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春 王 倩 宋曉霞 陳 輝 張津京 雋加香 沈新芬
(1上海市農業(yè)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國家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201400;2金山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上海201500)
雙孢蘑菇輪枝霉菌又名褐斑病、干泡病。病原菌有二種:一為菌生輪枝菌(Verticillium fungicola),異名為馬氏輪枝菌(Verticillium malthousei);另一種為蘑菇輪枝菌(Verticillium psalliotae);均屬真菌門,半知菌壓門,絲孢綱,絲孢目,叢梗孢科,輪枝霉屬。研究表明菌生輪枝菌能夠侵染其他擔子菌,而雙孢蘑菇被認為是其主要侵染宿主。2001年,荷蘭因此病害,損失達3億歐元。據(jù)估計,世界范圍內,每年因此病害的損失占到總收益的2%~4%。
雙孢蘑菇在子實體扭結階段(針頭期)被菌生輪枝菌侵染,則會形成一小團、干癟的灰白色組織塊,無菇柄、菇蓋之分的球狀物,形成典型的洋蔥形,也似硬皮馬勃狀的團塊(故稱之為干泡?。?。與濕泡病相比,其顏色不那么白,塊體較小、質地較干,無液滴、無臭味,不腐爛(圖1、圖2)。雙孢蘑菇子實體形成后感染,菇蓋上可以看到似針頭大小的褐色小斑點,以后逐步擴大,呈圓形或近似圓形稍凹陷的病斑,此時與細菌引起的褐斑病相似(圖3)。細菌性褐色斑點的色澤黑而亮,只停留在子實體表面,且子實體表面是黏性的。由菌生輪枝菌引起的褐色斑點色澤暗淡,并發(fā)展到菇肉組織深處,但菇體保持堅韌,并且在一定相對濕度條件下能長出淡灰白色菌絲體和分生孢子。菇柄發(fā)病則呈腫脹彎曲,有縱向褐色條斑,有的部分外層撕裂,菌蓋變小呈瘤狀物,之后彎曲而傾斜。
菌生輪枝菌的分生孢子梗上有2~10節(jié),每節(jié)1~12根輪生小梗。小?;繉挘蚰┒藵u細,可有第二次分枝。分生孢子橢圓形、圓柱形或卵圓形,單孢,透明,大小為(3.8~7.2)μm×(1.2~2.4)μm,偶有數(shù)個孢子聚集成孢子球,附著在小梗頂部。雙孢蘑菇輪枝菌的分生孢子梗上有4~17節(jié),每節(jié)1~6根輪生小梗。自小梗末端割裂的第一分生孢子長,兩端稍尖,略彎,呈新月形,常橫置于小梗末端,即與小梗垂直。小梗末端割裂的第一個新月形大孢子單孢,無色透明,有時附與大孢子一側。大孢子的長度基本上是孢子球的直徑。
上述兩種菌在麥芽汁培養(yǎng)基(MA)生長最好。在麥芽汁培養(yǎng)基、馬鈴薯葡萄糖培養(yǎng)基(PDA)、查彼培養(yǎng)基(Czapek)上培養(yǎng),其菌落和菌落周圍常呈紫紅色。
高溫有利于病害發(fā)生。菌生輪枝菌生長和蔓延適宜溫度為15~18℃,低于10℃尚能發(fā)展;蘑菇輪枝菌超過20℃時為害嚴重。
高濕通氣不良則病害危害嚴重,菇蕾形成前覆土太濕,會促進病害爆發(fā)。病源孢子在水滴內或相對濕度90%以上,經(jīng)過4~5 h時即能萌發(fā),孢子萌發(fā)適宜的相對濕度為90%~95%。
病菌生長適宜的pH為4.5~7.0,6.0~6.5時菌絲生長最適宜。
圖1 干泡?。R勃狀)
圖2 干泡病(洋蔥狀)
圖3 干泡?。ň_裂)
圖4 干泡病(褐色斑點)
圖5 感染干泡病后菇床情況
