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元
【關(guān)鍵詞】 初中語文;“長文短教”;目標;問題;語言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9—0107—01
在語文教材中,通常把2000字以上的文章列為長文?!伴L文短教”指的是在教學中以課堂效率的提高為出發(fā)點,通過合理利用教材簡單化教學。但是這里所說的簡單化教學并不是隨便教學,而是提煉出所要教學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此外,由于時間的限制以及初中階段科目的增多,使得各個科目的課時不多,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讓學生學完所有的教材內(nèi)容,需要教師“長文短教”。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提升“長文短教”的效率,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 明確教學目標,實現(xiàn)語文課“長文短教”
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想教師提升語文課堂的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進行長文短教,需要教師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對所要教學的長文進行短教。只有這樣,才能夠?qū)崿F(xiàn)語文課長文短教,確保課堂效率。此外,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中心思想,教師在領會全文的主旨之后,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對教學設計進行優(yōu)化,進而讓長文短教效果更明顯。以何為的《音樂巨人貝多芬》一課為例,首先要明確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即:1.知識與技能:體會文章中的肖像描寫,學習文章如何利用肖像描寫展示人物的遭遇、個性氣質(zhì)與精神風貌。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搜集資料,對貝多芬有更深的了解;通過探究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出色的肖像描寫;學習人物塑造的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激發(fā)學生對貝多芬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學習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精神,樹立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然后,根據(jù)以上三個內(nèi)容設計教學內(nèi)容,實現(xiàn)這篇文章的長文短教,提升語文課的效率。
二、 巧妙設置問題,點燃“長文短教”導火線
在語文課堂上,巧妙地設置問題能夠激發(fā)師生間思維的碰撞,點燃長文短教的導火線。但是教師在進行長文教學時設計的問題要難易適中,切不可設計太難的問題,這樣會讓學生喪失學習的自信心。并且對于學生而言,要透徹地閱讀一篇文章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太難的問題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更加不利于教師進行長文短教。此外,過于簡單的問題對于學生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沒有促進作用,這種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難易適中的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皇帝的新裝》一課為例,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1.文章是怎么寫皇帝愛新裝的?2.文章寫皇帝愛新裝有什么目的?3.文章中兩個騙子利用什么手段騙取皇帝的信任?4.為什么皇帝派誠實的老大臣去看織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為什么不敢說真話?這幾個問題都是比較有針對性的,并且能夠透過文章看到背后所要表達的意義,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點燃長文短教的導火線。
三、 重視品味語言,提高“長文短教”教學質(zhì)量
教師要想提高長文短教的教學質(zhì)量,還需要讓學生做到潛心會文。雖然對長篇文章進行短教,但是仍然要注重語言的品味,這也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由此可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尤其是長篇文章教學中,一定要重視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意義,這樣才能夠豐富學生的思想,從而讓學生提升自身的語文水平,促進教師提高長文短教的教學質(zhì)量。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為例,可以引導學習品讀這個句子:“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薄八坪酢北硎静豢隙ǖ恼Z氣,因為“距離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jīng)隔了七八年了,印象模糊,所以用“似乎”;“確鑿”是確實的意思,表示肯定的語氣,因為“我”對兒時在百草園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仍然記憶猶新,歷歷在目,所以用“確鑿”。通過細細品味語言,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印象,通過潛心會文,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長文短教”的教學質(zhì)量。
總而言之,對于語文教師而言,長文短教的方法數(shù)不勝數(shù),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實踐,最終選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對所有的長文都采取短教的方法,這樣是不可取的。只有正確的長文短教,才能夠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讓“長文”與“短教”相適應。通過教師的努力,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長文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