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奇
摘 要:《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而合作學習在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應該怎樣有效實施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合作學習策略 混合編組 小組文化建設 積分制
合作學習是指教師給予特定的共同學習任務,而學生為了這個任務而建立的有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我國較早開始研究合作學習的教育者王坦老師就提出合作學習不能只在課堂上擺擺“花架子”、“走過場”,只有在合作學習理論的支撐下有效的開展合作學習才能產(chǎn)生真正的價值。[1]
一、合理的小組分配是有效開展合作學習的基石
寧夏著名學者卜中海老師的教育著作《怎樣進行合作學習》中,強調了分組的重要性,
小組分配是合作學習開展的首要任務,教師必須通過對學生的性別、成績、性格、能力、家庭等情況進行全面了解,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全班學生進行混合編組,每組都有男生有女生,有學優(yōu)生、中等生、也有學困生,形成了相對較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這樣在完成合作學習任務時,每組實力相當,完成任務的時間相差不多,學生更有競爭意識,而且本組內有不同程度的學生共同參與學習任務,形成了良性互助結構,組員都會有明顯的進步。
二、小組文化建設是有效開展合作學習的內驅
小組文化是指小組成員朝著小組合作目標邁進過程中所形成的積極的被組內所有成員認同和遵守的基本信念。優(yōu)良的小組文化建設不僅能使孩子們更加團結,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合作學習效率。首先,讓孩子們自己給小組起出符合自己小組特色的組名,我們二年級學生就給自己小組起了“陽光小組”、“飛翔小組”、“萌萌噠小組”等,小組成員有了十足的歸屬感,明確自己是組中一員。其次,每個小組給本組設定一個口號,在需要鼓勵他人,完成任務、組內慶祝等情況下使用,可以明顯增強小組內的凝聚力。第三,教師可組織一些增強組內同學互相信任的小游戲如:盲人指路、信任背投等,讓組內成員互相彼此信賴;還可以組織一些團隊游戲如:四人五足、小組拋球等,讓組內形成合作意識,有效營造出團結和諧的氛圍。[2]
三、完善的評價機制是有效開展合作學習的后盾
在低年級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時學生不怕挫折,勇往直前,一直保持學習的積極性是不容易突破的難點。大學有“學分制”調控管理大學生,小學也可以實行“積分制”通過量化評價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小組合作的教學效果。首先,要在班中設置好積分規(guī)則,積分要獎罰合理,訓練好后由小組積分記錄員記分。課堂上根據(jù)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xiàn)先在組內自評給予積分,如制定小組活動中個人參與獲得積分為一到三分,按照組內人員參與學習的情況,積極參與給一分,積極參與并能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但最終答案有偏差給兩分,積極參與并能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且答案完全正確給三分。組內評分完畢后,教師根據(jù)課堂小組匯報情況給小組加分,之后定期統(tǒng)計小組積分數(shù),根據(jù)小組積分進行小組集體獎勵,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3]
四、根據(jù)不同教學目的使用不同的合作學習策略是有效開展合作學習的重點
筆者學習了研究合作學習的專家鄭杰校長的合作學習三十五策,認為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實施合作學習策略按照其教學目的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淺層次的合作學習,目的就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監(jiān)督互相管理,這樣既可以讓全班同時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節(jié)約時間,又可以明顯減少教師的工作量。如在二年級教授《9的乘法口訣》時,為了達到監(jiān)督檢查學生背誦口訣的目的,我使用了合作學習中的小組互查法,組內互相監(jiān)督檢查,積分記錄員記分,背誦不合格的學生按規(guī)定給幾次重新背誦的機會,層層過篩很快全班都能熟練準確的背誦出九的乘法口訣了。類似這樣的合作策略還有組際評價法、組際批閱法等。
第二種是深層次的合作學習,目的就是讓學生必須通過集體的智慧通過共同動手、動腦、動嘴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如在教學三年級《年、月、日》時,為了讓學生自己經(jīng)歷知識的生成過程,我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將自己收集的年歷是哪一年,這一年有多少個月,每月分別有多少天進行統(tǒng)計,然后使用坐莊法,讓組長將小組成員收集的信息合并,組長組織大家對不同年份的年歷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觀察,對比分析并討論,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共同點及不同點,再與已有知識結合,整理分析找出規(guī)律,從而得出自己小組的初步結論。綜合不同小組的發(fā)現(xiàn),教師再進行全班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對比,學生再次歸納出其中規(guī)律,最后通過嚴謹?shù)臄?shù)據(jù)論證,證明猜測的正確性。這樣的合作策略還有合作辯論法、合作思維導圖等。[4]
五、明確“育人”是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有效開展合作學習的核心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育人”,而課堂教學中班級合作學習小組的建立和運用,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意識、合作意識、集體觀念等有著特殊的功能和意義。在合作學習時,互相問好讓孩子們學會了禮貌待人,降低聲調說話讓孩子們明白要互相尊重;明確的小組分工讓孩子們有了自己的任務也就有了責任感;每人必須開口發(fā)言讓孩子們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大聲講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讓孩子們勇敢自信;說錯了道歉,及時的原諒他人的錯誤讓孩子們知錯就該,寬廣大度;不明白時向同伴求助,同伴及時給予幫助,讓孩子們學會了尋求幫助和樂于助人和相互信任;互相辯論、討論交流,讓孩子們擁有有自己的觀點,學會傾聽,取長補短;鼓勵他人讓孩子們學會了贊美,評價自己讓孩子們學會了反思;算法多樣讓孩子們思維獨特,找出問題并驗證讓孩子們學會了批判和質疑。[5]
有效的合作學習不僅讓課堂有序而豐滿,讓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它給孩子們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提供了一個合作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擁有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競爭意識、平等意識,增強了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激勵他們主動學習,最終成為國家、社會有用的人。[6]
參考文獻
[1]卜中海.怎樣進行合作學習[M],寧夏人民出版社,2017,9
[2]鄭杰.為了合作的學習:讓課堂變革真實地發(fā)生[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2
[3]劉吉林,王坦.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一)[J].人民教育,2004(1):27-28.
[4]劉晶晶.合作學習中小組文化建設探究[J].天中學刊,2014,29(1):139-140.
[5]馬海燕.實施學分量化評價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采用“積分制”激勵學生提高課堂學習興趣[J].赤子(上中旬),2015(17):275-275.
[6]董世軍.班級小組合作學習的育人功能[J].新課程(下),2013(7):18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