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綽號異稱類辭書編纂中的問題

      2018-11-22 18:18梅強(qiáng)
      辭書研究 2018年4期
      關(guān)鍵詞:詞目

      梅強(qiáng)

      摘 要 綽號異稱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語言價值,綽號異稱辭典的編纂是一項極有意義的工作?!毒b號異稱辭典》與《古人混號辭典》是迄今為止較為完備的綽號異稱類??妻o典,在詞目和釋義方面有不少可貴的嘗試,但同時也存在不少疏漏,比較典型地體現(xiàn)了同類辭書存在的問題。我們應(yīng)當(dāng)結(jié)合兩書優(yōu)點,規(guī)避兩書疏漏,從而為編纂一部更為理想的綽號異稱辭典提供借鑒。

      關(guān)鍵詞 綽號異稱 《綽號異稱辭典》 《古人混號辭典》 詞目 釋義

      綽號異稱指人們名、字、自號以外他人給予的稱謂,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文化現(xiàn)象和語言現(xiàn)象。人們在學(xué)習(xí)研究、閱讀寫作、日常交際中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綽號異稱,它們被載錄于文學(xué)作品、史傳筆記等文獻(xiàn)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學(xué)、民俗和語言信息等,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和語言價值。將文獻(xiàn)中的綽號異稱搜集、整理、釋義是辭書編纂中不可忽視的工作。

      綽號異稱在百科辭典和語文辭典中時見收錄,不過浩如煙海的歷史文獻(xiàn)所載人物綽號成千上萬,這便需要??妻o典來對此做專門的整理。歷史上有不少收集綽號異稱的專書,如北宋吳淑的《謔名錄》、北宋馬永易的《實賓錄》、清代葛萬里的《別號錄》、清代史夢蘭的《異號類編》等,其中史夢蘭編著的《異號類編》在編排和釋義上已經(jīng)有了現(xiàn)代人名類??妻o書的雛形。此外,民國陳乃乾的《別號索引》、民國陳德蕓的《古今人物別名索引》等也是查閱綽號異稱常用的工具書。不過比較成熟完備的綽號異稱辭典,還要屬謝蒼霖的《綽號異稱辭典》和孫恒年的《古人混號辭典》。

      謝蒼霖先生編著的《綽號異稱辭典》(以下簡稱《綽號異稱》)由江西高校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該書收錄了自上古到清末民初的綽號異稱九千余條,按號義分作26大類,釋義內(nèi)容包括綽號來歷、號主生平、綽號意義等,書后附《詞目筆畫索引》便于查閱。這是我國第一部現(xiàn)代意義上的綽號異稱類??妻o書,在編排、釋義等方面均做了十分可貴的嘗試。

      孫恒年先生編纂的《古人混號辭典》(以下簡稱《古人混號》)由北京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收錄了上自三代下訖清末的古人綽號三千余條,對綽號由來及號主相關(guān)事跡進(jìn)行釋義,按照綽號首字音序排列。這是綽號類專科辭典的最新成果,在資料的補(bǔ)正方面更為詳細(xì)。

      這兩部辭典收錄綽號異稱之多、引用文獻(xiàn)材料之廣都是前代同類辭書無法比擬的。作為中型辭書,《綽號異稱》與《古人混號》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中型辭書條目豐富、篇幅適中、釋義精當(dāng)?shù)脑瓌t,為人們了解和研究歷史人物的綽號異稱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不過毋庸諱言,二書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比較典型地體現(xiàn)了同類辭書中存在的問題。下面我們以《綽號異稱》與《古人混號》為例,談?wù)劸b號異稱類辭書在詞目和釋義兩方面的問題及我們的思考。

      一、 詞目方面的問題

      相較于以往的綽號異稱類工具書,《綽號異稱》與《古人混號》在收詞立目方面可謂旁搜博采。二書所征引文獻(xiàn)包括史傳、筆記、方志、宗譜、詩文集、佛典、道經(jīng)等,人物涵蓋帝王將相到平民百姓等各個階層,在詞條廣度上達(dá)到了中型辭書的要求。同時,兩書比較嚴(yán)格地按照綽號異稱定義,以“他人施加”作為標(biāo)準(zhǔn),不收錄自號、齋號、筆名等,保證了立目的典型性。不過二書均不收錄文學(xué)作品如戲劇、話本、小說中的綽號異稱,這是由其中型辭書的性質(zhì)所決定的。

