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
【摘 要】
本文主要對母嬰床旁護理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進行了簡要的探討。此次的實驗選取了不同月份的住院母嬰作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和干預組分別使用不同的護理模式,對照組使用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干預組所使用的是母嬰床旁護理模式,以此來得出一定的結果,通過兩組之間的對比就可以掌握具體的情況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通過一定的實驗之后,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具體的結果,那就是干預組整體的效果要好于實驗組,并且干預組產婦對于護理的滿意程度明顯要高于實驗組。接下來,就簡要的分析一下具體的實驗過程。
【關鍵詞】 母嬰床旁護理;產科護理;護理模式;應用
【中圖分類號】R714.6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174-02
1 具體的研究方法
1.1 對照組
根據之前所做的方案,對照組和干預組各自所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對照組所使用的是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既然是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按照母嬰護理工作就必須要安排不同的護理區(qū)域,新生兒在出生之后是極其脆弱的,所以說新生兒出生后之后的沐浴、游泳等都必須要在安排在專門的嬰兒沐浴間內,因為這是對嬰兒的保護;除此之外,新生嬰兒的預防接種和疾病的查詢也需要設置專門的區(qū)域,必須要保證環(huán)境的衛(wèi)生和干凈;在新生兒出生之后,不僅要對其進行沐浴和疾病的檢查,更需要進行一定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很多種,最常用的就是在病房內播放影音文件或是在健康教育室對家長進行統(tǒng)一的講解。而主要的講解內容主要是一些關于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或是如何處理一些產后癥狀的方法,最后就是照顧新生兒的一些注意的事項等等。對照組的實驗方法就是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來進行的,每項內容都有規(guī)定的區(qū)域,也有著相應的要求,所以說這是實驗組的處理模式[1]。
1.2 干預組
干預組是不同于對照組的,干預組所使用的方法是母嬰床旁的護理模式。這種護理模式不是分區(qū)域的,而是采用責任小組包干制,也就是指主要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會有一個負責人,隨后小組內的每個護士必須要掌握一系列的護理工作。為了能夠完成工作,工作人員必須要進行一定的護理培訓,只有通過考核的護士才可以進行護理。母嬰床旁的護理方法是指新生嬰兒的沐浴、護理、健康教育等等工作都是在產床旁邊完成的,完全就是“一對一”的模式,整個過程更為開放透明,并且產婦可以全程參與其中。母嬰床旁的護理方式對于家屬來說,更安全,所以說接受的程度也就更高。
1.3 相關的評價指標
在實驗之后必定會有一定的評價,這是就可以制定調查問卷來進行分析和評價,在進行評價的時候,要按照相應的指標。
1.3.1 新生兒護理技能的具體掌握情況。新生兒護理技能的掌握情況好壞是最重要的,產婦在醫(yī)院的時候必定會得到一些技能,在產婦出院的時候就要對其進行新生兒護理技能的相關考核,而考核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母乳的喂養(yǎng)、給新生兒沐浴和做臀部護理等等。產婦做完考核之后會有專業(yè)的工作人員進行評價和打分,最后取其平均分作為產婦最后的得分,若是得分越高的話就代表著產婦的護理技能掌握的程度越好。
1.3.2 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這個滿意程度的內容包含很多,主要有對護理人員態(tài)度的滿意程度、對護理人員技術的滿意程度以及對健康教育的滿意程度這三個內容。每一個問題都會有著具體的評價方法,也會有這具體的評價要求[2]。
2 實驗的具體結果
根據兩組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干預組的產婦新生兒護理的的技能的具體得分顯然要高于對照組的產婦。不僅是在護理技能方面存在著差別,就連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也都顯然要高于對照組,所以說,最后的結果就可以看出母嬰床旁的護理模式更容易受到家屬的歡迎,并且效果更好。
3 對于試驗的相關討論
3.1 母嬰床旁的護理模式更適用于產科護理
經過最終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母嬰床旁的護理方法要比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更為的有效,并且利用母嬰床旁的護理模式可以使得產婦更容易掌握新生兒的護理技能,這也是與其他的實驗結果所相同的。在傳統(tǒng)的產科護理模式中,新生兒的護理與產婦之間的護理是相分離的,新生兒護理的過程產婦是無法真正的參與其中的,所以效果也就不是很明顯。母嬰床旁的護理模式對于產婦來說可以更好的參與到新生兒的護理過程,產婦的護理技能也就相應的提高了[3]。
3.2 母嬰床旁的護理模式可以較好的提高家屬的滿意度
經過一定的實驗可以看出,母嬰床旁的護理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家屬的滿意程度。在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中,新生兒的護理過程產婦是無法參與的,所以說一些過程產婦無法看見,滿意度也就會有所下降;而母嬰床旁的護理模式產婦是可以參與其中的,所說滿意程度也就會相應的提高,因為整個的護理過程都是透明的。
3.3 試驗存在的相關問題以及改進的相關建議
雖然說母嬰床旁的護理模式有著很多的優(yōu)點,但是其本身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還是需要改進。利用母嬰床旁的護理模式時,醫(yī)院必須要保證有更多專業(yè)能力較強的護士,保證護理過程不會出現差錯;這樣的護理模式對護士來說比較累,所以必須要保證護士的休息,安排合適的排班。
結束語
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與母嬰護理模式是當前較為常用的護理模式,兩種護理模式有著極大的不同,經過一定的實驗之后,可以得出相應的結果,那就是母嬰床旁的護理模式顯然效果要好,更受人們的歡迎。本文主要對實驗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希望產婦找到適合自己的護理方式[4]。
參考文獻
[1] 劉欣.探討母嬰床旁護理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25):249-250.
[2] 陳靖.母嬰床旁護理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06):182.
[3] 許榮華.母嬰床旁護理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安徽醫(yī)學,2016,37(02):209-211.
[4] 操楠.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05):39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