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摘 要:本文結合高中語文教學實踐,論述了課外讀物對完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以及提高教學力度的重要性,結合全過程管理方式的精髓,提出了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的“全過程管理三步走”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課外讀物 高中語文 重要性 應用策略
尋求科學化、高效化的語文教學方法,重視課外讀物的應用,不僅可以顯著提高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讓學生在享受語文所創(chuàng)造的美的歷程中,感悟人生,理解和悅納色彩斑斕的世界,開拓自己的眼界和格局。
一、課外讀物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高中語文教學不僅要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同時也要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觀察能力、熱愛生活的能力,因此在學習課本知識外,必要的課外讀物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1]
第一點,課外讀物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久而久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高中語文教學一方面要考慮到如何提高應對考試尤其是高考的應試水平,另一方面也要縱觀語文教學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高中語文知識與能力的積累,不能局限于書本。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是最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外讀物為學生展現(xiàn)了課本以外更加搖曳多姿的斑駁世界,滿足了高中生對未知領域的本能探索欲,從而真正具有主動學習的原動力。
第二點,在拓展與鞏固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的能力、靈活運用能力?!霸趺催\用所學”往往比“學到什么”更重要,這是因為學生未來面對的是一個充滿變數(shù)的是世界,每一項知識與能力的獲得,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只有充分運用所學,調(diào)動所有的學識去解決問題,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課外讀物能讓未出象牙塔的學生多層次、立體化地去了解生活與世界,更加客觀地認識周圍的人和事,借鑒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進而為走向更新的自己奠定基礎。
第三點,課外讀物有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通過了解世間百態(tài),提升對人生的認知度、悅納度、包容度,完善自己的品格。語文在高考科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讓學生學好語文不僅是為今后的書面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等的提升打基礎,同時也為營造社會良好的溝通交際環(huán)境儲備資糧。功利化地學習是為了提高考試成績確保通過高考的獨木橋,審美化地學習語文,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因此對于彌補應試教育短板方面,課外讀物可謂是一座精彩紛呈的智慧殿堂。例如最膾炙人口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四部小說,每一部都值得認真研讀,仔細揣摩,其中蘊含的生活智慧與處世哲學值得學習與借鑒。
二、課外讀物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策略
若將語文教學的過程看作一個完整的管理過程,應用“全過程管理”的思路和基本理念,也是非常有探索意義的。
全過程顧名思義就是注重全部過程的管理,前期、中期、后期每一階段的側重點不同,每一階段又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緊密配合缺一不可。將課外讀物的具體應用以時間順序為軸心展開,無論是閱讀者還是監(jiān)督管理者,都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全過程管理”在實踐應用中,結合語文教學需求和課外讀物本身的特點,具體應用策略包括以下三方面,也即課外讀物應用“全過程管理三步走”策略。
1.在前期重點在于掃除語言障礙,準確理解書面文字所表達的意思。
語言障礙包括生僻字、生僻詞、用典等,還有一些具有多重含義的常見字詞,要先知道在本篇閱讀中的意思,這樣有助于對全文的理解。掃除語言障礙的最佳途徑就是查字典,因此,通過課外讀物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勤查字典、詞典的好習慣,只有養(yǎng)成主動的意識去獲取書本之外的更多知識,才能在三年的高中語文學習期間,積累豐富的學識,縱使沒有“學富五車”,也達到了“飽讀詩書”的目的。對于一些特殊用典或者比較難理解的語句,可以讓學生集中進行提問和反饋,通過集中問的方式,也可以讓大家都進行了解和識記,便于在以后的閱讀中用得上。還可以通過知識競賽的方式,督促學生加深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記憶,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2]
