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國輿論對“后印象派”的闡述
      ——兼論民國畫壇的市井江湖化

      2018-12-30 12:27:58
      中國美術(shù)館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市井黃賓虹印象派

      只要是了解一些西方美術(shù)史的當代中國人,現(xiàn)在基本能分清楚莫奈、馬奈、塞尚等,也能知道“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是兩碼事。但20世紀前中期的中國美術(shù)家并不能分得清楚,且往往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來理解、運用西學知識,這種現(xiàn)象在當時的中國非常普遍,甚至廣泛存在于經(jīng)濟、政治等領(lǐng)域,比如按照西方社會的發(fā)展過程,啟蒙思想轉(zhuǎn)化為民粹主義和社會主義應當是一步步地完成,但在各種西學思想交織往復下的近代中國,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與法國式啟蒙主義的傳入幾乎同步,而中國知識分子甚至可以跳過法國啟蒙主義思想,直接接受馬克思主義。1選取“后印象派”“后印象主義”“后期的印象派”等為關(guān)鍵詞,也恰恰是因為當時的中國藝術(shù)家并沒有完整地經(jīng)歷過西方藝術(shù)的發(fā)展過程,即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新印象派再到后印象派。但在中國,藝術(shù)家不管是思想激進的,還是保守的;理解正確的,還是偏頗的,都頻頻使用“后印象派”這一概念,而當時的報章雜志對這一現(xiàn)象也高度敏感,就此問題刊載了數(shù)量可觀的美術(shù)批評,這就說明當時的美術(shù)界使用“后印象派”相互攻訐,其影響已經(jīng)超出了美術(shù)界自身的問題,在社會上形成了輿論熱點,受到廣泛地關(guān)注。

      本文以上海《申報》為研究對象,蓋因上海開放程度最深,文化也最為活躍,同時,《申報》的出版時間之長,影響之廣泛,是同時期其他報紙所難以企及的,在中國新聞史和社會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且與其他報紙相比,比如天津的《益世報》,《申報》中對于“后印象派”的文論,論點多樣又涇渭分明,非常適合取樣分析??傮w而言,《申報》中有關(guān)“后印象派”的文論,并沒有所謂的論戰(zhàn),都是各說各話,在自己的思想框架下,解釋“后印象派”,進而闡明自己的觀點是合法、合理、合情的,雖然在今天看來,這當中的大多數(shù)文章屬于主觀臆想,甚至是情緒化的,但若能基于當時中國美術(shù)所面臨的問題,也就能理解、同情前人何以有如此的邏輯,也就能更明晰地看到20世紀中國美術(shù)的面貌。

      由介紹,再傳播,進而融合,最終創(chuàng)造。這種遞進發(fā)展,是任何一個與本土文化共生的外來文化所必須經(jīng)歷的演進過程。在20世紀的中國美術(shù)界,不乏有前賢巨擘如劉海粟、呂澂、豐子愷等,致力于向中國大眾普及西方現(xiàn)代藝術(shù)的基本要義,從早期書籍有如陳樹人的《新畫法》(1912)、姜丹書的《美術(shù)史》(1917)、王洋洋的《洋畫指南》(1918)、劉海粟的《西洋風景畫史略》(1919)、呂澂的《西洋美術(shù)史》(1922)、豐子愷的《西洋美術(shù)史》(1928),再至30年代以后,公眾與美術(shù)界對于西洋畫的熱情被推至一個高點,出現(xiàn)了大量的西洋藝術(shù)書籍,但隨著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經(jīng)過十四載的浴血奮戰(zhàn),中國藝術(shù)的發(fā)展方向業(yè)已改變了。正如張道藩所說:“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思想,已不適用藝術(shù)家,應該把握住抗戰(zhàn)建國的偉大時代,創(chuàng)造出驚天動地、振奮人心的杰作。”2于是,包括“后印象派”在內(nèi)的西方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藝術(shù),在中國遂進入到一個持續(xù)的衰退當中,直至改革開放以后,方才復蘇。

