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實驗幼兒園 黃 瑾
幼兒要走向社會,行走、說話、交友、做事等都必須遵守一定的規(guī)范,這是幼兒園德育的重要部分。德育是幼兒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它融于幼兒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積極的情感、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及活潑開朗的性格等內(nèi)容。幼兒情緒不穩(wěn)定,易受外界影響,因此我們要積極創(chuàng)造良好的德育情境,努力提升幼兒德育成效。
根據(jù)課程游戲化的需要,我園建構了開放、自主的校園游戲環(huán)境,無論是戶外還是活動室內(nèi),都采用了開架式的玩具架,擺放了各類玩具、工具,讓孩子們可以隨手取放。專用游戲室也是開放式的,閱讀區(qū)、建構區(qū)、角色區(qū)等利用了走廊、樓梯間、大廳等處,各種精美繪本、配套建構、游戲材料等成了環(huán)境的一部分。這樣的游戲環(huán)境滿足了幼兒隨時隨地多種游戲需要,但同時也帶來了管理上的麻煩——“玩具玩后送回原處”“愛護公共玩具”等成為我們特別要注意的游戲規(guī)則。
我們請幼兒一起參觀游戲環(huán)境,并共同討論如何讓我們的游戲環(huán)境保持豐富、整潔?在討論中培養(yǎng)幼兒校園小主人的意識,同時請幼兒把討論結果繪制成游戲公約,張貼在每個游戲區(qū),時刻提醒幼兒游戲后的整理要求。我們還邀請中、大班的幼兒當輪流環(huán)境護理員,每天定時來整理,提醒幼兒把玩具及時歸位。
開放式的游戲環(huán)境給了孩子自主游戲的空間,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良好的使用公共材料的習慣,每天我們的游戲環(huán)境都是整齊、隨時可玩的,玩后即整理也成為了我園幼兒及家長的共識。
我們注重生活中的德育。晨間入園,孩子們進行自助勞動、簽到、照料動植物;餐點、午餐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自取、自助用餐,并學習體會餐桌禮儀;學習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小、中、大班都設置了符合年齡特點的習慣要求;各班根據(jù)班級特點從不同切入點進行著豐富多樣的活動。
在“好吃的蔬菜”主題活動中,大一班的孩子們當起了“小廚師”,他們結伴到菜市場買菜,然后去生活館做菜,從洗、切、配料,到炒菜、做蔬菜湯,在老師的幫助及家長們的指導下,他們一步步地實踐著、嘗試著,體驗自給自足的樂趣。小班的孩子入園后,老師們著重培養(yǎng)他們自己穿衣的能力。在娃娃家里收集了大量的小衣服、鞋子及相關的游戲材料,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分清前后左右、扣紐扣、拉拉鏈等基本技能,并拍攝孩子們自助穿衣的小視頻分享到家長群中,以激發(fā)孩子自己穿衣的熱情。到了冬天,每個孩子都能自己穿上套頭、開襟的衣服,還自創(chuàng)了不同的穿衣方式。孩子們在學習生活中表現(xiàn)出極大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我們充分利用節(jié)日做好德育。國慶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端午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組織專題慶?;顒?,引導孩子體驗民俗民風,增強民族自豪感。如“重陽節(jié)”,各年級組開展了“關愛爺爺奶奶”活動,小班的孩子與敬老院的老人進行視頻連線,向老人們問好,為他們表演節(jié)目,送上節(jié)日祝福;中班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走訪社區(qū),為老人們送上親手準備的禮物;大班的孩子與爺爺奶奶聯(lián)歡,看爺爺奶奶表演,聽他們講過去的事情,為他們敲背按摩,和爺爺奶奶一起吃重陽糕、做游戲,共同度過了快樂一天,孩子們常懷一顆感恩的心,通過多種方式學習關注長輩、尊重長輩。
