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敏,王靜坤
(河南省內黃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安陽 456300)
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較高的致殘致死率,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筆者采用中風化痰解毒通腑方治療痰熱腑實型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取得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內黃縣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收治的105例痰熱腑實型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齡(58.41±5.22)歲;中風病證診斷評分[1]為7~21分,平均(13.96±1.29)分;發(fā)病時間5~26 h,平均(15.01±1.31)h。觀察組53例,男36例,女17例;年齡(59.02±4.40)歲;中風病證診斷評分為8~21分,平均(13.99±1.31)分;發(fā)病時間5~27 h,平均(15.06±1.33)h。兩組患者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經(jīng)頭顱CT、腦血管造影等檢查確診,且符合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診斷標準[2];中醫(yī)證候辨證為痰熱腑實型[3],癥見:突然發(fā)病,頭痛眩暈,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神志欠清,舌質暗紅,苔黃膩,脈弦滑或弦澀,伴腹脹。
1.3 排除標準 有藥物禁忌證者;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
2.1 對照組 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應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給予腦保護劑、吸氧、預防并發(fā)癥及監(jiān)測血壓、血糖等措施進行治療。治療30 d后觀察療效。
2.2 觀察組 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中風化痰解毒通腑方治療。藥物組成:金銀花30 g,全瓜蔞30 g,丹參18 g,川貝母18 g,黃芩片15 g,紅花15 g,川芎15 g,制天南星12 g,厚樸12 g,全蝎12 g,枳實12 g,生大黃6 g,豬牙皂6 g,炙甘草18 g。水煎后分早晚2次分服,每日1劑。治療30 d后觀察療效。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評定標準。痊愈:意識不清、肢體無力、機體功能障礙等癥狀、體征消失,癥狀積分減少≥95%;顯效:癥狀、體征顯著得到改善,70%≤癥狀積分減少<95%;有效:癥狀、體征有所好轉,30%≤癥狀積分減少<7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②神經(jīng)功能評分。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對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及生活質量進行評價,NIHSS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神經(jīng)功能損傷越嚴重。Barthel指數(shù)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好[4]。③觀察治療前后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及S100鈣結合蛋白B(S100B蛋白)水平,評估腦水腫及神經(jīng)損傷程度。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痊愈18例,顯效22例,有效9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2.45%(49/53)。對照組痊愈11例,顯效17例,有效13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8.85%(41/5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68 6,P<0.05)。
(2)神經(jīng)功能及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改善幅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t值分別為5.085 7、5.433 8,P<0.05)。見表1。
表1 兩組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及Barthel指數(shù)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3)MMP-9及S100B蛋白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MMP-9及S100B蛋白水平下降幅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t值分別為35.658 2、30.199 0,P<0.05)。見表2。
表2 兩組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治療前后MMP-9及S100B蛋白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中醫(yī)認為,痰熱腑實型中風是由于痰、熱、瘀、毒等因素而引起,病位在腦。該病患者多為痰熱體質,痰熱聚集導致氣血無法正常運行,陰液損耗,血脈虧虛,血流瘀滯,痰熱傷陰,陰虛無以制陽,陽亢則化風,以致血隨氣逆,上竄于腦,以致發(fā)病。腦為元神之府,大腦受損,脾胃不能正常運化,傳導功能失常,體內毒素聚集不能及時清除,會進一步加重患者原有的疾病,加重腦損傷。因此,臨床治療時應以通腑化痰為治療原則[5]。中風化痰解毒通腑方中金銀花性甘、味寒、氣芳香,具有宣散風熱、清解血毒的作用;全瓜蔞清熱滌痰,寬胸潤腸;丹參祛瘀生新,活血通絡。研究證實,丹參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川貝母潤肺化痰;黃芩清熱解毒;紅花活血通經(jīng);川芎活血行氣;制天南星苦寒,苦能燥濕化痰,寒能清熱;厚樸降逆平喘,行氣消積;全蝎攻毒通絡;枳實與厚樸同用,具有除滿下氣、化痰除痞的功效;大黃清濕熱,攻積滯,發(fā)揮祛瘀解毒的功效;豬牙皂通關利竅;炙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化痰熱,通腑氣,下邪濁,降胃升脾,恢復氣血運行,諸癥得解[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神經(jīng)功能及生活質量改善效果均高于對照組,證實中風化痰解毒通腑方治療痰熱腑實型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療效顯著。MMP-9及S100B蛋白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最直接相關的指標,可直接反應患者腦水腫及神經(jīng)損傷的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MMP-9、S100B蛋白水平均顯著下降,且下降程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證實中風化痰解毒通腑方能消痰通絡,促進氣血運行,及時排出體內毒物,聯(lián)合常規(guī)治療能更為顯著地減輕患者腦部水腫,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中風化痰解毒通腑方聯(lián)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能夠有效提升痰熱腑實型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的治療效果,減輕腦水腫,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