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強 吳雷 李炳萱
摘 要 文章對張?zhí)自缙诟锩枷氲男纬膳c探索進行了簡單分析,闡述了張?zhí)姿枷氲闹饕獌?nèi)容,結合青少年的責任擔當與十九大精神,指出張?zhí)姿枷雽π乱淮嗌倌陿淞⒓覈閼讶蛞曇暗闹匾饬x。
關鍵詞 共產(chǎn)主義 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廣州起義
中圖分類號:D2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7.076
The Revolution of Zhang Tailei
LIANG Guangqiang[1], WU Lei[2], LI Bingxuan[3]
([1] Department of Armed Forces of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2] Military Training Department of Tianjin University Military Reserve Training Office, Tianjin 300072;
[3] 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Abstract The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form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Zhang Taileis early revolutionary ideology, elaborates the main content of Zhang Taileis thought, combin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youth with the spiri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pointed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Zhang Taileis thought to a new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 to establish their homeland feelings and the global vision.
Keywords communism; Revolutionary united front; Guangzhou Uprising
1898年6月17日,張?zhí)渍Q生在常州,1927年12月12日,張?zhí)谞奚趶V州,時年29歲。生命雖短,但卻格外耀眼,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張?zhí)鬃鳛橹袊伯a(chǎn)黨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和早期共產(chǎn)主義的重要領導人,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青年運動的著名領袖,卓越的無產(chǎn)階級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為中國革命、黨的建設、團的建設和青年運動做出了卓越貢獻。有人說生命的價值不在于它的長度,而是它的廣度,像張?zhí)滓粯佑米约旱臒嵫颓啻痕`行了少年時代立下的“愿化作震碎舊世界的驚雷”的誓言,正是對生命的價值的最好映射。
1 最早的共產(chǎn)主義擁護者
張?zhí)子?915年12月至1920年6月在北洋大學(現(xiàn)天津大學)接受了很多先進的教育,當時北洋大學具備英美系的全新學程及美國原文本的教材、美國教授等得天獨厚的教學資源,沒有傳統(tǒng)的封建教條思想等束縛,奠定了堅實的科學文化基礎,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使他的見識也開始變得寬廣,加之他勤奮努力,又精通英語俄語,使他較早的接觸了馬克思主義這一最為先進的革命理論,同時有條件接觸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人和共產(chǎn)國際代表并且通過他們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取得聯(lián)系,從此與共產(chǎn)主義有了不解之緣。
在接觸新思想之前,張?zhí)椎挠媱澥钱斠幻蓭?,但隨著眼界的逐漸開闊,使他放棄了傳統(tǒng)的儒家出世念頭,接觸了《新青年》等進步刊物,也使他明白了有更加美好的世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也使他堅定了信仰。據(jù)史料記載,張?zhí)自诩視袑懙馈拔蚁惹氨疽灿凶龉侔l(fā)財?shù)男哪?,所以我想等明年去參加高等文官考試;但我現(xiàn)在覺悟,富貴是一種害人的東西。做了官,發(fā)了財,難保我的道德不壞……”[1]這些思想的萌芽早于五四運動,因而說他是最早的社會主義擁護者一點不為過。
在五四運動中,張?zhí)淄翘旖驅(qū)W生愛國運動的主要負責人。他參加了“北洋大學學生會”、“天津中等以上學生聯(lián)合會” 以及“天津各界聯(lián)合會”等組織的愛國活動,同時也加入北洋大學學生組織的演講團,多次去各地演講,有次赴塘沽演講,揭露批判了北洋軍閥政府賣國求榮的罪行, 喚起民眾團結御侮的決心。張?zhí)走€以天津?qū)W生代表的身份與北京學生代表一道向總統(tǒng)府和國務院請愿,要求釋放所有被捕的同學,最終北京政府在人民群眾的壓力下被迫釋放了被捕的全體代表。