我們注重慶典儀式對幼兒的感染力。每年精心設計開學第一天入園活動,讓孩子們走進精心布置、充滿溫馨及熱情的校園,感受開學、長大的喜悅,尋找熟悉的伙伴及心儀的玩具,迅速融入校園生活;組織期末慶典,讓孩子們在展示各項才藝的同時,進一步體會到成長的力量;畢業(yè)活動中,感謝是永恒的主題,感謝老師教導,感謝父母培育,感謝同伴之間的友誼,也感謝自身努力……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每學期,我們都組織“德育”專題活動。如結合“文明交通宣傳月”活動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小交警”活動:請交警來園示范交通手勢,講解交通安全標志,一起玩交通安全游戲;大班孩子繪制了交通安全畫,到附近小區(qū)中舉辦了“交通安全畫展”,每天定時在老師的帶領下向小區(qū)居民講解畫展內(nèi)容,宣傳交通安全知識;請中、大班的孩子輪流擔任“小交警”,與保安叔叔一起進行晨間及離園值勤,孩子們穿上“小交警”服裝,和每一個孩子打招呼,提醒弟弟妹妹們自己走、注意行走禮儀,表現(xiàn)出強烈的自豪感與責任感。
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特點,我們還開發(fā)了專門的德育課程,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核心,小、中、大班分別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與拓展,強化了德育目標,把核心價值觀理念融入園本課程中,在生活、學習、游戲中為幼兒的品質(zhì)與習慣培養(yǎng)打下良好的基礎。
良好的家園共育能使幼兒德育事半功倍,我園定期開設講座,圍繞“習慣培養(yǎng)”“親子共讀”“幼小銜接”等主題進行科學育兒宣傳,在各類班級活動中也注重家長的主動參與;我們還組織了“走進社區(qū)”“共度節(jié)日”等系列活動,使幼兒享受親子活動樂趣的同時,得到各種能力的鍛煉與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在“走進江海博物館”親子活動中,我們采用全園征集的形式招募小主持人,請家長帶領孩子去參觀江海博物館,并針對博物館中的一個部分進行現(xiàn)場講解,家長錄制視頻后,上傳至幼兒園微信公眾平臺并向全園播放。我們不強求幼兒現(xiàn)場講解的質(zhì)量,只要視頻拍攝得清楚,讓幼兒看得懂即可??梢哉f這是一個從幼兒出發(fā),又回歸到幼兒的愛家鄉(xiāng)宣傳內(nèi)容,同時也給孩子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臺,受到了家長們的熱烈歡迎,也順利制作了“江海博物館系列”宣傳集,成為我園德育活動的一個亮點內(nèi)容。
我們關注整體幼兒,更注重特殊兒童的教育。宣宣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但總是易怒且攻擊性明顯,給班級管理造成困擾,引起其他幼兒家長的不滿。有一次宣宣又與小伙伴發(fā)生了爭執(zhí),引發(fā)家長群中互相指責、謾罵,造成消極影響。得知這一情況,我們邀請了宣宣家長來園,耐心聽取家長的想法,老師則通過具體案例客觀評價宣宣的情況,再進行行為分析,我們認為宣宣有輕微的多動行為,建議家長帶他去進行專業(yè)測試,然后提出了相關家庭教育的建議。
在之后的時間,我們又與宣宣父母進行了多次溝通,贈閱了相關書籍,幫助他們從心理分析的角度去解讀孩子,從而反思與改善自身的教育行為;我們還對宣宣進行了跟蹤觀察,與老師制定專門的教育方案,并為宣宣家長推薦了心理咨詢專家,促使其接受定期的心理干預。經(jīng)過多方努力,宣宣的攻擊性行為得到了緩解,家長們看到努力的成果,也端正了自身的教育思想,積極地配合做好共育工作。
其實,像這樣有行為問題、心理問題、智力缺陷的孩子每一屆都存在,他們對家長、教師及班級群體都造成了困擾,我們把這一現(xiàn)象作為幼兒德育中的特殊問題,并初步建立了一套家園、社會合作干預機制,尋找解決此類問題的最佳方案,促進特殊幼兒的有效轉變。
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多方位情境的創(chuàng)設,幫助我們把德育從“說教”轉變?yōu)椤皾B透”,獲得知情意行的最優(yōu)化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