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棠
摘 要: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性強的自然學科,數(shù)理知識龐雜而抽象,而小學生的思維尚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故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架起一座數(shù)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橋梁,而信息技術可以實現(xiàn)這一橋梁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進行高效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實踐呢?就該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地論述,希望對其他教育同仁有所增益。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信息技術;教學;融合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教學過程中要融入信息技術,以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故而,信息技術逐漸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得到普及。本文著眼于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深度融合問題進行了較全面、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并提出了以下幾點淺顯的建議,企盼引發(fā)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討論。
一、融合信息技術,提高教學實效
數(shù)學新課標強調(diào):“數(shù)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nèi)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边@就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到信息技術對數(shù)學教材內(nèi)容及教學方式的影響,善于利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拓展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其成為數(shù)學教學有力的手段,從而富有成效地優(yōu)化“教”與“學”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其樂于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數(shù)學問題。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薄弱,教師在教學中適時地融合信息技術,不但能夠?qū)⒊橄蟮臄?shù)學知識直觀形象化,而且能有效地降低理解難度,攻克數(shù)學教學中的難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譬如,學習“圖形的運動”單元教學中“平移”概念時,筆者首先在信息技術設備上展示了幾組生活中的平移例子,像傳送帶、商場的滑門、電梯升降運動、火車平直軌道,以及小船在水中勻速水平運行等。然后又利用CAI課件,在幾何畫板上給學生呈現(xiàn)了圖形平衡的過程。畫面的形象生動有助于學生順利地理解了“平衡”的概念,在后續(xù)“旋轉”概念學習中,筆者又采用了同樣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逐漸在頭腦中構建了空間觀念,教學活動順利地得到開展,具有較好的教學成效。
二、利用信息技術,揭示內(nèi)在規(guī)律
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抽象的數(shù)理知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進行動態(tài)演示,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知識的推理過程,這種化靜為動、由淺入深的表現(xiàn)方式往往能化解知識的復雜性,讓學生直觀地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更深入地了解知識的內(nèi)在規(guī)律。另外,信息技術具有強烈的感官效果,能夠突出教學的關鍵知識點,向?qū)W生呈現(xiàn)教學情境,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往往能讓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讓學生更準確地把握知識點。譬如,在講解“圓的認識”時,筆者借助多媒體PPT展示了圓的生成過程。畫面主要呈現(xiàn)一根繩子兩端系一個小球,固定一端球不動,而甩動另一個球,使它做圓周運動。筆者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問大家:“看到了什么,這個圓是如何形成的?說明這個圖形中點、線和面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請學生從數(shù)學角度進行探討。有學生說:“看到兩個點連成一條線;固定點與運動點的距離不變。”也有學生說:“一個點固定不動,另一個點環(huán)繞它運動……”筆者通過將演示、操作、觀察和探討相結合,不但使學生對圓的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觀察到圓的概念:“在一個平面內(nèi),到一定點距離與定長點的軌跡相等”,為進一步“圓”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借助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重點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導致了他們在理解抽象知識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在實際教學中,對于晦澀難懂的數(shù)理知識,教師僅依賴單純的解說,難以使學生理解透徹。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可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實現(xiàn)抽象思維過渡到形象思維。信息技術有著動靜兼?zhèn)洹⒙暽Y合、生動形象的特點,教師如能將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各個感官,使學生學習抽象知識更加高效,同時也能增添教學的趣味性。譬如,以“圓的面積”一課為例,筆者為了使學生能透徹認識“圓的面積”這一關鍵知識點,預先準備好多媒體課件PPT:畫好圓,將圓分割為相等的兩大部分,再均分為十六等份,然后以動畫方式將兩部分交錯拼接,在演示慢動作下,使其拼接為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筆者為讓學生看清楚,對此進行反復演示,學生在仔細觀察下,逐漸能體悟到原來圓的面積與近似長方形面積完全相等。筆者最后組織小組合作形式,引導學生探討以下問題:“這個近似長方形的寬、長與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面積的公式。筆者在教學中有效融合信息技術,輕松地攻克了這堂課的重難點,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果,與此同時,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如今現(xiàn)代教學與信息技術相互融合滲透,已成為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有效助力,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輔助教學利器,它具有傳統(tǒng)教學無法超越的優(yōu)勢。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借助信息技術集文、圖、形、聲及動畫等多元化的特點,能有效改善數(shù)學教學中枯燥、乏味和沉悶的學習氛圍,強烈的感觀效果能有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攻克教學的難點,極大地提高教學水平。因此,該課題值得教育工作者重視,并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許強.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成效芻議[J].中華少年,2018(24).
[2]公維苓,魏緒峰.探究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信息技術對教學成效的提升作用[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