2.閱讀過程中,通過讀書筆記和摘抄,強化對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養(yǎng)成隨時隨地記錄與思考的習慣。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語文教學過程更是如此。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在拓展課本內(nèi)容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逐漸學會對語文的“領悟”與“體察”。學好語文沒有捷徑,多讀書、讀好書是最為有效的方式。課外讀物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正如《弟子規(guī)》中所說“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闭n外讀物的信息量比較大,如果在閱讀的過程中,沒有進行標記和摘抄,很難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tǒng)性的概念,而采用摘抄的方式,將內(nèi)容的脈絡簡單進行梳理,這就有助于對內(nèi)容梗概的記憶,也能夠更加便捷和靈活地運用到寫作中來。在進行好詞好句摘抄的過程中,也可以達到練字的效果。通過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來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分享與展現(xiàn)。例如每周一次的課外閱讀名片段落分享會、課外讀物摘抄書法作品賞析等活動,以閱讀為線索,深挖每個學生的學習特性,并加強持續(xù)性的引導。
課外讀物的內(nèi)容可分為精讀和粗讀,精讀部分能夠準確復述出來對提升語文的口頭表達和書面寫作能力大有裨益,粗讀部分可以作為一般性的了解,能夠讓學生全面性地認識人和事,完善世界觀和價值觀。例如高中語文課本中所選的魯迅的文章大多是具有“戰(zhàn)斗”意味的,表現(xiàn)的是魯迅頑強不屈的一面,給讀者一個“永遠的戰(zhàn)士”的形象。在《語文讀本》中卻有《燈下漫筆》這樣非常具有情趣的作品,展現(xiàn)的是魯迅浪漫溫和、隨性灑脫的一面。語文課本畢竟篇幅有限,不可能將同一作者的不同風格作品一一呈現(xiàn),但是通過課外讀物的閱讀和挖掘,卻能夠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形成一個自由包容的學習氛圍,同時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熏陶著學生們的心靈。
3.在高中語文教學管理后期,側重點在如何運用課外讀物來提高寫作水平。
寫作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能夠反映出學生整體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水平。課外閱讀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作為一篇優(yōu)秀的范文進行學習,因此積累得越多,掌握的寫作素材就越多。如何將閱讀過的文章高效地運用到寫作中,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寫讀后感,類似于日記形式,不拘泥于語言的錘煉,隨著思緒的紛飛,筆端流淌的文字正式心之所想即可。寫讀后感有助于讓學生養(yǎng)成“學而思”的習慣,并且能夠及時將想到的用文字記錄下來,作為寫作的素材。第二階段是進行專題寫作,可以是全命題方式,也可以是半命題方式,在進行有目的性的素材整合時,是對所掌握的資源的分類整理和優(yōu)化升級。課外讀物對于提高寫作方面的運用,具體到細節(jié),體現(xiàn)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是字詞的應用,第二是句段的借鑒,第三是行文結構的借鑒,第四是主題立意的借鑒。此四方面將課外閱讀內(nèi)容由表及里地層層滲透在語文作文的學習與練習中來。在具體實施環(huán)節(jié),這就需要充分發(fā)揮“全過程管理”的優(yōu)勢。三步走策略的最后一步是落實到寫作中,而以上四方面的內(nèi)容也與第一步的掃除閱讀障礙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可以說每一個步驟的結束正是下一步驟的開始,“結束即新開始”的理念讓全過程管理在時間軸上形成一個不斷更新、螺旋上升的過程,這是對基礎知識的不斷應用與鞏固。因此寫作是必須經(jīng)過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能夠將“量變”轉化為“質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在全過程管理的觀念和方法的應用上,課外讀物的應用策略不僅要注重時間推移上的一氣呵成,還要注重在知識遷移和活學活用上下功夫。在進行課外閱讀前一定要做好充足準備,掃清字句障礙,是為了更加迅速地進入閱讀狀態(tài)不被打斷,更好地接收與整合信息;閱讀過程中做筆記和摘抄同步進行,加深理解,不懂的地方隨時做筆記課后求教于老師及時解決問題;閱讀后寫感想和進行專題寫作訓練,是將課外讀物的應用效果進行強化的過程,尤其是進行專題寫作訓練,可極大地提高學生將學與思、思與練充分結合,在豐富的閱讀中提升語文學習綜合實力。
結語
課外讀物在增強高中語文教學效果上具有重要作用,結合語文教學實際和經(jīng)驗,采用全過程的管理思維方式和執(zhí)行方法,將課外讀物的應用按照時間管理順序進行規(guī)劃,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能最大限度提升高中語文教學和課外讀物運用的和諧統(tǒng)一性,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陶冶美好的情操。
參考文獻
[1]陳棟.中學語文課外閱讀分年級指導實踐探索[J].創(chuàng)新人才教育,2017(2):18-22.
[2]王歡.高中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4):153-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