      盡管有上述優(yōu)點,《綽號異稱》與《古人混號》在收詞立目方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這也是許多人名類專科辭書普遍存在的,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 應(yīng)收未收

      正如楊蔭深先生(1980)所說,中型辭書“詞目甚至可以多到大型辭書一樣。因為辭書是供人查考的……如果查不到這些條目,解決不了他的問題,他會大光其火”?!毒b號異稱》與《古人混號》搜羅綽號異稱不可謂不廣博,但仍有許多文獻(xiàn)中的重要綽號失收漏收。依照兩家《凡例》所說所采范圍包括一切正史、野史、筆記、詩文集、地方志、宗譜等,但在收錄時明顯更側(cè)重于正史、野史、筆記等,其實一些常見史料中的綽號異稱在大型百科全書中也能找到,而作為綽號異稱辭典更應(yīng)“細(xì)大不捐”?!皯?yīng)收未收”的問題在《古人混號》中尤為突出,按說《古人混號》較《綽號異稱》晚出,應(yīng)該在條目上更為豐富,但事實上許多重要人物綽號都未收錄,且舉三例:

      播郎 《北史·李昭徽傳》:“景儒子昭徽,博涉稽古,脫略不羈,時人稱其為‘播郎?!?/p>

      楊克毯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六十七《炎興下帙》:“楊政,字直夫,懷德軍人,起身寒微,貌甚陋,時人號為‘楊克毯?!?/p>

      田楊 明劉辰《國初事跡》:“一日,太祖親坐黃船忽到和州登岸駐馬,移時,叫出前鎮(zhèn)江知府楊遵,數(shù)之曰:‘爾楊仲弘之子,有學(xué)問,多才能,止是心忍。徐達(dá)曾言爾將鎮(zhèn)江百姓田畝增加分?jǐn)?shù),見得糧多,人目之曰“田楊”。又將斛面削去,支糧與軍,少了升合,積下糧米又無歸著。留你在世,恐生別事。誅之。”

      以上文獻(xiàn)并不稀見,其中顯見的綽號異稱《古人混號》未予收錄,說明其在一般的史傳資料中也存在失收的情況。而更多筆記、地方志、宗譜中的綽號,有些還頗有價值,比如《武林舊事》所載的許多雜劇藝人綽號,地方志中常見的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的綽號等,《古人混號》也未注意到,這與“下及平頭百姓、販夫走卒、僧人道士、婦女兒童,三教九流,無所不包”(《古人混號辭典·凡例》)的聲稱不甚相符。這方面,《綽號異稱》做得要好得多,無論文獻(xiàn)資料充實與否,哪怕只列綽號而無相關(guān)描述,凡見記載便予收錄。不過,收錄未周之處也在所難免,比如《綽號異稱》收錄了“閑子”,謂:“晚唐長安有歹徒結(jié)伙行劫,其人皆戴疊帶帽,手持木棍,號‘閑子?!笔珍浟恕皾娖ぁ?,謂:“潑皮,亦稱‘潑才,宋元以來稱呼流氓、地痞?!闭f明其對于古代混閑人等的綽號異稱是關(guān)注的,但卻未收“廟客”。按唐孫棨《北里志·泛論三曲中事》:“多有游惰者,于三曲中而為諸倡所豢飬,必號為‘廟客,不知何謂。”可知“廟客”亦此類人等,當(dāng)與“閑子”等異稱并收。

      過去編排此類??妻o書,搜集資料是一大難點。謝、孫二先生以一人之力爬羅剔抉實屬不易。而在古籍資料共享、數(shù)據(jù)庫技術(shù)發(fā)達(dá)的今天,我們應(yīng)當(dāng)利用更為便利的條件,在詞條搜集的廣度上比以往有所超越。

      (二) 所收非綽號異稱

      這包括了三種情況,一是將自號收錄進(jìn)來,自亂體例,如《綽號異稱》收錄的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稱號,有的明明也注明了是“自號”“自稱”,如“黑帝”“太上皇帝”“孝神皇帝”“大黃帝”“太平皇帝”“明法皇帝”“大漢皇帝”等,這與《綽號異稱辭典·前言》中定義的“所謂綽號、異稱,是指名、字、自號之外的特別稱謂,是他人所施加的”相抵牾。

      二是將不構(gòu)成綽號屬性的短語或句子收錄進(jìn)來,例如《綽號異稱》中的“堂堂乎張”條:

      堂堂乎張 ① 孔子弟子顓孫師字子張,陳國人,生就相貌堂堂,同學(xué)曾參稱嘆“堂堂乎張”。見《論語·子張》。② 漢靈帝時,京兆長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田鳳為尚書郎,容儀端正。曾上朝奏事,靈帝注目其身影,因題柱云:“堂堂乎張,京兆田郎!”見《初學(xué)記》卷一一。

      第一個義項出自《論語·子張第十九》:“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并為仁矣。”“堂堂乎”只是曾參對子張的嘆語,與綽號異稱無關(guān)。第二個義項中的“堂堂乎張”是一句用典的修辭手法,如果這些都算是綽號異稱的話,那么范圍似乎過于寬泛了。綽號異稱更多帶有一種“詞語”的特征,而非“句子”的特征,而這個“堂堂乎張”具有短句的屬性,因此也算不上是綽號異稱?!毒b號異稱》中收錄的此類條目值得商榷。

      三是由于辨析不嚴(yán),對古籍理解有誤而導(dǎo)致立目不當(dāng)。如《古人混號》中的“蕭四繖”條:

      蕭四繖——(南齊)蕭晃 蕭晃(460—490),字宣明,小字白象,南齊高帝第四子。少有武力,為高帝所愛。宋世升明二年,代兄映為淮南、宣稱二郡太守。初沈攸之事起,晃便弓馬,多從武容,赫奕都街,時人為之語曰:“煥煥蕭四繖!”……

      此條出自《南齊書·高帝本紀(jì)》:“長沙威王晃,字宣明,太祖第四子也……沈攸之事起,晃便弓馬,多從武容,熏赫都街,時人為之語曰:‘煥煥蕭四傘?!薄赌鲜贰R高帝本記》大致與之同。其中的“蕭四傘”指的是蕭四的傘蓋,整句意思是說時人稱說蕭四(即長沙威王蕭晃)的傘蓋盛大壯觀,而《古人混號》乃以“蕭四繖”(《古人混號》也未轉(zhuǎn)換“傘”之異體字“繖”)為綽號,實可商榷。同樣因辨析不嚴(yán)而導(dǎo)致立目不當(dāng)?shù)默F(xiàn)象在《綽號異稱》中也存在,比如《綽號異稱》“張底后”條:

      張底后 唐武后時,中書令崔湜藐視中書舍人張嘉貞,呼為“張底后”。及見張嘉貞處事之才,大為稱嘆,預(yù)言其將坐中書令之位(即拜相)。后事果然。見佚名《玉泉子》。

      張嘉貞字嘉貞,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人,玄宗時拜相(為中書令),有賢名。底后,其意當(dāng)謂在人之下,在人之后。

      唐劉《隋唐嘉話》卷下:“崔湜之為中書令,河?xùn)|公張嘉貞為舍人,湜輕之,常呼為‘張底。后曾商量數(shù)事,意皆出人右,湜驚美久之,謂同官曰:‘知無張底乃我輩一般人,此終是其坐處。湜死十余載,河?xùn)|公竟為中書焉?!庇纱酥獜埣呜懢b號當(dāng)為“張底”而非“張底后”,“后”在原文中應(yīng)從下讀,而《玉泉子》乃誤作“張底后”。“某姓+底”猶云“姓某的”,“張底”也就是“姓張的”,此問題可參見江藍(lán)生(2013)、曹廣順(2014)等人的研究?!毒b號異稱》雖據(jù)《玉泉子》收錄“張底后”,但不收原始出處《隋唐嘉話》中的“張底”,則顯然是誤解了該綽號的意思。其后解釋“張底后”作“底后其意當(dāng)謂在人之下,在人之后”也比較牽強(qiáng)。

      再如《綽號異稱》中的“行中書”條,“行中書”也非綽號。北宋錢易《南部新書》卷六:“太和中,人指楊虞卿宅南亭子為行中書。蓋朋黨聚議于此爾?!薄毒b號異稱》將“人指楊虞卿宅南亭子為行中書”一句理解成了楊虞卿的綽號,以故立目不當(dāng)。

