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國
摘要:小學生的厭學現(xiàn)象非常普遍,表現(xiàn)為學習動力不足、喪失學習興趣,導致小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的原因有很多,學校教育思想、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家長和教師的價值觀的變化都會引起小學生產(chǎn)生厭學,學生一旦產(chǎn)生厭學情緒將會嚴重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如何調(diào)節(jié)小學生的厭學情緒變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小學生;厭學情緒;學習興趣
小學應當是學生快樂學習和快樂生活的樂園,但是現(xiàn)在很多小學生的童年生活質(zhì)量受到厭學情緒的影響,學生對學習喪失了興趣,越來越害怕學習、考試,甚至一些小學生都害怕進入學校,針對這種情況,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幫助學生消除自身的厭學情緒。
一、因材施教,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增強自信
很多小學生之所以產(chǎn)生厭學情緒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屢屢碰到困難,雖然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長期、反復的失敗會讓小學生受到打擊,逐漸喪失學習的自信。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失敗之后很難從失敗中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對失敗的承受能力比較弱,一次或者多次的失敗容易讓學生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產(chǎn)生厭學情緒。因此要幫助小學生消除厭學情緒就要求教師要讓學生嘗試到學習成功的體驗和感受。由于每一個小學生的家庭教育背景和成長環(huán)境不同,所以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也有所差異,教師要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來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挖掘?qū)W生身上的閃光點,多多鼓勵學生。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要降低想臌目標,通過低起點和分層次的教學來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參照標準,讓學生不要和別人比較,而是自己和自己比較,自己的每一個進步都值得表揚和肯定,讓學生在自己的變化中逐漸認同自己的成功,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二、加強學校和家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學生的厭學情緒往往受到家庭和學校兩個方面的影響,如果家庭成員基于學生太大的壓力,寄予過高的期望,而學生難以達到家長的要求那么就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因此,要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就要求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加強學校和家庭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師,小學生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所以要求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學習,不僅僅是關心每個考試中孩子得了幾分,在班上排名第幾,而是要關心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是否遇到困難和苦惱,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隨時了解孩子對學習是否抱有抵觸的心理。父母平時要多抽時間和孩子一起學習和交流,不僅僅是輔導孩子的功課,更是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關心。學習過程中不要只是關注最終學習的效果,而是要多聽聽孩子是怎樣思考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對于不正確的地方,通過有效的引導來糾正。學校和家庭加強聯(lián)合,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狀況,教師也了解學生在家里的學習狀況,形成教育合力,從而共同制定有效的策略來幫助學生高效學習,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的心理不夠成熟,如果學生和教師之間沒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無心批評了學生,而學生就會抵觸教師,進而影響教師所教授課程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不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自然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久而久之也會對這門課程產(chǎn)生厭學心理。因此,小學階段的教師一定要和學生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中要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當學生犯了錯時可以教育批評,但是要注重方式,盡量避免當著全班同學的面來批評學生,要更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處處體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關懷,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喜歡、尊敬教師,并愛屋及烏,愛上教師所教授的課程,從而避免厭學情緒。
四、結語
小學生的厭學情緒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大的破壞力,因此一定要正確消除小學生的厭學情緒,教師要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況來制定個體化的學習策略,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增強自信,此外還要加強學校和家庭的配合,讓家庭成員也積極參與到消除學生的延續(xù)情緒中,多鼓勵、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此外,還要求教師要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