雙孢蘑菇干泡病病原菌菌生輪枝菌分生孢子生成黏團,易粘附在所接觸的物體,因此菇場工人、昆蟲(菇蠅、螨類)和工具等,以及通過氣流、濺水等,造成再次侵染。如果菇場出現(xiàn)干泡病,其孢子在干燥條件下能存活7~8個月,如果菇場衛(wèi)生條件差,該區(qū)域可能為孢子提供合適的環(huán)境,這些孢子會成為新的感染源。被感染的雙孢蘑菇子實體,如果不及時清除,也是一個重要病原菌來源。
病菌不會侵染雙孢蘑菇培養(yǎng)料菌絲,但其孢子可以在長滿雙孢蘑菇菌絲的覆土層中萌發(fā),也就是說,雙孢蘑菇土層菌絲中的某些物質可以刺激觸發(fā)菌生輪枝菌孢子的萌發(fā)及其菌絲體的生長。研究表明,在覆土的時候接種病原菌,其危害性是最低的,而覆土后第14天或原基扭結時,危害性最強。雙孢蘑菇在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階段過渡時最容易受到感染,此時菌絲體抵抗力最弱。從原基形成開始到感染病菌的時間越長,病害的危害程度越低。雙孢蘑菇出現(xiàn)壞斑、菌柄開裂及其他表面可見的畸形損害,表明一周前已受菌生輪枝菌侵害。如果雙孢蘑菇子實體形成后被病菌侵染,菇蓋的表面會出現(xiàn)較淺的褐色斑點(圖4)。
雙孢蘑菇?jīng)]有表現(xiàn)出菌生輪枝菌染病癥狀并不表明沒有受到感染。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從菇場中挑選沒有發(fā)病癥狀的雙孢蘑菇子實體進行檢測,其中有25%子實體感染菌生輪枝菌病菌,這些感染的子實體會在冷藏過程中不久就出現(xiàn)病癥。
一種重要的典型傳播方式是病菌孢子以膠狀復合體形式產(chǎn)生。凝膠集合大量孢子,同時黏性物質幫助病菌孢子附著于蒼蠅、塵埃、人群和機器設備上。這種膠狀孢子團容易被吸附在水分子上并隨著水到處傳播,因而孢子極易擴散到整個菇場。這種真菌能夠產(chǎn)生大量肉眼看不見的孢子。據(jù)估計,被感染的雙孢蘑菇1 h內能夠產(chǎn)生多達3000萬個孢子。
要取之離表土3 m以下的泥炭土,泥炭土不含對雙孢蘑菇有害的真菌、細菌、病毒、昆蟲和線蟲,不含植物腐爛的根系和殘枝落葉。開采泥炭土的機械(挖掘機、運輸車、傳送帶等)保持干凈,堆放場地要衛(wèi)生干凈。運輸過程中要防止淋雨或長時間高溫,裝卸的機械(運輸車、傳送帶)要保持干凈。覆土車間要遠離出菇和堆料區(qū)域,如果與出菇房在同一區(qū)域,應處在出菇房南邊,或西南邊,或東南邊,間隔距離在50 m以上;菇房窗戶要設置空氣過濾設施,以防外界病菌孢子、蚊蠅、螨蟲的侵入。
要做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和控制病菌孢子來防止病害傳播。員工要遵守菇場的管理規(guī)范(進出菇房、采摘等),確保設備使用規(guī)范(清潔、衛(wèi)生),絕不能允許不潔區(qū)域的設備和員工進入潔凈區(qū)域。菇房進氣口的空氣過濾可以防止病菌孢子、蚊蠅、螨蟲的侵入。
一旦發(fā)現(xiàn)病原菌,菇床不能噴水、菇房地面不能清洗,因為噴水或強力沖洗菇房地面,會加速病菌孢子的擴散。需先在病原菌處撒鹽,以阻止孢子散播??梢杂梅勰畹氖雏}或礦鹽,添加80%濃度的酒精,覆蓋或輕微噴灑在染病區(qū)。如果病害嚴重,應盡早進行菇房蒸汽消毒(料溫70℃,保持12 h)。
覆土后結合覆土調水噴施用0.5%福爾馬林溶液(1 kg∕m2)或1000倍咪鮮胺溶液(0.5 kg∕m2),可以起到預防病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