      以上三種“非綽號而立目”的情況中,尤以最后一種最為誤導(dǎo)讀者,在綽號異稱辭書編纂中應(yīng)該避免。

      二、 釋義方面的問題

      綽號異稱辭書在釋義方面的難點在于要在對文獻(xiàn)材料準(zhǔn)確處理的基礎(chǔ)上提取出綽號異稱的相關(guān)信息。較之以往的綽號異稱專書,《綽號異稱》與《古人混號》在釋義上比較詳細(xì),尤其在綽號異稱的來歷和出處上,兩書考訂準(zhǔn)確,描述精當(dāng)。以“餅王”之號為例,兩書的釋義如下:

      餅王 宋畫家王訓(xùn)成系山東人,紹興中為畫院待詔,作人物、山水,描繪粗惡,人稱“餅王”。見夏文彥《圖繪寶鑒》卷四。

      餅,似指餅餌過量涂餳,喻其作畫用筆糊涂。(《綽號異稱》)

      餅王——【宋】王訓(xùn)成 王訓(xùn)成,南宋時山東人。高宗紹興間任畫院待詔,工畫人物、山水。當(dāng)時上方所尚蕭、李之跡,故訓(xùn)成不得志而死。時或謂之“餅王”。(《畫史會要》;《圖繪寶鑒》)(《古人混號》)

      兩書釋文對號主、綽號來歷、文獻(xiàn)出處、綽號含義等信息都有涉及,這是過去索引式的綽號異稱專書所無法比擬的。盡管優(yōu)點顯而易見,但我們認(rèn)為兩書在釋義方面還有幾個問題有待商榷。

      (一) 忽視“釋語言”

      ??妻o典要不要“釋語言”,這是辭書學(xué)界比較關(guān)心的一個問題。蘇寶榮先生(1991)認(rèn)為,??妻o典釋義應(yīng)當(dāng)有語言釋義和概念釋義兩個層面的內(nèi)容,“要從思想上認(rèn)識??妻o典釋義的兩重性,把語言釋義變成專科辭典編寫者的自覺行動,列入專科辭典的編寫體例……對有關(guān)詞條在進(jìn)行概念或知識性說解的同時,要進(jìn)行語言釋義。特別是對字面意義與其所表達(dá)的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隱而不顯的詞條,要從語言上說明其稱謂的由來”。蘇寶榮(1992)后來又將這兩個層面表述為“語詞性釋義”和“知識性釋義”。我們認(rèn)為該意見是十分重要的。

      綽號異稱活躍在人們的口語中,記錄著同時期人們的口頭語言,有著重要的語言價值。諸如“熱熟顏回”“搗蒜佬”“察只子”“沒興馬遠(yuǎn)”“宋忙兒”“杜園賈誼”等綽號異稱,其中的“熱熟”“搗蒜”“察只”“沒興”“忙兒”皆為當(dāng)時的俗語、市語,人們在查閱綽號異稱時,不僅希望了解號主的情況,也想明白綽號異稱字面的意思。尤其古人綽號異稱距今已有隔閡,適當(dāng)解釋實屬應(yīng)當(dāng)。然而在這一方面,《綽號異稱》和《古人混號》都有不同程度的忽視。

      《古人異稱》的釋文系由文獻(xiàn)原文重新編排,史實羅列比較詳細(xì),但對綽號異稱的字面意思不做任何解釋,如上面的“餅王”條,其中的“餅”一詞的含義讀者就不免疑惑。這類難解的綽號異稱所在多有,在《古人混號》中從不見相關(guān)訓(xùn)釋。相比較之下,《綽號異稱》做得要好得多。遇到綽號異稱中的難解字詞,《綽號異稱》會在釋文最后做簡短解釋,有些解釋甚至對語文辭書都有所補(bǔ)益,如“揀停殿院”條,釋文末云:“揀停,軍隊汰除不合格士卒,此為借指?!卑?,“揀?!币辉~文獻(xiàn)中多見,如北宋張齊賢《洛陽縉紳舊聞記·田大尉候神仙夜降》:“有揀停軍人張花項,衣道士服,俗以其項多雕篆,故目之為花項。”《宋會要輯稿》食貨十一“揀停軍人一年一申”等,然而《漢語大詞典》未收?!毒b號異稱》此處釋義得當(dāng),堪作語文辭書之補(bǔ)。另外如果遇到闕疑待問之處,《綽號異稱》也會實事求是地標(biāo)注“義未詳”或“不明其義”,引導(dǎo)讀者探究其義,如“王鄧子”條,后注:“鄧子,義未詳?!薄板X龍”條注曰:“‘錢龍之號,不明其義?!边@些都是可貴的做法。不過《綽號異稱》在“釋語言”方面也存在當(dāng)釋未釋的問題,例如“李練”“強(qiáng)練”二條:

      李練 西魏京兆杜陵(今陜西長安東北)有童子李順興,年僅十余,乍愚乍智,預(yù)言未來事時有應(yīng)驗。常戴道士冠,行蹤詭秘。據(jù)說凡有人憶念,數(shù)日內(nèi)即至其家。時人稱為“李練”。見《北史·李順興傳》。

      強(qiáng)練 北周京師有異人強(qiáng)某(佚名)行乞于市,言行狂怪似“李練”(李順興),眾呼為“強(qiáng)練”。據(jù)說善知未來事,曾手持一瓢至大臣宇文護(hù)門外抵破,口稱“瓠(暗射宇文護(hù))破子苦”。后宇文護(hù)父子果被殺。見《北史·強(qiáng)練傳》。

      釋文詮釋了“李練”“強(qiáng)練”號主事跡及得號之由,但二人何以稱“練”,“練”一詞何義則未予解釋,而這恰恰是讀者所關(guān)心的。其實“練”是民間對得道之人的稱呼,《能改齋漫錄》卷七引《唐六典》云:“道士修行,其德高思精,謂之練師?!庇种芤涣肌墩摿何涞奂捌鋾r代》(2010)謂:“大約神奇怪誕或被認(rèn)為有法術(shù)的人,都可稱為練?!薄毒b號異稱》在釋義時未注意到這些材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與之類似的還有“骨剉和尚”“李嗑嘴”“才蘇嚧”“攬事游師姨”“駕險三郎”“唐兩墮”“說法馬留”“成母”“新盂入”“沒困駝”“大特落”“鱉膨劉喬”“色頭陳彬”“綱倉顧三”等百十個綽號異稱,其中詞義難解之處《綽號異稱》既未給出注釋,也不注“義未詳”,顯然不能令讀者滿意。此外,《綽號異稱》在“釋語言”時存在一些訓(xùn)詁不嚴(yán)、釋義不當(dāng)?shù)那闆r,容易誤導(dǎo)讀者,這也是該書存在的一大問題,我們在下文還會提到。

      (二) 釋文存在訛誤

      《綽號異稱》和《古人混號》在釋義上言必有據(jù),對古書中模棱兩可之處也有各自的考辨和取舍。不過兩書作者各憑一己之力完成兩部巨著,難免會有疏漏和舛誤,這也是同類辭書中常見的,大致可分為三類:

      1. 引原始文獻(xiàn)脫字、訛字

      這類失誤在《古人混號》中出現(xiàn)較多,因為《古人混號》釋文系從文獻(xiàn)中剪裁編排而成,抄錄文獻(xiàn)時會有脫誤之處。如“大毛子”條,號主當(dāng)為“毛萬齡”,而非“毛萬”,《古人混號》脫“齡”字;“黃頷小兒”條,“黃門郎崔自恃為天下盛門”,“崔”后脫“”字;“夏七”條,“魯氣持槍攜劍”,“魯氣”為“魯奇”之訛;“項黑”條,“殆文曰”,“殆”為“紿”之訛;“小黃竅嘴”條,“光頭勤”為“光頭勒”之訛等。這一方面《綽號異稱》要精嚴(yán)許多,不僅引用古書時訛誤較少,同時也對古書中固有的訛誤有所辨正,如“一字官”條釋文末云:“據(jù)《清史稿·疆臣年表》,康熙二年至七年張自德為河南巡撫,此外更無張自用,疑‘張自用為‘張自德之訛?!薄澳嘞聺摣暋睏l,釋文末云:“楊慎《丹鉛雜錄》卷七及陸深《儼山外集》卷二三皆引《玉箱雜記》,以‘泥下潛蛙為王粲異稱,‘蛙當(dāng)系字誤?!钡?,皆堪稱善考。不過,《綽號異稱》中魯魚亥豕之處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比如“東南貴寶”條,“戴若士”當(dāng)為“戴若思”;“講義兩行得中郎”條,“眭仲讓”誤為“睦仲讓”等。這些疏漏是原稿如此還是印刷有誤不得而知,不過應(yīng)當(dāng)盡量控制,越少越好。

      2. 對原始文獻(xiàn)斷句不當(dāng)或翻譯有誤

      綽號異稱辭典需要處理大量古籍原始文獻(xiàn),如果句讀不明,理解不當(dāng),提煉成為辭典釋文必會誤導(dǎo)讀者。比如《古人混號》“帶汁諸葛”條:

      帶汁諸葛 郭倪,南宋將領(lǐng)。寧宗時位殿帥,議論自負(fù),莫敢攖者。賓客日盛,相與慫恿,真以為“臥龍”復(fù)出。倪酒后輒詠“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之句,屏風(fēng)四面皆書此二句,亦以孔明自許,遂逢當(dāng)軸意。開禧二年,平章軍國事韓侂胄謀開邊釁,以郭倪、韓倬等率宋軍北伐金國。陳景俊為隨軍漕先行,燕之中席,酌酒謂倪曰:“木牛流馬,則以煩公?!北娤绦χā稐H史》卷15;《四朝聞見錄》)

      其中“酌酒謂倪曰”,《桯史》原作“酌酒曰”(按,此條《四朝聞見錄》中未見),《古人混號》此處理解有誤?!澳九A黢R,則以煩公”是郭倪說的,“謂”的賓語當(dāng)是陳景俊。陳景俊時為隨軍漕,而郭倪自比諸葛亮,故謂景俊木牛流馬云云?!豆湃嘶焯枴窞槭乖囊锥?,按照自己理解加了“謂倪”二字,殊不知這樣反而文義不通了。再如“短主簿”條,“(王珣)轉(zhuǎn)大司馬參軍、瑯琊王友、中軍長史、給事黃門侍郎”。“瑯琊王友”指瑯琊王司馬友,“瑯琊王友中軍長史”連起來才是官位,中間豈能點斷。這些失誤都是對原文字句理解不深導(dǎo)致的。與之類似的錯誤在《綽號異稱》中也有許多,例如“安富大夫”條:

      安富大夫 晚唐岐下(今陜西岐山)梁以隱居為樂,有府從事將薦其出仕,梁怒而不從。府從事感嘆不已,謂梁能使“貧者富之,病者安之,賤者貴之”,今后將稱之為“安富大夫”。見陶穀《清異錄》卷一。

      北宋陶穀《清異錄》卷上《君子門》:“岐下梁,以市隱為樂。有府從事來見,將為言于岐帥而官之。怒,府從事徐曰:‘先生之量,未易量也。人之貧者富之,人之病者安之,人之賤者貴之。人視先生賤且病之窮叟耳,而皆反其所樂,而今而后敢以安富大夫目先生。”“人之貧者富之,人之病者安之,人之賤者貴之”中的“富之、安之、貴之”是意動用法,不是使動用法。全句意思是別人認(rèn)為貧窮的事情梁以富足居之,別人認(rèn)為困窘的事情梁安然處之,別人認(rèn)為輕賤的事情梁認(rèn)為很珍貴。《綽號異稱》竟理解為“能使‘貧者富之,病者安之,賤者貴之”,可謂謬之甚矣。

      以上疏誤,如果能夠正確理解材料原文是可以避免的,訓(xùn)詁工作對辭書編纂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3. 釋語言有誤

      《綽號異稱》將綽號異稱中的疑難字詞也順做解釋,滿足了讀者的需求,因此在釋義上比《古人混號》更為全面。不過有的解釋也值得商榷,例如:

      “太瘦生”條末云:“‘生為語氣詞。”非是?!吧睘橹~,意為“××的樣子”。

      “宋忙兒”條,“忙兒”后括號注謂“小廝”,不確。今按“忙兒”通“芒兒”,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談謔》:“江小字芒兒。俚語以牧童為芒兒?!薄八蚊骸敝小懊骸本褪悄镣?,故李知損謂宋彥筠曰:“只如令公,人皆謂之宋忙兒,未必便能放牛?!保ā杜f五代史·李知損傳》)

      “揭諦神”條:“揭諦,道教神仙稱號?!狈鞘恰=癜础敖抑B”亦作“揭帝”,實為佛教護(hù)法神之一。

      “刀敕”條末云:“‘捉刀即代皇帝草擬詔令?!狈鞘?。“捉刀”典出晉裴啟《語林》“曹操將接見匈奴來使”事,“捉刀”為侍衛(wèi)之謂?!顿Y治通鑒·齊武帝永明二年》:“舊制: 諸王在都,唯得置捉刀左右四十人?!焙∽ⅲ骸白降?,執(zhí)刀以衛(wèi)左右者也?!?/p>

