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光川
摘要:在初中教學課堂上充分地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便是開展初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合作學習的延伸及探討。在采取生物教學中,初中學不僅掌握了初中生物教學里規(guī)定的大綱內容,同時在溝通交流上與團隊合作上都得到了提升,也給學生的綜合素質打下了堅實基礎。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合作學習
引言:
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其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能力,指導學生正確構建生物學習的體系,使學生在認知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方面產(chǎn)生較多的不同形式等。生物教學中,利用合作教學形式,促進著我國初中生物教學的改革。相比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已無法滿足初中生物學習中的需要,從而抑制了學生對學習生物的的積極性,降低了主動性。筆者選擇合作學習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利用作為研究對象,對教育事業(yè)的研究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1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1.1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我國教育改革事業(yè)在近幾年不斷加強力度,教育的工作中出現(xiàn)了很多的新鮮、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想。在初中教育體制里初中生物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中生物教學方法改革方面要加強,才能有效地提升推進初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利用合作學習的形式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認識的新教學體制的改革帶給他們的改變。教育體制改革是初中生物教學方法中的體現(xiàn)形式,唯有把新型教學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教學改革才能得到推進。
1.2初中學生學習需求的滿足
現(xiàn)代的初中學生和以往的學生大不相同,當下的學生在科學方面有他們自己獨特的意見與需求。他們不僅想通過生物學習讓自身的眼界更開闊、利用生物學習認識廣大的生物世界;學習的過程當中還提高了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正確的學習方式。為此在進行生物教學過程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手段,既滿足了學生的學生需求同時也讓學生掌握了生物學科中的精彩部分。
2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2.1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明確合作學習責任
開展合作學習的方式,初中生物教學中要針對學生具體情況采取合理的分組。分組的階段,老師在學生的學習水平及生物教學的內容上進行劃分,可依照學生的能力、興趣、性格等因素進行分組。讓學生在生物合作學習中進行優(yōu)勢互補,確保小組內的都有學習能力強以及能力低的學生,這樣才能在合作學習中起到互相幫助、互相補充的效果,給學生日后的學習發(fā)展起到推進作用。此外,老師要正確指引學生每個人在合作學習中的義務,他們在合作學習中都扮演的不一樣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學生在得知合作學習中自己將要做的任務時,合作學習便發(fā)生作用,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顯微鏡的學習中,教師先對學生的生物水平采取簡單的小測試進行掌握。然后,對學生采取分組,保證小組人數(shù)在4-6人之間。一般情況下,小組成員分為使用顯微鏡能力高的學生及對顯微鏡掌握不太熟悉的學生還有顯微鏡理解相對較差的學生,采取這樣的分組更具貼合實際。教師針對每位學生情況布置身份,例如小組的發(fā)言者、小組的組長、信息員和記錄員等不同角色。
2.2選擇適合的合作學習內容
在進行實施初中生物教學合作學習過程中,需選取符合標準教學的選材以及學習的學習任務。依據(jù)教學選材的內容,初中生物教師選擇一些具備實踐性及象征性的問題采取討論,需注意的是選擇與實際情況相符的問題,避免超出學生思維的一些問題。老師把教學的內容與實際生活情況、實踐相融合,利用生物學科中的特點使生物課堂趣味化,體現(xiàn)了生物教學在運用合作學習時充足地反應出生活及科學的價值。不但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成效性,還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
2.3采取多樣化的合作學習方式
伴隨著我國初中改革事業(yè)的大力落實,人們發(fā)現(xiàn)學生成績雖然重要,但讓學生養(yǎng)成了學習好習慣,培養(yǎng)了興趣,在學習中不僅親身感受到了快樂對他們日后的發(fā)展也起到了作用。初中是接納新鮮事物、新想法的時期,老師要依據(jù)他們自身的優(yōu)勢,看到學生身上的缺點,利用好這一特點,將每個人的情況有效地運用到實際教學中。與此同時,老師把現(xiàn)代的科技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例如加入視頻、音頻以及圖片等多種形式,不僅提升了課堂的樂趣性,同時也開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潛力,增加了學習的主動性。利用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學習,不但增加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增進了情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效。
2.4堅持“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原則
“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是初中生物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堅持的原則。老師在生物教學中要讓學生發(fā)揮出自身的主體性,調整好自己與學生之間的正確關系。進行合作學習中,由于學生在理論方面欠缺,相對高深的生物知識做不到正確的判斷,便會使學生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然而在這個時期,老師要針對不同學生采取合理的辦法進行疏導及指導,達到他們對知識的渴望,這樣才能讓學生更輕松地理解理論知識。
2.5把合作學習延伸至課外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生物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連。為此,想要學生對生物知識能夠掌握并有效地了解到,老師不僅要在課堂上進行合作學習之外,還應該在課下開展活動,讓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下進行活動時,讓學生共同參與其中,一起完成活動并加以討論并總結。比如,在完成對蚯蚓飼養(yǎng)觀察的這項實驗中,不能單單讓學生只對蚯蚓進行簡單的了解。為此,老師可以帶領學生采取課下觀察蚯蚓的具體活動。與此同時,學生之間可以選擇自由組合成各個小組,把蚯蚓的身體形態(tài)、生活習性仔細觀察并探討。最后,小組在討論中得出他們眼中以及觀察到的蚯蚓情況,通過這樣的活動加深對事物以及知識的拓展。
3結語
總之,生物教學是初中教學中的最基本時期,也是學生的一堂必修課??上攵踔猩锝虒W意義巨大,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要時刻注重學生的核心地位。在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操作時,合理地分配小組成員,讓每個人都發(fā)揮其作用,讓學生在合作共同研究的過程中獲取自己的知識點以及找到興趣點,為學生未來的成長道路上起到堅固的根基作用。
參考文獻:
[1]任雪潔.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02:127-129.
[2]陳華杰.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3]王麗星.小組合作學習在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
[4]魏菊萍.淺論制約初中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開展的因素[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