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華
摘 要: “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在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的應用,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課堂已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外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需要,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建設勢在必行。本文從本院現(xiàn)實情況入手,分析了本院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建設的必要性,結合理論提出了可行性構建方案,從構建原則到有效形式再到保障措施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獨立學院 翻轉課堂 大學英語第二課堂
一、引言
在2007年教育部提出《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后,全國各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我院經(jīng)歷了從普通的全院大學英語基礎教學,到分級教學,再到現(xiàn)在的基礎教學+興趣選修的教學模式改革,成功實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體”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索,體現(xiàn)了對學生自主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隨著“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的出現(xiàn),為進一步鞏固現(xiàn)有改革的成果,教師們開始了對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建構的探索。
翻轉課堂是通過對知識傳授和內(nèi)化的顛倒安排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師生的角色關系,顛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是傳授和吸收知識的核心部分[1]。在翻轉課堂中,教師不僅是課程內(nèi)容的傳授者,更是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學生從被動的吸收者轉變?yōu)橹鲃拥奶剿髡?;教學組織形式從“課堂授課聽講+課后完成作業(yè)”轉變成“課前自主學習+課堂協(xié)作探究”;課堂內(nèi)容變?yōu)樽鳂I(yè)完成、輔導答疑和討論交流等;技術起到的作用是為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探究提供方便的學習資源和互動工具;評價方式呈現(xiàn)多層次、多維度[2]。在課時要求上,課前至少是課堂的兩倍。這就要求我們建立管理科學、行之有效的第二課堂。
二、我院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現(xiàn)狀
我院整體情況是學生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對英語的學習感興趣的學生較少。我院大學英語實行大班教學,每個班人數(shù)在60人—100人。課時在改革后變?yōu)?8學時,減少了12學時。人數(shù)眾多,學時較少必然對課堂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更亟待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建設。我院現(xiàn)階段的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形式主要是幾個相關競賽——大學英語閱讀寫作競賽、口語競賽和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雖然現(xiàn)在確立了各大賽的負責老師,但是沒有形成專門的第二課堂體系,各比賽組織形式比較隨意,僅僅是組織報名、參賽、公布結果,沒有相關的培訓和指導。因為重在比賽,對于基礎一般和較差的學生,完全不能調(diào)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面向范圍太窄,不能滿足所有個體的需求。此外,沒有建立對第二課堂的考核制度,既沒有開發(fā)可共享資源又沒有對第二課堂實行的保障措施,可以說我院大學英語的二課堂建設還處在空白階段。
三、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建構的理論依據(jù)
(一)輸入輸出假說
Krashen(1982)認為單純地主張輸入是不夠的,學習者需要的是“可理解輸入”。Krashen把這種情形表述為“輸入假說”,認為輸入必須包括“i+1”。即如果習得者目前的語言能力為i,那么,語言輸入需要略高于i,即i+1,而且這種i+1的輸入必須在意義上是可以理解的。他認為語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通過大量略高于學習者目前語言能力i的可理解性語料(i+1水平的語料)后自然習得的[3]。
Swain1986年在吸取了Krashen輸入假說的基礎上,經(jīng)過長時間的法語浸潤式教學實踐后提出了輸出假說。她認為輸入時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在輸入后還必須有大量可理解性輸出練習,以助于學習者檢驗目的語語法結構和詞匯、語用使用的得體性;促進語言運用的自動化,從而有效促進二語習得[4]。
在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構建中,教師應該提供大量的語言學習資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既要夠量又要突出層次性,以達到不同水平學生的可理解程度,即保證所提供資料的“可理解性”,激活學習者大腦中的習得機制,促進語言的自然習得。在此基礎上還要創(chuàng)造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提供盡可能多的語言輸出機會,通過語言實踐和反饋促進語言能力的鞏固和語言運用的自動化,從而彌補傳統(tǒng)課堂的不足,豐富教學內(nèi)容,滿足個體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目的。
(二)建構主義學習觀
建構主義的教學策略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第一,建構主義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職責不是直接傳授知識,而是作為向?qū)Оl(fā)揮組織協(xié)調(diào)指明方向的作用,新知識是由學生通過與環(huán)境或他人的互動建構并內(nèi)化。第二,“合作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互動合作和師生互動協(xié)作共同探討協(xié)商解決問題,資源共享更有利于知識的構建。第三,強調(diào)對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在設計好的特定語言情景中,學生能更好地獲取新知識。第四,提倡借助多種信息化資源。通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多感知途徑支持學習者完成意義構建和知識內(nèi)化[5]。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強調(diào)課后學習的自主性,在第二課堂建設中,我們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活動參與的主體,教師主要起指導監(jiān)管作用。學生在活動中與他人互動交流,充分利用語境將所學到的語言知識加以運用,彌補傳統(tǒng)課堂互動和實踐機會少的不足。在大量接觸原汁原味的素材后,學習者檢驗自己的外語水平與目的語的差距,自主更正和內(nèi)化吸收構建知識體系。
四、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可行性建構探析
鑒于我院大學英語教學的總體情況,為了進一步鞏固改革成果和優(yōu)化完善第二課堂的建設,達到利用課外時間強化傳統(tǒng)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真正滿足學生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求。筆者對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構建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構建的原則
