(shù)據(jù)組間統(tǒng)計分析采用t檢驗、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統(tǒng)計軟件采用SPSS16.0版本。
術前1d,聯(lián)合組與對照組的CD3+、CD4+、C D 8+、C D 4+/C D 8+測定值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 5);術后3 d,聯(lián)合組患者的CD3+、CD4+、CD4+/CD8+測定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CD8+測定值低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測定值比較(n=40,±s)
表1 兩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測定值比較(n=40,±s)
組別 CD3+(%) CD4+(%) CD8+(%) CD4+/CD8+術前1 d 術后3 d 術前1 d 術后3 d 術前1 d 術后3 d 術前1 d 術后3 d聯(lián)合組 54.9±4.8 57.2±5.4 37.1±3.3 38.9±3.6 24.8±2.2 24.7±2.5 1.50±0.18 1.57±0.24對照組 55.3±5.2 52.0±5.1 37.6±3.1 35.0±2.8 24.3±2.5 26.6±3.0 1.55±0.22 1.32±0.18 t -0.357 4.428 -0.698 5.408 0.950 -3.077 -1.112 5.270 P 0.722 0.000 0.487 0.000 0.345 0.003 0.269 0.000
術前1d,聯(lián)合組與對照組的血清IL-1β、IL-2、IL-6、IL-10、TNF-α、CRP水平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術后3 d,聯(lián)合組血清IL-1β、IL-2、IL-6、IL-10、TNF-α、CRP水平測定值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n=40,±s)
表2 兩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n=40,±s)
組別 IL-1β(pg/mL) IL-2(ng/L) IL-6(ng/L)術前1 d 術后3 d 術前1 d 術后3 d 術前1 d 術后3 d聯(lián)合組 2.63±0.75 3.31±0.84 32.6±8.1 43.6±10.4 87.4±14.0 70.2±13.8對照組 2.59±0.69 4.01±1.14 33.8±7.5 49.2±11.7 89.2±12.8 62.0±11.5 t 0.248 -3.126 -0.688 -2.263 -0.600 2.887 P 0.805 0.002 0.494 0.026 0.550 0.005
表2 兩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n=40,±s)(續(xù))
表2 兩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n=40,±s)(續(xù))
組別 IL-10(ng/L) TNF-α(ng/L) CRP(mg/L)術前1 d 術后3 d 術前1 d 術后3 d 術前1 d 術后3 d聯(lián)合組 52.6±8.9 60.3±10.4 49.0±12.9 70.0±14.5 5.41±2.30 11.36±4.29對照組 53.7±8.4 68.6±11.8 52.2±13.4 93.0±18.2 5.16±2.53 15.74±5.33 t-0.568 -3.337 -1.088 -6.251 0.462 -4.067 P 0.571 0.001 0.280 0.000 0.645 0.000
聯(lián)合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20.00%,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感染率比較(n=40)
膽囊癌的早期患者多表現(xiàn)為上腹部疼痛,但單純的上腹部疼痛無任何特異性,從而掩蓋了疾病本身,導致初期的診斷困難;此外,多數(shù)患者確定診斷后疾病己進展至中晚期,喪失根治性治療的機會[6]。手術治療是膽囊癌的有效治療手段,但術后感染影響治療及康復效果一直是困擾臨床醫(yī)師的難題。研究[7]提示膽囊癌患者手術后由于疾病及創(chuàng)傷等影響因素,機體免疫系統(tǒng)受到影響,免疫能力顯著下降,這也是患者出現(xiàn)感染的重要因素。故而,探尋調(diào)控及改善患者免疫狀態(tài)的有效方法對提高治療效果及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8-9]提示從健康人口腔中分離α-溶血性鏈球菌培養(yǎng)、發(fā)酵而獲取的抗腫瘤及免疫活性多糖肽物質——甘露聚糖肽可作為強力免疫增強劑,其可以結合凝集素并結合甘露糖受體,通過細胞間的作用,抑制病毒和腫瘤細胞的RNA、DNA及蛋白質的生物作用,加速其凋亡。此外,甘露聚糖肽可激活B細胞和T細胞亞群、NK 細胞及吞噬細胞進而誘導合成干擾素、白細胞介素及腫瘤壞死因子,激活補體系統(tǒng),提高外周血白細胞水平,進而提升機體免疫力及機體應激能力[10]。
血必凈屬于臨床重要的活血化瘀及抗炎藥物,在臨床手術感染的控制等多方面研究亦較多見并具有良好的效果[11]。但血必凈在膽囊癌術后抗感染治療研究資料缺乏,故而具有較高的臨床研究價值。血必凈可以緩解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后血管內(nèi)皮鈣黏素水平下降,進而修復血管內(nèi)皮屏障功能,因而可以能夠活血化瘀;此外,研究[12]提示血必凈治療膿毒癥對凝血功能紊亂具有糾正作用,臨床應用較為廣泛。
免疫功能對患者術后的快速康復具有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T細胞及其亞群等相關免疫細胞活性與免疫功能關系密切[13-14]。CD3+、CD8+淋巴細胞在免疫自穩(wěn)和免疫調(diào)節(jié)中具有重要作用,而CD4+T淋巴細胞是介導細胞免疫中最為主要的效應細胞[15-16]。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前,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的CD3+、CD4+、CD8+、CD4+/CD8+測定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術后3 d,聯(lián)合組患者的CD3+、CD4+、CD4+/CD8+測定值高于對照組(P<0.05),CD8+測定值低于對照組。上述結果提示血必凈、甘露聚糖肽聯(lián)合抗生素在膽囊癌手術后能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
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等外界刺激可誘發(fā)機體產(chǎn)生較強的炎癥反應,進而刺激機體相關功能失調(diào);IL-1β、IL-2、IL-6、IL-10、TNF-α、CRP均為機體重要的炎癥因子,可對機體的炎癥反應進行準確反映。本研究結果提示術后3 d,聯(lián)合組血清IL-1β、IL-2、IL-6、IL-10、TNF-α、CRP水平測定值低于對照組;聯(lián)合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述結果提示血必凈、甘露聚糖肽聯(lián)合抗生素在膽囊癌手術后預防感染效果顯著,能提高患者的抗炎水平。
研究[14]提示甘露聚糖肽能促進胸腺淋巴細胞分化與增殖,對人的淋巴細胞有直接激活作用,進而增加白細胞生成,促進補體生成,促進白細胞介素1的生成,能提高骨髓造血功能及抗感染能力;動物實驗[17-18]證實血必具有激活、增強小鼠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RES)吞噬功能的作用,故而,兩藥合用并聯(lián)合常規(guī)抗感染藥物發(fā)揮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血必凈、甘露聚糖肽聯(lián)合抗生素在膽囊癌手術后預防感染效果顯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及抗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