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且不平衡的發(fā)展,農村勞動力大規(guī)模向城市轉移,他們的孩子便成為了“留守兒童”、“留守學生”,這將會是一個持續(xù)性的問題。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或缺的,它需要家長潛移默化的對孩子進行教育、對親子溝通的程度也有很大的要求,將伴隨人的一生。青少年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共同作用,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
關鍵詞:留守學生 心理問題 中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0-0-01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且不平衡的發(fā)展,農村勞動力大規(guī)模向城市轉移,他們的孩子便成為了“留守兒童”、“留守學生”,且規(guī)模成擴大趨勢。這一些留守孩子因父母關愛和家庭教育的缺失,無法享受同齡孩子應有的來自父母的親情和教育,在學習能力、生理發(fā)育、智力發(fā)育、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程度等方面均發(fā)展落后,整體狀況令人擔憂。父母直接教養(yǎng)的缺失使大部分留守學生產生了心理健康問題。
一、留守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偏差: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這些留守學生普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精神層面極度缺乏關愛,性格偏差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依戀關系是其身心全方面發(fā)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基礎關系,學生對人、對社會的信任程度受到依戀關系的直接影響。為了謀生,大量農村父母進城務工,與孩子分開生活,依戀關系的形成被破壞。由于進城務工人員大多文化素質不高,從事的大多為高強度、低收入的工作,因而回家頻率一年不超過兩次,有的甚至幾年回不了一次家。在實際的生活中,“留守學生”遇到的生活、心理上的問題無人訴說,大多時候只能一個人面對,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懷,這部分孩子情緒常常處于焦慮、缺乏安全感的狀態(tài),與人交往的能力不足,“留守學生”對人、對社會的信任感難以建立,安全感嚴重缺失。
2.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差,違紀頻繁
“留守學生”父母常年在外,大多孩子選擇了全寄宿的學校,周末偶爾回家也只能由親戚或祖輩代為照顧,有的孩子周末回家甚至要照顧祖輩。在教育的過程中,只要不觸犯法律,親戚一般對孩子都采取認可的態(tài)度。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在品行方面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要求,在學校時常違反規(guī)定,有些甚至成了老師眼里的“問題少年”
3.三觀得不到正確指引與培養(yǎng)
外出務工人員相對于以種地勞作為生的農民,收入相對較高,在大城市經濟氛圍的影響下,有些人心態(tài)出現(xiàn)偏差,急切致富的心態(tài)導致他們在教育子女的時候措辭出現(xiàn)偏差。由于長期不在子女身邊,往往希望通過物質的方式給予補償,因此留守學生的零用錢較一般孩子多且有充分的自由度,沒有理財觀念。養(yǎng)成了好逸惡勞的惡習,產生了“拜金主義”的錯誤思想,使有些孩子產生了享樂主義人生觀。
4.安全教育缺失,自我保護意識差
“留守學生”家庭由于家長常年在外,學校與家庭之間無法有效配合,教育銜接上出現(xiàn)“真空層”,學校的教育遠遠不及家庭教育來得面面俱到。“留守學生”的親戚往往在安全教育這一塊得不到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女孩子的安全教育方面,親戚往往找不到合適的角度進行引導。在全國各省份,時常出現(xiàn)“留守學生”打架、落水、觸電等事件發(fā)生。
二、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的對策與思考:
“留守學生” 教育問題是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社會問題,這將在一段時間內長期影響這部分孩子的教育。群體的增長趨勢導致問題層出不窮,只有在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總目標中對這些問題高度重視,標本兼治,才能徹底解決“留守學生”問題。
1.強化家庭責任:更新監(jiān)護觀念,提高監(jiān)護水平,強化監(jiān)護意識,確保家庭教育力量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或缺的,它需要家長潛移默化的對孩子進行教育、對親子溝通的程度也有很大的要求,將伴隨人的一生。加大《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和執(zhí)行力度,對侵害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的責任人,特別是應追究其家長的責任,切實保護留守兒童的健康權、人身權和受教育的權利。
2.學校應特別關愛留守學生,加強調查研究,增強教育實效
2.1在校內開展“留守學生”關愛活動
為本?!傲羰貙W生”征集“代理家長”,規(guī)定有條件的教師對“留守學生”簽訂承包責任書。通過教師對“留守學生”的對口幫扶,有利于教師隨時了解學生的生活、心理狀況。及時與監(jiān)護人或家長反映學生的情況,共同致力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2.2每月定時組織教師與“留守學生”交流會
通過任課教師與班主任的正面引導,讓孩子體會外出務工家長的艱難,教育學生努力學習,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用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回報辛苦勞動的父母。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讓學生體會學校的溫暖,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任感,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讓學生與教師增進感情,成為朋友。
2.3重視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調適學生情緒
在“留守學生”中不乏品德行為有較大偏差或者心理問題的,針對這些孩子,學校要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定期組織德育教育學習,充分利用學校心理咨詢室開展心理咨詢活動。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孩子積極向上、能吃苦的精神。定期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志愿者活動,讓“留守學生”在積極、快樂、健康、陽光的環(huán)境中成長、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