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大力提倡,各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基于“以人為本”理念全面為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服務,即借系列研究活動探索出眾多適用于所教學生及本節(jié)課的具體教育措施,最終益于高效教學的實現(xiàn)。
關鍵詞:課堂導入 ?教師講解 ?學生探索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是小學三年級課本中的具體教學內容,以下筆者將詳述相關具體教學過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學生理解掌握周長概念意義;
2.學生掌握長方形及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
3.學生能夠運用所學周長相關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自主動手探索、合作交流、問題啟發(fā)引導等眾多教學措施,幫助學生們理解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借助靈活多樣的具體教學策略引發(fā)學生積極學習數學學科知識的興趣;
2.通過動手操作測量等具體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們的數學空間想象能力;
3.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包括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團體協(xié)作能力等在內的學科綜合能力。
二、教學準備
在具體教學之前,我提前準備了展示視頻資料、動手操作用具……
三、教學過程
在具體針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這一課時內容展開教學活動時,我預計按照以下順序完成相應教學任務。
(1)課堂導入
導入環(huán)節(jié)對于一節(jié)數學課來說是極為關鍵的,尤其是在學生興趣引發(fā)和課堂氛圍營造方面,因而在此教學部分我就借助信息技術、師生互動問答等靈活方式引入了即將要講解的內容。
首先,我為學生們播放了一段提前制作好的動畫視頻,具體內容為:兔爸爸分配給了小兔哥哥和小兔弟弟每人一塊蘿卜田地,要求他們負責整地、修地、播種、除草等一系列勞作任務,但是他們兩個都不喜歡勞動,因此兩人就兩塊田的面積大小展開了爭論,小兔哥哥說:“你的田比我的小多了?!毙⊥玫艿軇t說:“我的田太大了,整理起來太累了?!苯又揖驮儐枌W生們:“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來當一名公正的裁判,判斷一下到底誰的田地面積較大,該怎樣做呢?”有的學生就回答說:“可以量一下?!蔽矣掷^續(xù)問:“該怎樣量呢?還有沒有其他方法?”由此引入新課周長相關知識內容。
(2)新知講授
1.教師講解
在正式課堂講解過程一開始部分,我先以自己為主對課本知識進行了簡單講解。
首先,我借助計算機等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們展示了一些生活實物,如秋天的楓葉、數學課本封面、圓形的掛鐘等,同時詢問學生們:“這些常見的事物有沒有周長呢?周長具體表示什么意思呢?”(選擇幾名同學站起來進行回答)。進而根據學生回答啟發(fā)其深入思索,共同得出周長的含義,即封閉某一圖形一周的長度。
接著,我就為學生們展示了一些五顏六色的長方形及正方形圖片,同時詢問同學們:“對于這些圖形的周長,我們應該怎樣進行準確計算呢?”(鼓勵學生們積極就此發(fā)表意見)。據此,我就帶領學生們順利過渡到了下一教學階段。
2.學生動手操作
在此教學部分,我要求學生們將提前準備好的長方形及正方形卡片、繩子等拿出來,先鼓勵學生們用繩子將長方形卡片圍一圈,并用尺子量一下繩子的長度,接著要求學生們用繩子將正方形卡片圍一圈,同時用尺子量一下繩子的長度。(此環(huán)節(jié)可引導學生對周長的含義進行深一步理解)接著,鼓勵學生們根據長方形及正方形具體特點嘗試深入思考,進而得出長方形及正方形周長的獲得方法,即對于長方形而言,學生只需量出一條長邊和寬邊即可進行計算;對于正方形而言,學生只需測出一條邊長即可進行計算。(據此引入接下來的長方形及正方形計算方法探討)
3.小組合作討論
在具體探究長方形及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時候,我首先將全班同學劃分為了若干個小組,然后要求各小組根據自己手中現(xiàn)有的數學課本、正方形手帕等,就長方形及正方形周長的多樣計算方法進行測量探索及討論分析。最終得出了以下幾種計算方法,長方形周長:(1)長+長+寬+寬;(2)長+寬+長+寬;(3)(長+寬)×2。正方形周長:(1)邊長+邊長+邊長+邊長;(2)邊長×4。(選擇學生代表將最終結果板書在黑板上)
(3)課堂練習
在帶領學生們完成基礎學習任務以后進入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我為學生們設計了系列由易到難的練習題目,其中包括基礎鞏固類的,如“現(xiàn)有一個長方形的紙板,它的長為9厘米,同時它的寬又比長少3厘米,那么請問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等;還有結合生活元素所得綜合應用練習題目,如“小李家有一個正方形的游泳池,他圍著游泳池走一圈需要走120米,那么請問這個游泳池的長是多少米?”。在此過程中,學生們不但對課上所學基礎知識進行了有效鞏固,進而還促使其綜合能力得以科學鍛煉。
(4)作業(yè)布置
在課后作業(yè)布置階段,考慮到學生們不同的數學知識基礎以及課堂知識吸收效果,我在課本習題練習作業(yè)之外,還設置了幾道稍難的選做習題。
四、教學反思與評價
在以上教學過程中,基于學生學習特點以及具體教學內容,我創(chuàng)新性地運用了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眾多有效教育措施,總的來說是一次較為成功的課堂。但是,在此過程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不足之處,據此,我就需要繼續(xù)進行研究并加以改進。
參考文獻
[1]張開祥,馬延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91+94.
[2]張艷肖.探尋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課堂的實現(xiàn)途徑[J]學周刊,2018(3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