      “伶中子都”條云:“子都,即馮子都,據(jù)說為西漢大臣霍光家奴,受嬖寵。后世常借指男色。”非是。“子都”指公孫子都,春秋鄭國人,名公孫閼,字子都,為鄭武公的弟弟公子呂之子。后為美男子代稱?!对姟む嶏L(fēng)·山有扶蘇》:“不見子都,乃見狂且?!泵珎鳎骸白佣?,世之美好者也?!?/p>

      “挾御將軍”條,“挾御將軍”《陳書·韋翙傳》原作“俠御將軍”,《綽號異稱》注及此事,但又依照己見改作“挾御將軍”,并釋曰:“每遇大事武帝常令其(韋翙)挾持左右。”今按,原材料中“俠”通“夾”,《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殿下郎中俠陛,陛數(shù)百人?!薄端囄念惥邸肪砭攀灰稘h武故事》:“有頃,王母至,有二青鳥如鳥,俠侍王母旁?!惫省皞b御”即“夾御”,自有在兩側(cè)侍衛(wèi)之義,《綽號異稱》改字實無必要。

      “郁屈蜀馬”條:“郁屈,形容壯大(‘屈應(yīng)作‘崛)?!狈鞘?。按“郁屈”為盤曲、屈曲義,北宋張耒《齊安食蔞蒿根菊茁》:“強(qiáng)掘蔞根槃郁屈,故挑菊茁嚼芳辛。”南宋陸游《草書歌》:“聯(lián)翩昏鴉斜著壁,郁屈瘦蛟蟠入紙?!蹦纤涡焖频馈吨坌小罚骸靶禄ㄓ羟魑?,清酒蕩搖成濁醪?!惫攀耨R的特點是體格較小而緊湊,腿粗短。(郭聲波1993)所謂“郁屈蜀馬”是蜷曲蜀馬之謂,并非“壯大”之謂。

      以上三種情況的訛誤在同類人名辭書中也是比較常見的。在辭書編纂中應(yīng)當(dāng)準(zhǔn)確編排或概括原始材料,降低錯誤率。這項工作有時還需要群策群力。

      三、 余論

      除了上面談到的幾點,綽號異稱辭典的編纂還有一些問題有待商榷。比如釋文的語體問題,《綽號異稱》完全采用白話文,《古人混號》剪裁文獻(xiàn)而改作淺近文言,孰優(yōu)孰劣需要討論。我們的意見是中小型綽號異稱辭書因面向大眾,故最好用白話文以保證通俗實用,不過前提是翻譯要準(zhǔn)確。而大型綽號異稱辭書在使用白話文或淺近文言釋義的基礎(chǔ)上,不妨附上原始文獻(xiàn)或出處,方便核查。

      再如綽號異稱辭典要不要收錄戲劇、小說中的人物綽號這一問題,《綽號異稱》與《古人混號》在各自《凡例》中均強(qiáng)調(diào)不收錄文學(xué)作品中的虛構(gòu)綽號,作為中型??妻o書,這樣似乎也無可厚非,但并不能說戲劇、小說中的人物綽號不重要,相反這一部分綽號材料中包涵的民俗、語言、文化等現(xiàn)象極具參考價值,比如許多民間俚語、俗語,因話本、戲文、小說中的諢名乃得以保存(如“病大蟲”“病關(guān)索”“病尉遲”“病貓兒”中的“病”),許多民俗事象也可以在這類綽號中得以印證(如“石將軍”與民間“石敢當(dāng)”信仰的關(guān)系;“毛頭星”“獨火星”反映的民俗心理中有關(guān)星宿主災(zāi)異的迷信等)。況且有些文學(xué)作品中的人物綽號本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模纭端疂G傳》一百零八將的綽號、《紅樓夢》大觀園中人物綽號等,綽號異稱辭典不予收錄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我們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有一部大型的綽號異稱辭典將這些文學(xué)作品中的綽號異稱也收錄進(jìn)去,供讀者閱讀研究。