首先,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有效延伸和補充,必須彌補第一課堂的不足,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成果豐富第二課堂。在提供資源師要講究資源的時效性、趣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在組織理解性輸出活動時,要注意活動的實際運用可能性,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參與者學以致用,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第二課堂活動。
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就必須提供能滿足各層次英語水平學習者需求的資源,盡量體現(xiàn)資源的層次性以供選擇。資源的提供要考慮到學生興趣和學習目標的不同,對各類資源進行分類,比如:旅游英語、商務英語、物流英語、計算機英語等與學生所在專業(yè)相關的英語;還有與考試相關的過級英語、考研英語等。資源的多元化給學生充分發(fā)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選擇性。
再次,第二課堂活動要有組織性、計劃性,要統(tǒng)籌規(guī)劃,從負責人認定到時間地點的安排,經(jīng)費的來源,獎勵措施和具體實施方案都要有詳細的策劃書,形成完整的第二課堂體系,建立語料庫,并且要把第二課堂納入學生和老師的考核系統(tǒng),保障第二課堂的實際效果。
(二)有效形式探索
基于我院的實際情況,在保留原有幾個競賽的基礎上,可以探索更多的有效形式完善我院的第二課堂。
1.大學英語資源庫
建立英語資源庫的目的是給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提供豐富的可再利用資源,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個體需求,達到資源共享。英語資源庫既包括網(wǎng)絡資源又包括書籍資源。建立網(wǎng)絡資源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開發(fā)專門的大學英語第二課堂語料庫APP,APP上的資源可以分成以下幾個模塊:
2.英語協(xié)會
我院現(xiàn)有的“語翔英語協(xié)會”只偶爾負責某個英語活動的策劃,沒有明確的分工,也沒有面向所有英語活動。英語協(xié)會應該作為組織管理學生第二課堂的服務機構,在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中有明確的分工合作。與負責老師一起跟學院領導進行協(xié)商,組織學生參與,制定管理措施和參賽規(guī)則,告知學生各類活動的時間地點、程序等。
3.英語角
英語角是指未提高英語口語水平而進行的一種英語口語練習活動,主要通過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模擬真實場景,確定活動主題,為學生提供口語交流的實踐機會[6]??梢圆捎冒嗉壿喠髫撠熤曝撠熁顒拥陌才?。英語角的形式除了傳統(tǒng)的地面口語角外,還可以開發(fā)網(wǎng)絡英語角,如以建微信或QQ群的形式,邀請所有感興趣的師生進群,提前公布話題,固定時間,一般安排在周末的晚上[7]。每期指定負責老師,適時提供引導以確保交流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如果邀請外籍教師參與將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網(wǎng)絡口語角對于在傳統(tǒng)英語角不敢開口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不用害怕犯錯造成的困窘,也可以幫助克服害羞心理。
4.英語講座
英語講座可以邀請外籍教師就中西文化舉行跨文化知識講座,介紹英語國家社會習俗及禮儀、宗教信仰、人生觀、價值觀鄧美容,重點強調(diào)中西文化的差異??梢允潜驹豪蠋熅蛯W生感興趣的問題比如考級,考研進行指導,還可以是與英語有關的學術報告。經(jīng)常舉行英語講座,既可以增強學院的學術氣氛,又可以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
5.外語文化藝術節(jié)
外語藝術節(jié)顧名思義是與外語相關的各類藝術節(jié)目。語種可以是日語、英語等其他外國語言,內(nèi)容包括相聲、小品、歌曲、話劇、辯論賽、聯(lián)誼舞會、夏令營等用英語表達的各類節(jié)目。形式的多樣性能使藝術節(jié)面向全體師生,讓每個學生都找到感興趣的參與點。這種每年一度的外語文化節(jié),能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和教師對外語教育學的積極性。由教師和英語協(xié)會共同負責策劃,制訂詳細計劃,設置獎項,納入師生考評[8]。
(三)實施保障
首先,作為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要參與群體的活動,在整個項目的推進實施中要獲得學院領導的支持,組織老師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提供相應的資金、配套設施、活動場地。其次,對于教師,要將第二課堂活動的組織和指導計入工作量,顯示對老師勞動的尊重和重視,同時也要有相應的獎勵,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在多種活動中,允許老師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活動,形成固定的活動策劃組,利于活動經(jīng)驗的積累和連續(xù)開展。再次,對于學生,要將第二課堂的參與納入期末考評,可以占期末成績的多少百分比,也可以采用學分制,某個活動是多少學分,一個學年要修滿多少學分。同時有物質(zhì)獎勵、頒發(fā)證書進行表彰等獎勵措施,以確保第二課堂的實際成效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五、結語
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形式的多樣性和廣泛性能激發(fā)各層次英語水平的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其有效開展必然能彌補第一課堂的不足,不但能鞏固外語基礎知識,還能全面提高其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擴大參與者的知識面,開闊視野。對于整個學院,既活躍外語學習氛圍又帶動學習風氣朝自主和創(chuàng)新方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靜.“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構建探析[J].黑河學院學報,2018(2):130-131.
[2]楊寧,林麗征.翻轉課堂教學理念下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新課程設計與實施[J].中國遠程教育,2015(3):159-161.
[3]Krashen,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New York:Pergamamon Press Ltd.,1982:26.
[4]Swain, M.. The Output Hypothesis: Theory and research. In E.Hinkel(Ed.), Handbook on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5:471-483.
[5]王建穎.信息化背景下大學英語視聽說多維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思考[J].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07-109.
[6]楊敏.克拉申的輸入假說理論對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建設的啟示[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8):133-135.
[7]寧見紅.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建設[J].貴陽學院學報,2013(2):56-59.
[8]謝美清.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多元化體系模式建設芻議[J].職教論壇,2010(1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