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妍南
【摘 要】一篇文章一定要有好的開頭,這樣才有吸引讀者讀下去的欲望,開頭部分是文章的胚芽和思維的邏輯起點;文章的結尾,則需要合理、合適,往往包含濃縮了整個文章重要思想的內容。開頭領起全文,定下基調,結尾則要完足文意,收束全篇,把首尾統(tǒng)一起來,文章才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關鍵詞】合理;興趣;首尾呼應
怎樣寫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本屬常識,諸家之說備矣,然論及高考議論文的開頭與結尾, 尚有一些值得討論的地方。
一、關于議論文的開頭
誰都知道,開頭要開得漂亮,但怎樣才稱得上漂亮,各人認識不同?,F(xiàn)在流行的寫法是,不管需要不需要,先構筑一個漂亮的排比段,先聲奪人地吸引閱卷老師的眼球。試看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開頭:
這樣的開頭好不好?單就文辭說,實在太好了。
但文章寫得好不好,靠的是全篇,不單在于文辭,不在于某個段落。
文章的“開頭部分”,是文章的胚芽和思維的邏輯起點,它昭示著文章切入的角度,決定著整篇文章的基調,一開篇就寫下了許多空洞而沒有實際內容的話,連論證和分析的邏輯起點都沒確立,要寫好下面的部分就難了。
所以,議論文開頭,一定要明確自己論證的邏輯起點。
再就是字數(shù)。談到議論文開頭,每每看到有人說“曲徑通幽”法、“拋磚引玉”法、“娓娓道來”法等。這些方法其實是不符合高考作文實際的。高考作文只有800字左右的篇幅,開頭部分最好控制在100字左右,把篇幅留給主體部分的,如果你采用這些方法,一不小心就寫了二三百字,就難免犯“頭重腳輕”“主次不分”的毛病了。
所以,議論文的開頭好不好,兩點須注意:一是要盡快推出你要論證的實質性內容;二是要控制好你的字數(shù)。如果你能做到這兩點,各種各樣的開頭法,盡管靈活運用。
二、關于議論文的結尾
一般說來,文章的開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合適的就算成功,它總是包含了整個文章生長的“胚芽”,后面的文章,則是從它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的。文章的結尾,需要合理、合適,濃縮、包含整個文章的信息。開頭領起全文,定下基調,結尾則要完足文意,收束全篇,把首尾統(tǒng)一起來,文章也就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參加考試,學生難免緊張。有時,由于審題不細;有時,由于構思不充分,但寫著寫著,突然思路明晰起來,但文章已寫了大半,重寫已來不及了。這時可通過結尾來補救。如,一位老師曾說,他1990年參加高考作文閱卷,曾讀到一篇文章,考生通篇談應該怎樣認識改革開放中的一些問題,只字未提“玫瑰園”和“第一位小姑娘”,按當年的評分標準,只能算“偏離題意”,不想作者在最后寫了一句:“以上,是我從第一位小姑娘的話所想到的”,文章從30多分的四類卷,一下就提升到50多分的一類卷了。當然,這只是一個特例,但通過結尾補救前文還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三、再說考場作文常犯的毛病
第一種毛病是“結尾倉促”?,F(xiàn)在考生準備高考作文,多在“開頭”和“結尾”上下功夫,對中間部分往往重視不夠。文章的“中間部分”,是文章內容的具體展開,是文章的主體部分,文章的“結尾”,則是文章的收束、完足,它濃縮了文章的整體信息,并將文意延伸、直接導入讀者的心靈,產(chǎn)生回蕩、迂縈的效果。結尾要寫得好,首先取決于中間部分寫得好,如果中間部分寫得不充分,結尾的文詞無論寫得怎么漂亮都難免“倉促”。所以,談議論文的結尾,首先得立足于“論證充分”的基礎上,孤立地去講“結尾”是沒有什么意義的。
第二種毛病是“畫蛇添足”。我曾看過一篇文章,從試卷上看,這個考生基礎很好,各題都答得不錯。大概這位考生時間比較寬裕吧,一看離考試結束還早,又在寫好的文章后面加寫了一段。我讀她的文章,一開始感覺不錯,覺得評個一類卷是沒問題的,但讀到她后面加寫的一段,挺為她可惜,只好改評為二類卷了。這種情況常見于成績比較好的考生,她不知道,文章往往是一個完整的構思,人為地加一段,就破壞文章的完整性了。
文章結尾,只要能完足文意、收束全篇,就行了,最怕的是空泛地抒發(fā)一通。
四、從整體認識技巧
談技巧,學生總是孤立談的時候多,如怎么開頭,怎么結尾,怎么立論、怎么論證,其實,任何技巧、任何方法,只有放到整體中考察,才能比較好地理解和運用它。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以表明自己觀點、立場、態(tài)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要對某個事物或思想提出來自己的觀點、立場、態(tài)度和主張,就離不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三個思維步驟。
中國從古代起就一直強調監(jiān)管的重要性。《孟子》中說“長君之惡小,逢君之惡大”,就是說作為臣子,助長國君的錯誤是小的罪惡;而如果不能監(jiān)督君主,卻逢迎他,為他的錯誤找借口,這就是最大的罪惡。可見孟子的仁政是十分強調監(jiān)管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儒家思想沒有像空想社會主義那樣迅速被湮沒在歷史的潮流中,而是被歷朝歷代的君主傳承,直至今日。
放眼世界,歷溯古今,世界各國其實都強調監(jiān)管,美國立憲時因“第一任總統(tǒng)是個好人,可后面那些家伙就不知道是些什么了”而對總統(tǒng)嚴加監(jiān)管,西方法律更是以“所有人都是壞人”作為立法基礎??梢姡行ПO(jiān)管是人類共同的智慧,也是人們應對諸如“明星代言虛假廣告”一類不良社會現(xiàn)象的有效方法。由此,可以肯定地說:有效監(jiān)管才能使人民安康。
講議論文寫作,有人講議論文的結構形態(tài),講“開頭十法”“結尾六法”,講“論證十法”等諸多方法,這樣講,自然有他的意義,但太繁瑣,反倒容易失去根本,不如從分析入手,更容易抓住要領。
【參考文獻】
[1]王海嘯.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革[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
[2]趙冠芳.國外寫作聲音研究:回顧、分析與啟示[J].《外語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