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君,王 晶,穆 洋,徐 勇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 心內科, 北京 100853)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是由遺傳與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 而引起的慢性疾病。大量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血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及與CHD的發(fā)生率呈顯著的負相關[1],然而單純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未顯示出顯著的臨床益處[2],HDL- C 檢測的是HDL 中的膽固醇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體內循環(huán)血液中HDL 的水平,而載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 ApoA-Ⅰ) 則是HDL中最主要的組成蛋白,也是參與HDL抗AS作用的重要載體[3]。而ApoA-Ⅰ水平對于CHD的預測作用是否優(yōu)于HDL-C水平尚存爭議[4]。因此,本研究通過檢測患者血漿HDL-C和ApoA-Ⅰ含量,探討HDL各組分水平與CHD的發(fā)生率以及CHD嚴重程度之間的關系。
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在解放軍總醫(yī)院心內科住院并接受血管造影的患者。冠心病組145例,非冠心病對照組63例。冠心病的診斷是指冠狀動脈包括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狀動脈或其主要分支狹窄程度≥50%。病變血管數(shù)指直徑狹窄≥50%的冠狀動脈支數(shù)(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狀動脈及它們的主要分支),分為單支病變、雙支病變和3支病變。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按Gensini評分評估,每處病變的積分為狹窄程度評分乘以病變部位評分,每位患者的積分為所有病變積分的總和。
排除標準包括:糖尿病、嚴重肝腎功能損害、急性感染、近期外傷、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晚期的患者不納入本次研究。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檢測SBP(收縮壓)、DBP(舒張壓),測量身高、體質量,在次晨空腹狀態(tài)抽血化驗空腹血糖、肌酐、血脂和血尿酸濃度等。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具體操作檢查方法參照參考文獻[5]進行。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按Gensini評分評估:每處病變的積分為狹窄程度評分乘以病變部位評分,每位患者的積分為所有病變積分的總和。
血液指標檢測:采集所有受試人員空腹靜脈晨血2 mL,采用酶比色法檢測三酰甘油(total triglyceride,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底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載脂蛋白AI(ApoA-Ⅰ)水平。
冠心病組患者年齡較大且多為男性,其中糖尿病、高血壓和吸煙患者比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檢驗指標中血糖、肌酐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相反,冠心病患者的HDL-C和ApoA-Ⅰ水平顯著低于非冠心病組患者(P<0.05)(表1)。
表1 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的基線臨床資料Table 1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y participants
根據(jù)冠脈造影顯示血管病變支數(shù)的不同分為陰性(0)、單支(1)、雙支(2)和3支(3)病變組。同陰性對照組相比, ApoA-Ⅰ、HDL-C水平在單支、雙支、3支病變組患者中明顯降低(P<0.05),而雙支病變和3支病變組患者的ApoA-Ⅰ水平均顯著低于單支病變組(P<0.05)(表2)。
年齡、糖尿病、吸煙、LDL-C、肌酐水平與冠心病發(fā)生正性相關,而ApoA-Ⅰ水平與冠心病發(fā)生負性相關(表3)。因HDL-C水平和ApoA-Ⅰ水平間存在高度相關性(簡單直線相關分析顯示r=0.626,P=0.001),采用雙模型(模型1、模型2)分析HDL-C水平和ApoA-Ⅰ水平與冠心病發(fā)生的關系。結果顯示,HDL-C水平在校正了基礎危險因素后與冠心病發(fā)生負性相關,但在校正了ApoA-Ⅰ水平后其相關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ApoA-Ⅰ水平在校正了HDL-C水平后仍與冠心病發(fā)生高度負相關(表4)。
隨著冠心病患者血管病變支數(shù)的增加,HDL-C與ApoA-Ⅰ水平無明顯下降。應用Gensini評分作為患者病變程度指標時,ApoA-Ⅰ水平與患者病變程度負相關(表5)。
表2 PCI不同病變支數(shù)患者的生化指標Table 2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vessel lesions in PCI
表3 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冠心病的危險因素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ffect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表4 Logistic回歸分析HDL-C、ApoA-Ⅰ水平與冠心病發(fā)生的關系Table 4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DL-C/ApoA-Ⅰ and CHD
表5 多重回歸分析HDL-C、ApoA-Ⅰ水平與冠脈病變程度的關系 Table 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DL-C/ApoA-Ⅰ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本研究顯示冠心病組患者的HDL-C和ApoA-Ⅰ水平均顯著低于非冠心病組患者,在校正危險因素后,ApoA-Ⅰ仍與冠心病發(fā)生顯著負相關,而非HDL-C。這與PRIME研究回顧分析相一致,PRIME研究亞組分析后顯示,HDL-C對于心絞痛的預測作用也在校正了ApoA-Ⅰ水平后失去[6]。EPIC研究回顧分析顯示HDL-C在糾正年齡、性別、吸煙等基礎危險因素后與主要冠脈事件顯著負相關,而在糾正了ApoA-Ⅰ因素后,HDL-C與主要冠脈事件無顯著負性相關,進一步行亞組分析后顯示當HDL-C>81.2 mg/mL時與主要冠脈事件間無關。IDEAL研究回顧分析后發(fā)現(xiàn)高水平的HDL-C在糾正ApoA-Ⅰ+APOB兩種因素后,甚至與CHD的發(fā)生正性相關,而ApoA-Ⅰ并未出現(xiàn)這種傾向性[7]。但也有研究顯示ApoA-Ⅰ水平對于冠心病的預測作用并不優(yōu)于HDL-C,但該研究人為將HDL-C和 ApoA-Ⅰ水平進行四分位分類而非連續(xù)變量[4]。
ApoA-Ⅰ不僅是決定HDL水平的主要因素,也是HDL發(fā)揮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的主要載體,研究證實載脂蛋白AI可減少支架內再狹窄和血小板活化,并增強內皮化[8]。對21個臨床研究共6 333例冠心病患者進行薈萃分析后后得出低水平的ApoA-Ⅰ與冠心病發(fā)生風險顯著相關[9]。有研究顯示在早期動脈粥樣硬化和較年輕的ApoE- /-小鼠中,ApoA-Ⅰ輸注可有效預防粥樣斑塊生長,減少斑塊巨噬細胞含量和循環(huán)炎癥標志物。然而,老年晚期動脈粥樣硬化小鼠治療效果未達預期。值得注意的是,來自晚期疾病的老年小鼠中分離的ApoA-Ⅰ通過磷酸化的Akt誘導抗凋亡蛋白Bcl-xL的表達效果較差,從而未能對內皮細胞發(fā)揮抗細胞凋亡作用,提示早期干預的重要性[10]。臨床研究顯示HDL的功能而非HDL-C水平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和冠心病的發(fā)生負相關[11]。另一項大型臨床研究顯示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術前HDL-C水平升高與血管事件風險降低無關[12]。因此,HDL功能在動脈粥樣硬化保護中比在循環(huán)HDL-C水平中起更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隨著冠心病患者血管病變支數(shù)的增加,HDL-C與ApoA-Ⅰ水平雖逐漸下降,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而應用Gensini評分作為患者病變程度指標時,ApoA-Ⅰ水平與患者病變程度顯著負相關,提示ApoA-Ⅰ不僅是CHD發(fā)生的獨立負相關也與CHD病變程度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