      這些出版于20世紀初至40年代之間的西洋藝術(shù)專著,旨在向大眾及學子傳遞西洋畫的演變過程,也就是西方畫學的體系。而同時期的報紙雖然也向大眾普及西方文藝的基礎(chǔ)知識,比如中堅的《現(xiàn)代畫壇兩大健將》、劉海粟的《游歐通訊》等。同時,也有明確要求區(qū)分傳統(tǒng)書畫與西方藝術(shù)源流,不應強作解釋,隨意附和的聲音——“書之歷篆隸,經(jīng)漢魏,進于真書,畫之有立體派也,印象派也,亦各存其面目,煞費多人之探討而求近似焉”3。然而,報紙作為重要的大眾媒介必然更多地立足于中國國民,著眼于本土文化,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在“西方的沒落”和“東方文化救世論”的影響下,發(fā)端于清末民初的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得到發(fā)展4,而美術(shù)界則關(guān)注中西藝術(shù)趨同的話題,也就是“后印象派”以后的西方藝術(shù)正朝著“寫心”的方向發(fā)展,比如:“中國圖畫,極尊重個性,類似西洋后期印象派,故凡以摹擬古作,刻肖自然,為能者不入妙品。所謂大家,必不入一家,而自成一家,自有具體想象,自有面目神體,始能垂大名于千古。”5而在此認知的基礎(chǔ)上,一些中國知識分子還進一步地提出不用再學習西洋藝術(shù),并且可直接取法明清文人畫,如“已故清道人之書畫冠絕一時。此圖系用大篆筆法,清奇蒼古,不同凡響,近世西洋畫盛倡印象派、后期印象派,較之我國之畫,相差尚遠,不當以清道人之畫為法耶”6。更有甚者,想當然地將油畫家的師承關(guān)系接到文人畫上,如“丁衍鏞先生繪畫與其說是西洋最近的作風,不如說是最近的中國畫作風,因為他的作品非常的活潑、奔放、不羈,本來法國印象派畫是受東方畫影響,尤其是后期印象,丁先生的畫有人說和法國馬蒂斯相近,實則不是丁先生學馬蒂斯,而是馬蒂斯受東方畫的影響也,我的意見如此不知丁先生以為何如”7。

      上述引文的作者顯然對西方現(xiàn)代藝術(shù)的發(fā)展及其特殊性缺乏了解,都是站在傳統(tǒng)文藝的角度,用“六法”“三品”揣摩“后印象派”,稱之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甚至略顯盲目的文化自信,也不為過。然而,只要簡單地觀覽一下《申報》中的相關(guān)文章,就會發(fā)現(xiàn)大到文人雅集,小到面人糖人,當時的人們頗愛給某某人、某某物貼個“后印象派”的標簽,如“雖然在精致上面說來,是夠不上捏粉人者的產(chǎn)品,然而我人若以20世紀的眼光看來,吹糖者的產(chǎn)品,色澤單純,線條粗整,輪廓雄偉,似乎倒頗有些兒所謂后期印象派的風味”8。此類語句尚有很多,雖然孤立地看待這些文論,并無太大的意義,但是若結(jié)合明清文人畫的江湖市井做派,則在“后印象派”的助長之下,遂能將亂涂亂抹的胡亂畫畫合情合理合法化,何謂江湖、市井,用黃賓虹的話,即“用力無法便是江湖,不明用力之法便是市井”,“無力就是描,是涂,是抹”。9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基本功的涂抹。俞劍華有一篇游記,雖屬戲謔,但可以直觀地反映這一問題:

      正墨飛筆舞之際,徐志摩至。旁觀不覺技癢,乃奮筆畫一大卉形,久久不能續(xù),余遂就之改為花盆架,架上一盆,盆中老梅一株,探枝下垂,伯鴻題曰:子淵海粟公展劍華作畫于吾家。志摩試筆寫□,劍華就之改成,即歸志摩藏之。陸費逵志,一時咸拍手笑樂,嘆為得未會有。志摩興到,又畫一物,似葫蘆而三節(jié),咸莫名其妙。志摩云:“此乃佛坐于蒲團之上?!北姀痛笮Γ嗄司椭淖魈杳廊?,頗似后期印象派所畫。10