自五四運動結識李大釗后,張?zhí)拙驮诶畲筢摰念I導下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一系列的革命活動。1920年張?zhí)捉⒘耸讉€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創(chuàng)辦了天津第一個公開宣傳馬克思主義和宣傳俄國十月革命的報紙《勞報》(后來因為一些政治原因改為《來報》)。北洋大學也曾發(fā)過通告號召學生買報,這也可以看出一個學校的使命擔當,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的也定當是有擔當?shù)娜?。自古英雄出少年,張?zhí)椎耐怀霰憩F(xiàn)深受李大釗陳獨秀的贊賞。當然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就拿團組織來說,因為信仰不同,除了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還有很多信仰無政府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工團主義、改良主義等不同主義思想,致使團的組織渙散,意識到這些1921年3月張?zhí)椎教K聯(lián)工作學習,同年六月出席共產(chǎn)國際三大并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因青年力量在反帝反封建斗爭中的重要性,主張把青年力量引向馬克思主義正確軌道的思想,這就使團組織更加統(tǒng)一團結,也為革命注入了更多的新鮮血液。
2 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開拓者
1921年8月張?zhí)讖哪箍苹貒鴵喂伯a(chǎn)國際駐華代表馬林的助手兼翻譯,自此他們攜手合作,踏上了在中國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漫漫長路。 最初中國共產(chǎn)黨要與誰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個問題并不是很明確的。當時共產(chǎn)國際負責人主張接近軍閥吳佩孚陳炯明等人,在五四運動時期吳佩孚曾高呼保護勞工支持學生運動,有“進步將軍”的美譽,加之他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因而共產(chǎn)國際負責人把他當作主要的同盟者。而陳炯明曾高唱擁護社會主義,所以共產(chǎn)國際負責人對他也有一定的好感。然共產(chǎn)黨成立之初,并沒有完整的體系,也忽略了一些客觀因素,以至在第一次黨綱中出現(xiàn)了不與其他黨派發(fā)生聯(lián)系的提案。而孫中山先生雖然也和蘇聯(lián)保持了聯(lián)系,但他當時更想得到帝國主義的支持和幫助,因此也不愿與蘇聯(lián)公開結盟,更不會想與剛成立的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所以說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經(jīng)歷了大量的艱苦細致的考察與溝通,才實現(xiàn)了國共合作。其中張?zhí)缀婉R林的貢獻尤為突出。
同年12月份,張?zhí)着阃R林與孫中山先生進行了會談,因為張?zhí)讓F內(nèi)情況的熟識,所以在和孫先生談論中國青年如何民族主義運動等問題中見解深刻獨到深受孫中山先生的賞識,孫中山先生也開始對中古共產(chǎn)黨抱有好感與關注。在當時那個時期,共產(chǎn)黨成立不久,勢力影響遠不如國民黨和一些軍閥組織,在這種狀況下,合作無疑是最佳選擇。接下來也就是選擇合作對象,馬林張?zhí)子纸?jīng)過與陳炯明等軍閥組織的談判,發(fā)現(xiàn)其對共產(chǎn)主義并不了解,前期也只是口頭上的宣講,因而最終決定與國民黨合作。然而來年在廣州召開的會議中探討國共關系時只有張?zhí)酌鞔_主張和國民黨聯(lián)合,而大多數(shù)參會者表示異議,這也表明張?zhí)资堑谝晃恢鲝垏埠献鞯牡谝晃还伯a(chǎn)黨員。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西湖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加入共產(chǎn)黨的問題,最終確立了共產(chǎn)黨可以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的政策。不久,張?zhí)缀屠畲筢摰壬贁?shù)共產(chǎn)黨員,在孫中山先生的親自主持下,率先以個人名義正式加入了國民黨,成為參加國民黨的第一批中共黨員,給全黨樹立了榜樣。后來張?zhí)壮鱿泄踩螅e極參加大會決議案的起草工作,他和許多代表反對左和右的錯誤主張,為三大正式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方針做出了積極的努力。最終在張?zhí)缀推渌终_意見同志的努力下,兩次會議終于做出了和國民黨合作、建立反帝反封建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決議,并為全黨所接受。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后,張?zhí)妆愀油度雵埠献鞯墓ぷ鳎l(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孫中山先生逝世后,以蔣介石為核心的新右派伺機進行反共、爭奪革命領導權的陰謀組織。