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鵬 嚴喜梅
【關鍵詞】 閱讀教學;網絡;特點;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6—0054—01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要通過閱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就要在仔細分析高中生網絡閱讀現(xiàn)狀的基礎上,認真把握網絡閱讀的特點,進而提出有關網絡閱讀背景下的有關中學閱讀教學的建議與對策。
一、網絡閱讀的特點
網絡閱讀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傳播方式,和傳統(tǒng)的閱讀相比有著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但也存在著明顯的劣勢。其優(yōu)勢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易于獲取。與紙質圖書相比,電子圖書借助互聯(lián)網傳播,以文本方式存在的作品可以隨時獲取,所以相對于傳統(tǒng)閱讀,網絡閱讀幾乎可以隨時進行。二是攜帶方便。隨著手機、電子書等電子文本載體的普及,每個人所占有的圖書都大大超過了前人。因此,在網絡閱讀的時代,獲取圖書極其容易。三是互動性強。網絡閱讀時代作者與讀者的互動完全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讀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幾乎沒有障礙,可以隨時進行。在一些網絡作品中,讀者甚至可以參與情節(jié)的設定,故事的發(fā)展等,這些在過去完全屬于作者的創(chuàng)作活動。
當然,作為一種新興的不太成熟的閱讀方式,網絡閱讀也存在著不可回避的缺陷,主要有:
一是網絡作品水平參差不齊?;ヂ?lián)網的作品創(chuàng)作、出版門檻大大降低,作品水平參差不齊,甚至有些作品為了吸引讀者,主動降低對作品的要求,投讀者之所好,思想低下,品格不高。這樣的作品,對于世界觀、人生觀還沒有形成的高中生來說,帶來的傷害非常大。這就迫切需要家長、教師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引導。
二是網絡閱讀導致學生思維能力退化。與快餐文化相比,經典文本閱讀需要讀者理性思維的參與,需要積極深入思考,個人世界觀的形成、價值觀的構筑往往借此形成。而網絡作品,首先關注的是銷量、閱讀量、點擊率這些純粹消費性質的因素,為了抓住讀者,往往強調感官的愉悅、情節(jié)的刺激,而這種愉說無法代替心靈的追問,并最終會導致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嚴重退化。
二、網絡閱讀背景下閱讀教學的策略
1. 對中學生進行網絡教育。網絡信息和網絡作品水平參差不齊,內容龐蕪繁雜,甚至有很多色情、淫穢、反動的信息。中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期,自制力差,控制力弱,分辨能力差,當他們面對各種來自網絡的信息時,很容易迷失自己。近年來,中學生網絡成癮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在我們所進行的訪談中,有近十分之一的學生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網絡小說成癮癥,他們神經質地依賴網絡小說,學習出現(xiàn)了明顯下滑。這一現(xiàn)象迫切需要我們加大對學生進行網絡教育,教育學生認清網絡的實質,教育他們把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
2. 引導中學生進行網絡閱讀。網絡閱讀已經不可否認地進入到中學生課外閱讀之中,是我們進行閱讀教學必須要考慮的因素。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那些內容、思想健康的經典作品,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讓他們意識到閱讀是提升個人素質,提高理性思維能力,完善個人修養(yǎng)的手段,而不僅僅是為了娛樂或者消閑。對于那些已經表現(xiàn)出明顯網癮傾向,對網絡小說嚴重依賴,深陷其中甚至不能自拔的學生,要輔之以一定的心理輔導。
3. 利用網絡閱讀提高閱讀能力。信息化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如果純粹依賴過去的教學模式是沒有生命力的,必然需要我們充分運用網絡化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和實效。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可以運用以下方法發(fā)揮網絡的優(yōu)勢:一是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針對課文,要求學生通過網絡查找相關材料,從而利用網絡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觀能動性。二是在課外閱讀環(huán)節(jié),主動指定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網絡作品和學生一起閱讀、分析,指出其優(yōu)缺點,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綜上所述,網絡閱讀已經客觀地進入到中學生閱讀當中,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也必然要適應這一變化,力避其缺點,發(fā)揮其優(yōu)勢,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本文系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策略探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WW[2017]GH216)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