      文人雅集自古就有,隨意畫兩筆,以助眾人興致,并無不妥,徐志摩有沒有專門習畫的經(jīng)歷,已無法考證,但至少徐志摩不曾自稱畫家,也不曾涂兩筆就去賣錢。然而,自清代以來,不研習畫學畫論,不勤練筆墨,還能自稱文人畫家的問題愈發(fā)地嚴重,黃賓虹曾說“后人購一部《芥子園畫譜》,見時人一二紙畫,隨意涂抹,已覺貌似,作者既自鳴得意,觀者亦欣然許可,相習成風,一往不返”11。所以,當徐志摩胡畫一通后,俞劍華添兩筆,然后還能稱之為“后期印象派”,也恰恰能體現(xiàn)當時的社會風尚,而這種風尚與明清文人畫的江湖市井化,可謂一脈相承,簡言之,就是給中國美術(shù)長久以來的文人畫積弊,找了一個“洋”靠山。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所有批判“后印象派”的文論中,并不見論說塞尚、凡高、高更等人畫得好不好,哪里畫得好或哪里畫得不好等理論、技法方面的評論、批評,而是全部針對市井江湖化的中國畫家——在尚未具備技法基礎(chǔ)之前,就一味追求新潮,并將亂涂亂抹作為藝術(shù)發(fā)展的方向。比如,1934年1月19日,鄭伯奇以華尚文為筆名,發(fā)表了一篇陪同兩位藝術(shù)家參觀的散文,并引用美術(shù)家M的話,表達了對中國畫家的不滿:

      部分地去看,也有好的地方,但全體卻完全沒有統(tǒng)一調(diào)和。作者也許自命為什么印象派,未來派呢。中國的洋畫,基礎(chǔ)工夫還沒有做好,便有人出來提倡歐美的最新流派,因此后學不免走入歧途了。12

      還有如《申報》記者在參觀完俄國畫家茄爾梅高夫的畫展后,也將矛頭直指中國畫家:“吾國西洋畫家之急急求新,高攀后期印象派者,觀此當能自退猛省藝術(shù)之不可速成也。”13如果說上述作者的言論尚屬于平心靜氣,就事論事地規(guī)勸學子不要誤入歧途,那么上過一年上海美專的著名兒童文學家張?zhí)煲?,則是極盡諷刺之能事,他所作的美術(shù)評論不多,有關(guān)“后印象派”的文論,只有《看了西湖藝專四展以后》《后期印象派繪畫在中國》《士林秘笈》三篇,其主旨均是指責中國的“后印象派”們“只要顏料刷得起勁就行,輪廓可管不著”。14但張?zhí)煲砟芨用翡J地指出中國畫家追求的“后印象派”,與文人畫積弊之下的江湖市井作風的關(guān)聯(lián),只是措辭更加激動:“這是一種極端的個人主義的藝術(shù)。中國人既然想脫開圣賢之徒的八字腳文化的束縛,而唱一種從洋鬼子那兒學來的摩登的小白臉文化,唱個人主義,當然很容易地接受了這種藝術(shù)。”15

      可見,在將整個清代、民國文人畫,與“后印象派”相關(guān)聯(lián)后,就可以較為明晰地看出很多民國知識分子,為什么在鞭笞“后印象派”的同時,也在責罵文人畫,如:

      他若是說“近于石濤八大”,你便可以想到是用油畫筆在宣紙上隨便抹幾筆的,樹不樹、人不人、山不山的大寫意;他若是說“出入四王,上窺大癡”,你便可以想到是用了王石谷或王麓臺……的幾張稿子,鋪在紙底下,必恭必謹、亦步亦趨,他若說是“和西洋的后期印象派,未來派相似”,你便可以想到他是形狀色彩構(gòu)圖都不曾研究,只盲目地將顏色亂涂在畫布上,要是裸體那就是九分九像鬼一厘不像人的怪物,叫人看了毛骨悚然,這都是從反面著想的。16

      而在這種輿論壓力下,還可以看到一些藝術(shù)家,如謝公展,在被貼上此類標簽之后,就極力地與江湖市井畫家劃清界限,為自己所追求的“大寫意”“后印象派”洗白:

