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芹
一、兒童文學與有效教學
兒童文學是指獨立于成人文學,以兒童為本位,符合兒童的審美觀點和心理發(fā)展特征,為兒童提供閱讀欣賞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的主要特征是啟蒙性、趣味性、教育性,兒童文學最本質(zhì)的特性就是趣味性。隨著教改的深入與教學理論的更新,兒童文學目前已經(jīng)大量進入了語文教材,成為語文課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陣地。有效教學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是指通過教師的努力,使學生在課堂中獲得一定的進步與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有效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在當前新課標要求的以啟發(fā)性和“雙主體”教學為手段的背景下,要求有效教學能夠?qū)崿F(xiàn)教學主體之間的配合、教學資源優(yōu)化配置,以及課內(nèi)外一體化設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中國當代著名兒童文學研究學者王泉根認為:小學語文教學與兒童文學的關系可以用“兩面一體”來形容,兒童文學對于小學語文教育有效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兩者共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二、兒童文學對小學語文教育有效教學的重要意義
(1)兒童文學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芭d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其主動進行知識和能力意義建構的前提條件。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發(fā)展還不夠成熟,他們的閱讀傾向于快樂的、新奇的、幻想的、詼諧的趣味性濃郁的文學作品。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作品如兒歌、童話、寓言、故事、小說等體裁占較大比例。童話和兒童故事等兒童文學的作品情節(jié)曲折、波瀾起伏、懸念倍出,能夠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能點燃學生閱讀的欲望。兒童文學的閱讀有利于學生夯實語文基礎知識,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
(2)兒童文學有利于學生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兒童文學作品豐富的想像力為兒童思維鍛煉帶來了有利的契機。兒童文學作品中,無論是童話、故事、詩歌都是作者豐富的想像力的集合與體現(xiàn),小學生處于一個愛幻想的心理年齡,他們渴望完美的故事結局,渴望英雄主義,渴望自己成為童話中的主角,兒童文學為小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提供了一個舞臺,培養(yǎng)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比如童話中濃郁的幻想,能夠引發(fā)學生多種聯(lián)想和想象,從而達到培養(yǎng)兒童想象力和訓練思維的目的。例如:在兒歌《數(shù)角》過程中,“一頭牛,兩只角,兩頭牛,四只角……”,這種兒歌文學不但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三、兒童文學提高語文教育有效教學的途徑
(1)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掘兒童文學的魅力。首先,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閱讀課的形式和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注重兒童閱讀的滲透,實現(xiàn)“讀——唱、讀——思、讀——疑、讀——寫”相結合,使兒童文學的魅力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發(fā)學生閱讀的動機。在讀唱結合法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情境,充分發(fā)揮歌唱的作用,把兒歌、繞口令、經(jīng)典歌曲、情境對話等引進課堂,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在讀思結合法中,指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大腦思維,讓學生在閱讀與思考中主動進行知識的意義建構。在讀疑結合法中,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對已有材料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引導學生個性化的表達、自主的表達、真實表達、創(chuàng)意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以讀促寫”、“讀寫互動”,將學生的寫作與閱讀融為一體,同時,通過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兒童文學閱讀的最佳教育環(huán)境,通過“教育生態(tài)”的改變,來形成一個自由、民主、交流的教學氛圍,充分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挖掘,摒棄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帶來的“花盆效應”,積極優(yōu)化教育生態(tài)價值鏈條,最大限度地使學生的閱讀需求獲得“解放”。
(2)科學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兒童文學。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選擇課外兒童文學讀物。一般來說,指導低年級的學生進行兒童文學讀物的閱讀時,必須以拼音課外讀物為基礎;指導小學中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閱讀時,要循序漸進的選擇純文字讀物。選擇讀物內(nèi)容要健康、符合兒童各方面特點。課外讀物要能符合學生的興趣,要選擇與學生興趣相符合的書。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很強,對感興趣的事物會愉快地去探究,對于不感興趣的事物就會視而不見。因此,幫助小學生選擇感興趣的課外讀物就特別重要,學生只有對教師所選的讀物感興趣,才會主動去閱讀,主動去思考。大多數(shù)兒童喜歡讀一些探險和科幻的書籍,就是因為其好奇心的驅(qū)使??上?qū)W生推薦《海底兩萬里》、《吹牛大王歷險記》等書籍。如低年級學生適宜讀一些圖文并茂的兒童讀物等;中高年級的小學生知識面較廣,閱歷也較豐富,教師可引導他們讀一些游記、傳記、散文、探險、科幻類的兒童文學讀物。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要通過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使學生形成閱讀的“元認知”,授學生以“漁”,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jù)學生特點、閱讀習慣的不同,為學生進行“量身定做”的指導。在實踐中,可以指導學生以下幾種方法:一是選讀法。根據(jù)學生的心理需要,有選擇地閱讀兒童文學。大多男生喜歡看科幻、笑話類的兒童文學,女生喜歡看校園類的作品,這時可以為男生推薦校園類的作品,使其增加對生活的情感感悟,為女生選擇科普類的書,擴大知識面,從而達到調(diào)整知識結構的作用。二是精讀法。精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重要的手段。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經(jīng)典兒童文學讀物,指導學生全身心投入,調(diào)動多種感官進行閱讀和思考。三是速讀法。教師可采用限時的方法,為學生指定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閱讀內(nèi)容。通過速度的訓練,則能夠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涉獵更多的知識,有利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處理更多的信息。四是摘錄法。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兒童文學閱讀過程中將文章中精彩詞語、段落摘抄下來,摘錄到自己的書本上,利用摘錄增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為以后的作文準備豐富的語言積累。摘錄后教師及時檢查,并向?qū)W生提問,如:“你選擇這句話進行摘錄的理由是什么?”、“這句話(或這個詞語)有哪些特點?”等,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學生對好詞好句的理解??傊瑑和膶W與小學語文教育密切聯(lián)系,兒童文學始終貫穿于學生課內(nèi)、課外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從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互相依存的關系中,尋找如何通過兒童文學促進語文教育有效教學的有效途徑,充分發(fā)揮兒童文學對語文有效教學的作用,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