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 悅
幼兒園提倡開展豐富多彩的區(qū)域游戲,我認為可以從幼兒感興趣的生活游戲入手,讓幼兒共同參與設計游戲的題材、場景、材料的使用、角色分工,甚至是評價環(huán)節(jié),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不斷拓展游戲的玩法,使幼兒在玩中得到提升,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實現(xiàn)我的游戲,我做主。
本文結合“快來吃”燒烤店這一游戲的起名、建店、備貨、開張、經營的全過程,談一談在區(qū)域游戲中如何挖掘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
游戲是借助對現(xiàn)實生活的認知、理解,在假想的情景中模仿與再造實踐的活動,游戲的選擇要回歸幼兒的生活,實現(xiàn)生活化。和幼兒的生活體驗密切相關的、使幼兒感到親切、易于操作的游戲才能激發(fā)他們的游戲熱情。
我們在做主題活動“我們的社區(qū)”時,帶幼兒參觀了小區(qū)。當走到燒烤店門口的時候,有一個幼兒高興地說:“我媽媽昨天帶我來吃燒烤的!”這下子引發(fā)了幼兒們的討論。
我們班也開個燒烤店吧,肯定有意思。定好這個計劃,我請幼兒來給我們班的燒烤店取個名字。袁子洋首先發(fā)言:“叫羊肉串燒烤店,燒烤店有好多羊肉串!”“那還有好多其他菜也能燒烤呢,不光有羊肉串,不行不行?!敝熘ヶ┓磳?。“叫燒烤燒烤店。”張瀚宇說。教室里爆發(fā)出一陣笑聲。“好吃燒烤店!”“新疆燒烤店!”“不行,還有蒙古人也烤肉的!”“叫快來吃燒烤,讓大家快點來吃!”李佳瑤建議。幼兒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將大家起的店名寫在黑板上,讓他們舉手表決,同意用哪個店名就舉手,最后選擇票數(shù)最多的名字。最后“快來吃”高票當選,幼兒對這個店名很滿意。
“燒烤店”的游戲,就這樣定了下來!確立游戲題材后,通過幼兒自己想店名的過程,引導了幼兒對于燒烤店特點的分析和概括,發(fā)展了幼兒自主思考的能力。
給幼兒自主權,是幼兒能發(fā)揮自主性的有效途徑。以往區(qū)域游戲活動場景的創(chuàng)設,一般都由老師創(chuàng)設好了,然后讓幼兒進入游戲。能不能將區(qū)域游戲活動場景的設計、布置也交給幼兒自己做呢?我們進行了大膽嘗試,讓幼兒自己設計一個店鋪的樣式。其實幼兒要是參與到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來,很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們的店要建成什么樣子?”當我將這個問題拋給幼兒的時候,幼兒都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回答。于是我請大家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來收集燒烤店的樣式并帶來班級討論。第二天,幼兒帶來了反饋,有的燒烤店很簡單就只有一個招牌,有的燒烤店是新疆人風格,有的是蒙古風格?!拔覀円窃诿晒虐锩骈_店的話,我覺得會有很多人來吃燒烤吧。我就很想在蒙古包里面玩。”張思恩高興地說。在他的提議下,我們決定采用蒙古風格的烤肉店。
買一個現(xiàn)成的蒙古包不現(xiàn)實,一是經費不夠,另外場地也受限制。大家紛紛出主意:蒙古包的頂像個大傘,弄個大傘當屋頂就好啦,然后我們請幼兒在傘上用顏料畫上了蒙古花紋。
燒烤店的建立中,從幼兒參與設計、確立建設材料,再到建立完畢,全程由幼兒主導,教師只是作為支持者,為幼兒提供他們需要的物品。區(qū)域游戲場景的創(chuàng)設,有了幼兒的設計點子,且建設過程也讓幼兒參與,他們的熱情就被調動出來,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了激發(fā)。
幼兒是游戲過程的主角,教師應學會傾聽幼兒的心聲,不斷挖掘材料所提供的可以探究的元素,超越日常生活中條條框框的束縛,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能力和自我創(chuàng)造能力,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調動幼兒的主動性,靈活運用各種材料,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
燒烤店的店面初顯,幼兒便迫不及待地要去燒烤店玩了!燒烤店要開張需要準備什么呢?串串有哪些?可以怎么做?