      我們上面討論了《綽號異稱》和《古人混號》的經(jīng)驗和問題,并非簡單地比較二書的優(yōu)劣,而是為了結(jié)合二書優(yōu)點,規(guī)避二者疏漏,從而為編纂一部更加理想的綽號異稱辭典提供借鑒。從兩部辭書反映的問題來看,我們對綽號異稱辭典的編纂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在詞目上應(yīng)做到廣搜精取。前人已有不少綽號異稱專書供我們擇取,還可利用文獻(xiàn)數(shù)據(jù)庫,使用“號曰”“號為”“呼曰”“呼為”“目為”等作為關(guān)鍵詞查找,便會出現(xiàn)數(shù)以萬計有可能是綽號異稱的文獻(xiàn)資料。當(dāng)然這樣做有時也會掛一漏萬,若要使材料更加完善,最終還需要群策群力。而在廣博搜羅材料的基礎(chǔ)上,應(yīng)該進(jìn)一步對材料進(jìn)行揀選,剔除非綽號異稱的材料,盡量在立目方面做到精當(dāng)、典型。

      第二,在釋義上應(yīng)注重準(zhǔn)確全面。準(zhǔn)確是指釋文對涉及綽號異稱的文獻(xiàn)理解準(zhǔn)確、表達(dá)準(zhǔn)確。這需要編寫者在考察文獻(xiàn)時選擇好的注本,在沒有合適注本的情況下應(yīng)多查閱語文辭書及運用訓(xùn)詁知識,將綽號異稱史實搞清楚、說明白。全面是指兼顧“概念釋義”和“語詞釋義”,不僅對每個綽號異稱的由來及號主經(jīng)歷做出闡釋,必要時還應(yīng)解釋綽號異稱的字面意思。

      第三,在完善中型綽號異稱辭書的基礎(chǔ)上,應(yīng)該編纂一部大型的綽號異稱辭書。大型綽號異稱辭書在詞目方面應(yīng)收錄文學(xué)作品中的綽號異稱。在釋義方面應(yīng)當(dāng)更為詳細(xì),必要時應(yīng)附錄原始文獻(xiàn)。

      綽號異稱辭典的編纂和完善對建設(shè)我國??妻o典宏偉大廈、完善我們的辭書體系來說很有意義,這項事業(yè)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這需要我們長期的、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xiàn)

      1. 曹廣順.近代漢語助詞.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14: 154.

      2. 郭聲波.四川歷史農(nóng)業(yè)地理·戰(zhàn)爭與養(yǎng)馬業(yè)·稱奇中古的蜀馬.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312.

      3. 江藍(lán)生.近代漢語研究新論.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13: 395.

      4. 蘇寶榮.??妻o典的語言釋義和概念釋義.辭書研究,1991(4): 1217.

      5. 蘇寶榮.??妻o典的知識性釋義和語詞性釋義.∥上海辭書學(xué)會,《辭書研究》編輯部編.辭書編纂經(jīng)驗薈萃.上海: 辭書出版社,1992: 9.

      6. 孫恒年.古人混號辭典.北京: 北京出版社,2010.

      7. 謝蒼霖.綽號異稱辭典.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8. 楊蔭深.試談編寫中型辭書.辭書研究,1980(6).

      9. 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論集.北京: 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0: 319.

      (南開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天津 300071)

      (責(zé)任編輯 郎晶晶)

      猜你喜歡
      詞目
      藏語傳統(tǒng)辭書詞目編排法探析
      中國典籍外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策略研究
      白編《近代漢語詞典》詞目補(bǔ)遺
      日語中“V1+V2型復(fù)合名詞”的分類
      ——基于《廣辭苑》從有無對應(yīng)動詞形角度
      《漢語大詞典》漏收宋代筆記詞目補(bǔ)釋
      《漢語新詞新語年編2003-2005》詞目年代研究——兼論《編年本〈漢語新詞語〉系列詞典部分詞目的著錄年代》
      試論雙語詞典的詞目詞與例證翻譯
      近代漢語詞匯研究與《辭源》修訂
      《辭?!贰掇o源》與《漢語大詞典》的區(qū)別
      岡崎次郎主編《現(xiàn)代馬列主義事典》
      德惠市| 泸溪县| 无锡市| 玉田县| 万源市| 阳原县| 汤原县| 彭州市| 新竹县| SHOW| 铁岭县| 长泰县| 呈贡县| 静海县| 宜城市| 阿鲁科尔沁旗| 遂平县| 南雄市| 牟定县| 西丰县| 定日县| 东乡族自治县| 承德市| 安图县| 锡林浩特市| 台安县| 津南区| 梅州市| 揭东县| 铜鼓县| 蚌埠市| 运城市| 瑞丽市| 凯里市| 乐业县| 安溪县| 邢台市| 丹巴县| 锦州市| 三亚市| 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