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沈璐 Illustrated by Shen Lu 文/小白 Text by Xiao Bai
過去,東北大多數(shù)人家都靠生爐子取暖過冬,學校也不例外。教室大,爐子小,坐久了仍會腳凍得癢癢的,手也紅紅的。這時,小朋友最盼望的就是下課,在太陽充足的操場上,跑跑跳跳,一會就暖和了。
入冬后,總有小朋友從家里帶來一條中間套了膠皮管子的,又粗又沉的大繩。于是一下課,孩子們一窩蜂地圍住拿繩的同學。跳大繩,可以說是東北孩子在冬季里,非常喜愛的游戲了。
跳大繩時,眾人排成一隊,一個跟一個,依次跳。一般開始時節(jié)奏較慢,后來搖繩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一些跟不上的人,只好逐漸退出,剩下的“武林高手”就開始玩兒起了“花樣”。
跳大繩的花樣很多,“串花”“單步”“蹲跳”“翻跟頭”等等,學校里跳得最多的是“花邊”,就是從繩子的一側,一邊起跑到繩子的中間,一邊找準時機,迅速跳到繩子的另一邊。走邊的速度必須要快,還要會看時機,很考驗“身手”。
有時,孩子們都想跳,就沒有人搖繩了。于是只好立下規(guī)矩,先選兩個人搖繩大家跳。在跳的過程中,誰跳壞了,就被罰下場去搖繩。眾人玩時排成一隊,一個跟著一個,依次跳。
只見繩子在搖繩的人手里像彩環(huán)似的飛舞,繩子打在地上不時發(fā)出“啪啪”的聲音,卷起陣陣塵土。繩影閃閃,孩子們就在這繩影中,一個接一個穿著串兒使勁兒鉆過來,跳過去。跳大繩消耗體力很大,沒一會兒孩子們的小臉蛋兒全都紅撲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