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是教育工作者探究的課題,試圖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切入,對創(chuàng)設積極氛圍、寄予高期待、增進活動體驗、運用積極方式的做法進行闡述,力求探究一條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的途徑。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健康心理;積極體驗;人際交往;抗挫能力
一、契因
學校“心靈氧吧”咨詢室開放已有幾年,走進咨詢室尋求幫助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們厭學、交際困難、自卑敏感、畏懼挑戰(zhàn)等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內(nèi)心的困惑與迷茫也愈加明顯。輔導老師努力地進行疏導,竭力幫助,卻常感輔導效果一般。這也引起我們的思考:能否換一種角度,找到某一種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在前,以預防性為原則,發(fā)展學生的積極心理,培育健康之心,防患于未然呢?
二、認識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認為發(fā)展人性的優(yōu)點比修復疾病更為重要,更有價值,強調要加強人自身的積極因素和潛能的開發(fā),激發(fā)人自身內(nèi)在的積極品質,讓個體學會創(chuàng)造幸福,分享快樂,保持最佳的生命狀態(tài),從而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簡單地說,就是從積極的視角,以積極的價值取向,用積極的內(nèi)容和方式塑造健康的心靈。
三、運用積極心理學
1.創(chuàng)設積極氛圍,培養(yǎng)積極情感
首先,要營造真愛、體貼、信賴的積極氛圍。這種氛圍的創(chuàng)設最好的時機是在新班級形成之際。筆者曾接手一個四年級的班級,開學之前,我與幾個班干以“家”的理念布置了班級:綠化了班級的文化角,增設了“我們的風采”展示臺,充實了流動書箱,貼上了溫馨話語“我愛我家”等。開學第一天,我站于門口迎接每一個“家庭成員”……這一切積極做法,很好地營造了一種溫馨、和諧、友好的班級氛圍。
其次,可借助活動增進積極體驗。如在團隊中玩“紙杯傳水”“拔河游戲”,借此感受合作團結的力量,增進合作的積極體驗和感受;借助“盲人走路”游戲增進信任與負責的積極體驗。
2.寄予高期待,激發(fā)積極動力
當教育者對孩子充滿信任、贊賞和期待時,孩子會因此而變得自信、自尊,從中獲得積極向上的動力,為達到師者的期待而不懈努力。
筆者教過一個班級,成績、表現(xiàn)均在級部的后列。開學初,剛好碰上“班際誦讀比賽”這一契機,先通過“每天誦讀一篇經(jīng)典文章給學生聽”的活動,營造“老師朗讀能力很強,跟著她能提高朗讀能力”的積極導向,再用“我相信你們,這樣乖巧、渴望上進的團隊只要努力,一定能行”的積極暗示,然后借助欣賞名家朗讀、尋找榜樣示范、后進個體個別指導等方法進行細致實效的指導。這一過程下來,孩子們的語感、情感表現(xiàn)上了一個層次。我適時提出更高期待:爭取拿下比賽一等獎。孩子們對這一高期待既意外又驚喜,信心倍增,動力滿滿。
3.增進活動體驗,學會人際交往
現(xiàn)代孩子們大多人際交往弱化,在與人相處時,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冷漠,畏懼人際交往。積極心理學主張增進活動體驗,增強孩子的親伙伴、親家人、親社會傾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首先要培養(yǎng)孩子正確認知他人的能力,包括正確認知他人的情緒、需要、情感、特點等。其次要培養(yǎng)孩子努力建立與他人的積極關系,真誠相待,積極付出。在別人需要幫助時提供積極的幫助,碰到困難時能夠獲得他人的支持與幫助。
4.運用積極方式,培養(yǎng)抗挫能力
現(xiàn)代的孩子很多在父母的呵護下養(yǎng)尊處優(yōu)、一帆風順,他們抗挫能力差。
抗挫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是要讓孩子正確認識挫折的存在。正視挫折可通過觀看視頻、讀書會、個例分析、小組交流等形式進行,讓學生認識同齡人所面臨的挫折。如觀看視頻“吃野菜的楊六斤”“中國十佳少年”,讀《感謝挫折》等書籍,通過小組活動交流身邊的伙伴或自己曾面對的挫折(如生活變故、學業(yè)失利等),認識挫折,正視挫折存在的可能性。
其次要培養(yǎng)孩子抗擊挫折的能力,形成積極的抗挫心態(tài)??箵舸煺?,自信心尤為重要。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對自我能力的認可度,始終保持“我能行”“我可以戰(zhàn)勝它”的勁頭。
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能力還可以教給孩子一些實效的調節(jié)方法。如積極的心理暗示、內(nèi)省法、放松療法等。
在孩子的成長中,挫折是一劑猛藥,它并不可怕,關鍵是在碰到挫折后如何面對。用積極的方式去面對挫折,挫折就能成為孩子成長的契機。
四、結語
如果把孩子的心靈世界比作一片樹林的話,那么積極心理學就是這片樹林健康成長的源泉。每一次積極的情感體驗,每一個真誠的期待,每一種積極的活動形式都是一滴積極的雨露、一束積極的陽光、一抔積極的沃土。它們的到來,滋養(yǎng)了每一株樹木,讓生命之林枝繁葉茂,讓健康之心蓬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錢兵.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7.
作者簡介:張美燕(1976.10—),女,廣東汕頭澄海,漢族,本科,職稱(職務):小學語文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積極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