      十幾年來,自己研究是抱定這主張,教人時也是抱定這主張,不過對于初學畫的方法,以為無論中畫西畫,總先要把各種畫體(例如植物動物等)的部分,和入畫的方法與透視的理由探討清楚,要能切實應用、切實記憶,工整的要能畫,方才可以漸漸談到國畫的“大寫意”和西畫的“新派畫法”,倘若這種基本練習尚不能合法便要忙什么“大寫意”,什么“后期印象派”,必至于弄成一種“蠻野”“粗浮”的惡劣習慣,不是“美術(shù)”是“丑術(shù)”了。17

      由此可見,民國美術(shù)界對于“后印象派”的文論,并不是單純的理論批評,或西方美術(shù)史的批評,甚或是作者對于西方現(xiàn)代主義藝術(shù)的偏見,這些文論實際是建基于中國文化之上的問題,是傳統(tǒng)的文人畫積弊的一種延伸。所以,通覽這些貶斥“后印象派”的言論,不管有多激進、偏頗,都是對時俗的批評,正如美國戲劇家尤金·奧尼爾(Eugene O'Neill)所說:“新藝術(shù)成為一時風尚之后,盛極必衰,印象派便是其中一例?!L尚’之所以使人討厭,在于不懂藝術(shù)的人,也來冒充藝術(shù)家。此不獨戲劇為然,他種藝術(shù),也是如此?!?8

      因此,若我們充分考慮到這些問題,則不難理解徐悲鴻、李毅士敵視“后印象派”,不過是指桑罵槐地針對中國藝術(shù)上長久以來的積弊,而這種邏輯也在黃賓虹的身上有所體現(xiàn),在他的繪畫史著作中,是基本肯定“文沈”“四王”的筆墨,有所繼承,有所發(fā)展,但在黃賓虹的美術(shù)批評中,他卻指責明清文人畫大家的筆墨——“以四王為甜俗,文、沈、唐、仇、石谿、石濤皆以為開市井、江湖之惡習而不之重”,而其態(tài)度之所以會有如此之差別,就是因為憂慮后人偷閑不鉆研,“汲汲求生辣簡筆逸品之畫”19的江湖市井做派。所以,可以明確地說,徐悲鴻與黃賓虹的批評邏輯是異質(zhì)同構(gòu)的,而這也正能解釋,為什么“反文人畫”的徐悲鴻會挽留黃賓虹這樣一位傳統(tǒng)的文人畫家來北平藝專教理論課。需要提一句的是,徐黃二人的私交很好20,不僅在對待中國藝術(shù)的市井江湖化問題上,具有相同的批判思想,甚至在厭惡北平國畫界的情感上,黃賓虹也與徐悲鴻有一比,倘若徐悲鴻認為自己在1947年的三教授罷教中的表現(xiàn),是“我行我素”21,那黃賓虹的做法,就是“不聞不問”——“仆(作者注:黃賓虹)來北方,筆墨全不與人,風雅之士,多入仕途,仆慵于走訪費時,與避居亦不合,來索畫者亦卻之。其余耆舊科名中人,只愛四王、吳、惲之皮毛畫?!?2這種不滿北方學風、畫界風氣的言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黃賓虹的書信中,而且往往伴隨著伺機南歸的期盼,與師友們“嘮叨”了很多年。但由于種種的歷史原因,直至1948年才成行,以至于相關(guān)研究一旦論述到黃賓虹離開北平的話題時,往往與1947年的國立藝專三教授罷教事件相聯(lián)系,與徐悲鴻對待北平國畫界的高壓政策相聯(lián)系,這是無根據(jù)的臆想,實際上,黃賓虹離開北平的重要原因,恰恰是因為不喜歡江湖市井化的北平國畫界——要不是因為實在走不了,我早就不跟你們玩了。

      注釋

      1.金觀濤、劉青峰《中國現(xiàn)代思想的起源——超穩(wěn)定結(jié)構(gòu)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變(第一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373-374頁。