經過充分討論,接下來就是幼兒們根據自己的想法,開始操作啦!有的幼兒去我們的小菜地拔來小青菜,用小剪刀把根部剪掉,放到小盆里洗干凈,一根一根地串起來。有的從家里帶來了胡蘿卜、蘑菇等,仔細地切片,間隔著串起來,好看極了。玉米也被他們直接拿來當作燒烤的材料,還有的幼兒找到野草揉碎,放到薯片桶里,當做孜然和胡椒粉。
有的幼兒找來彩色卡紙,在兩面畫上極其細致的魚鱗,用彩色的水彩筆畫成了五彩的魚。有的幼兒用橡皮泥捏出了螃蟹、大蝦,小心地串起來。還有的幼兒將五顏六色的海綿紙卷起來,變成各色香腸串。有的把家里的燒烤鍋也帶來了,說是要留在自助燒烤用。
幼兒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老師起的作用是盡可能多地注重材料的多樣化、材料的可變性和低結構性。幼兒在操作活動中,易受材料的暗示。因此,在操作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收集各類材料,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意和想象力。讓幼兒可以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明確提出:“幼兒園應多為幼兒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學習分工合作。”讓幼兒在遇到分工不明確而運作不靈的情況下,發(fā)揮主動性,重新建立新的分工合作,提高自己的能力。
“快來吃”燒烤店開張了,店里的人很多,大家都覺得很新鮮。玩了幾次后,有幼兒向老師提出:有的人是顧客,他也去串串,有的是伙計,他也去吃燒烤了!店里很多人,可就是經常上不來菜,有時候又沒有顧客。為了讓幼兒更明晰角色分工,又想到面包店的店員是穿工作服的,所以我們也在店里投放了服務員、伙計和蒙古族服裝,讓他們借由衣服來完成自己的角色。
誰來當什么角色,讓幼兒們自己商量,如果自己當老板怎樣才能吸引顧客?顧客點的菜怎樣讓伙計準備好?服務員怎樣滿足顧客的需求?怎樣才能做個文明的顧客?顧客怎樣點餐?點餐單如何記錄?結賬怎么算?這些都需要幼兒在游戲中不斷地溝通、交流、合作,才能順利地完成游戲。
教師放手讓幼兒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幼兒就能調動自己的主動性。燒烤店紅紅火火起來,每天人流不斷。
區(qū)域游戲的交流與分享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師幼、幼幼間的交流、互動、碰撞更容易打開教師和幼兒的思路,匯集有價值的信息,幫助幼兒汲取養(yǎng)料、積累經驗,建構認知,提升幼兒的游戲興趣和游戲水平。
游戲是幼兒已有經驗的表現(xiàn),經驗是幼兒游戲的源泉。幼兒借助已有經驗來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發(fā)現(xiàn)與建議,還原生活情境,并在此基礎上大膽想象、創(chuàng)新,形成新的挑戰(zhàn)。
經過一段時間,幼兒們漸漸地不來當顧客了,雖然很多幼兒很喜歡當老板、伙計和服務員,沒有顧客,也就沒有了動力,店堂里變得冷冷清清。有個幼兒說,我看到電視上經常有廣告,我們“快來吃”燒烤店也要做個廣告,這樣我們的客人就多了!做什么樣廣告?幼兒們集思廣益,最后大家決定弄個大廣告牌。幼兒利用廢舊紙箱,畫了一幅大大的宣傳畫,畫了誘人的魚和螃蟹串。不行,要是其他人不到我們班,他們就不知道了,我們還要拍個廣告。我聯(lián)系了一家照相館,照相館的人為我們的燒烤店拍起了小視頻。我們將視頻做成了宣傳片,到其他班級放映,其他班級的人也就慕名而來啦。
游戲之間的互相融合不應局限于本班級,這樣擴大了幼兒的交往面,也讓幼兒的自主思維得到發(fā)散,能夠更主動與人交往,尋求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幼兒自主游戲,自己拿主意,幼兒積極性特別高,參與性也強,是個不錯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