對此張?zhí)子謱σ允Y介石為核心的新右派主義破壞國共合作的行為給予了強烈的批判,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中國的革命事業(yè),頑強地同國民黨右派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而中共主要領導人和蘇俄顧問他們?nèi)匀粓猿忠詿o原則的退讓以求聯(lián)合的錯誤方針。張?zhí)自诠伯a(chǎn)國際工作過,在蘇聯(lián)參加過共產(chǎn)國際大會,并長期擔任共產(chǎn)國際駐中國代表的翻譯,應該說,他對共產(chǎn)國際和國際駐中國代表都是有深厚的感情的,他從小就敬仰孫中山,并在1922年就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也曾在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工作過,他與很多國民黨人的交誼也不淺??少F的是,在原則問題和大是大非問題上,他的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絲毫不拿感情影響理智,不受共產(chǎn)國際的錯誤影響,也沒有對國民黨右派做出超越底線的妥協(xié)退讓。為此他發(fā)表了多篇文章,其中《到底要不要國民黨》[2]一文更是一針見血,極大地鼓舞了廣大革命者同國民黨新右派的斗爭。
3 廣州起義的領導者
大革命失敗后,全國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危急時刻張?zhí)撞活櫦皞€人生命之安危,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在黨最困難的時候又一次挑起了革命重擔,揮手告別妻子和剛出生的兒子回到廣州組織起義,這一告別也成為了永別。
1927年12月11日3點半,隨著三聲槍響廣州起義爆發(fā)了,經(jīng)過三個小時的浴血奮戰(zhàn),起義軍取得了勝利,成立了廣州蘇維埃政府。但由于實力懸殊,國民黨勢力開始反攻,加之起義軍提前起義,時間倉促,同時領導者缺乏經(jīng)驗,很快起義就被鎮(zhèn)壓了下去。12日中午,張?zhí)自谥鞒謴V東工農(nóng)兵擁護蘇維埃政府大會并作重要講話后,乘車趕去指揮戰(zhàn)斗,途中遭遇埋伏,身中三彈,壯烈犧牲,年僅二十九歲。他的犧牲使我軍失去了領導中心,最終起義失敗。
廣州起義以流血的教訓落幕。我想說廣州起義雖然存在一些軍事上的失誤,但其失敗的主要原因絕不是因為軍事指揮上的問題,而是在于客觀上的敵強我弱。毛澤東后來在總結大革命失敗后各地武裝起義的經(jīng)驗時,認為廣州起義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各種條件尚不完備,并沒有指責它是軍事冒險和盲動。并且廣州起義領導人是力圖按照馬克思、列寧關于武裝起義來指導廣州起義的,選擇起義的時間,是經(jīng)過長期醞釀的,是適時的、慎重的、具有科學依據(jù)的,而不是冒進的、無計劃的。 當時革命正處于低潮,相較我軍,敵人過于強大,尤其是在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其軍事部署更加嚴密,起義要堅持下去,要取得徹底勝利基本是不可能的。雖然革命失敗了,但在革命道路上失敗是在所難免的,他們的犧牲也并不是毫無意義的,我們從這次革命中吸取了慘痛的教訓,明白了照搬蘇聯(lián)“中心城市暴動,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經(jīng)過這一段時間對張?zhí)姿枷雽V州起義更深層次的了解后,筆者更加深刻了解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生態(tài)度,革命先烈雖敗猶榮的革命熱情,為信仰向死而生的凜然正氣。
4 張?zhí)椎木衽c傳承
每一段拼搏的歷史都值得銘記,每一個奮斗的人都有傳承。大學期間的他找到了人生為之奮斗的道路,敬佩他堅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雖偉大,但并非遙不可及。
學習張?zhí)拙瘢瑯淞⑦h大理想,堅定革命信念,歷盡艱辛不墜革命之志;學習張?zhí)拙?,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敢闖敢干,做新時代的領潮人;學習張?zhí)拙?,刻苦勤勉,甘于奉獻,做共產(chǎn)主義的孺子牛;學習張?zhí)拙瘢袌允?,有分寸,不做沒有主見的老好人。
學習張?zhí)姿枷?,結合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學習張?zhí)浊嗑?,(下轉(zhuǎn)第176頁)(上接第163頁)就是要把握時代脈搏,促進青年全面發(fā)展,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xiàn)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3]
斯人已去,風采猶在,業(yè)績永留,精神長存。
間氣鐘靈秀,太雷人中龍。軒昂渡粵海,廣暴作先鋒。鎮(zhèn)海揚鐮斧,珠江率工農(nóng)。紅花崗上望,千載貫長虹。[4]
天津大學2017年張?zhí)讓m椦芯宽椖浚═LZX17-007)
參考文獻
[1][2] 張?zhí)字?張?zhí)孜募?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1;300.
[3] 十九大報告.
[4] 建軍節(jié)和南昌起義九十周年的懷念.《革命家追懷》詩詞選A.人民網(wǎng)強民區(qū),2017-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