      2.1940年5月20日,張道藩在中央政治學校參觀梁又銘抗戰(zhàn)畫展時的題詞。

      3.枕綠《草書草說》,《申報》1936年2月5日第5張第17版。

      4.詳參鄭大華《民國思想史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40頁。

      5.胡延齡《中國圖畫史述略(續(xù))》,《申報》1923年7月15日星期增刊第3版。

      6.《清道人畫柏》,《申報》1925年1月1日元日增刊第24版。

      7.應鵬《參觀兩展覽會后的幾句話(一)》,《申報》1927年6月5日本埠增刊第5版。

      8.周賢《吹糖的藝術(shù)家》,《申報》1937年3月30日第4張第13版。

      9.上海書畫出版社、浙江省博物館編:《黃賓虹文集·書信編》,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頁。

      10.俞劍華《伯鴻夜宴記》,《申報》1928年12月1日第5張第19版。

      11.上海書畫出版社、浙江省博物館編:《黃賓虹文集·書畫編(上)》,第143頁。

      12.華尚文《松江半日記》,《申報》1934年1月19日第4張第15版。

      13.《俄畫家茄爾梅高夫展覽會紀》,《申報》1921年10月23日第4張第14版。

      14.張?zhí)煲怼犊戳宋骱噷K恼挂院蟆罚渡陥蟆?934年3月16日第5張第19版。

      15.張?zhí)煲怼逗笃谟∠笈衫L畫在中國》,《現(xiàn)代》月刊1933年8月1日第3卷第4期,見《張?zhí)煲砦募罚?0),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頁。

      16.齋男《看了五六個展覽會以后》,《申報》1928年1月9日本埠增刊第3版。

      17.謝公展《對于改造國畫的意見(五)》,《申報》1923年8月23日第2張第8版。

      18.蔡雪《美·現(xiàn)代劇作家奧尼爾》,《申報》1946年11月18日第3張第11版。

      19.上海書畫出版社、浙江省博物館編:《黃賓虹文集·書信編》,第19頁。

      20.黃賓虹與黃居素書:“適以南來舊友接長藝校,因有歐美學者來肄業(yè)中畫,約有擔任理論,監(jiān)不能辭?!毙胖?,黃賓虹稱徐悲鴻為舊友,徐悲鴻也極力挽留想南歸的黃賓虹繼續(xù)任教(詳見上海書畫出版社、浙江省博物館編《黃賓虹文集·書信編》,第248頁)。1948年,黃賓虹終究是離開北平,并定居蘇南,此時,徐悲鴻仍然想請黃賓虹回學校,可見二人私交不一般(見王震《徐悲鴻文集》,上海畫報出版社2005年版,第207頁)。

      21.王震《徐悲鴻文集》,第152頁。

      22.上海書畫出版社、浙江省博物館編:《黃賓虹文集·書信編》,第134頁。

      猜你喜歡
      市井黃賓虹印象派
      黃賓虹《致昂青信札》
      「印象派畫家」金農(nóng)
      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 09:38:40
      燦然一燈——再讀黃賓虹筆記一則
      《清明上河圖》:市井千秋一幅畫
      印象派畫家啟發(fā)了我
      市井繁華桃花塢
      淺析黃賓虹入蜀畫作
      大眾文藝(2017年2期)2017-03-13 13:50:42
      印象派大師
      今日文摘(2017年3期)2017-02-23 20:02:12
      市井人語
      僑園(2016年8期)2017-01-15 13:57:33
      市井人語
      僑園(2016年5期)2016-12-01 05:23:55
      东方市| 白银市| 昔阳县| 镇赉县| 平安县| 辽源市| 呈贡县| 宝坻区| 周口市| 宁武县| 怀柔区| 郓城县| 迁安市| 酒泉市| 固始县| 冀州市| 耒阳市| 女性| 青田县| 班玛县| 武义县| 白朗县| 霞浦县| 广安市| 望谟县| 阿合奇县| 乐安县| 若尔盖县| 侯马市| 林甸县| 邢台市| 博野县| 安达市| 泽库县| 大安市| 陈巴尔虎旗| 金华市| 乐都县| 康平县| 彭泽县|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