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種國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教育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既要做好知識的傳授,又要做好立德樹人這一重要工作。我們的小學教育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在小學階段開展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一直是我們小學教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本文將立足實際教學,對小學德育工作如何開展提供一些看法、見解。
關鍵詞:小學階段;德育教育;習慣養(yǎng)成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6-009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6.061
德育教育與知識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只學到知識而沒有基本品德的建立,那么我們培養(yǎng)的僅僅是“書呆子”。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但是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我相信這樣的學生也是會得到社會的認可的。因此,德育教育比知識教育更為重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作基礎,我們的基礎教學可以更高效地開展。在實際工作中,有效開展德育工作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遵循教育規(guī)律,重視習慣養(yǎng)成
教育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可塑性比較強的階段,我們怎樣引導、教育學生,學生就會成為怎樣的一個人。我們要把教育內(nèi)化為學生的習慣,把教育思想作為他們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習慣是一種人為的、經(jīng)過反復訓練而形成的一種行為特征。引導、教育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我們德育工作有效開展的基礎。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使學生健康成長,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有的教師可能會認為習慣的養(yǎng)成在中學階段更有效。但是最具有可塑性的階段是小學階段,并且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久的工作,我們抓得越早越好,越久越有效,因此,我們一定要從小學階段開始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 建立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學生行為
德育工作不是只喊喊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需要見效果的工作。因此,我們必須綜合考慮,全面入手德育工作。除了我們的正常的思想品德教育課外,我們還要營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制定詳細的規(guī)章制度,明確小學生應有的行為規(guī)范,使學生明事理、知對錯。我們要根據(jù)每個班級的不同情況,制定適合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制定自己班級的階段培養(yǎng)目標,引導學生從生活、學習的每一個細節(jié)做起,規(guī)范自己的日常行為,最終達到強化成習慣,習慣成自然的教育效果。每個班級要盡量把養(yǎng)成教育的內(nèi)容做小、做細、做實。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jù)特殊學生的特殊情況制定屬于個人的規(guī)章制度??傊?,規(guī)章制度越詳細我們的德育工作就越有效果,我們要把德育工作做到學生生活、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三、 做好榜樣示范,以身作則
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說得再多、說得再好,不如自己親身去做來得更實際一些。小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向師性,他們會不自覺地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一方面是因為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然,另一方面是因為學生每日與教師相處,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具有“教導者”“指揮者”的形象,因此學生會有向師性?;谶@一特性,在開展德育工作時,我們首先就要考慮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此外,除教師的榜樣力量外,我們還要注意到學生之間的榜樣力量。學生也是一個小群體、小社會。這個群體里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人對這個群體產(chǎn)生影響。因此,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引導和干預讓這種影響趨于正向,具有教育意義。教師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并表揚學生身上的長處,引導其他學生向他學習,還可以利用評選明星的活動讓學生選出“守規(guī)矩”的明星、團結(jié)同學的明星、愛護環(huán)境的明星等。通過這樣的引導,利用學生身邊的人和事對他們加以德育教育。
四、注重家校結(jié)合,形成教育合力
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單靠學校教育難以收到滿意的效果,只有家校教育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方面,我們要經(jīng)常了解學生在家里的情況,便于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工作。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家校合力有效開展德育教育。要堅持家校一體,共同施教。如定期舉辦家長培訓班,幫助廣大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通過與家長面對面的交流,向家長積極宣傳家校結(jié)合教育的意義,提出家庭教育的要求。還可以建立“學生成長家校聯(lián)系冊”,把班級所有任課教師的聯(lián)系方式都印制在聯(lián)系冊中,讓教師和家長及時把孩子在校、在家的行為表現(xiàn)寫下來互相交流,方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教師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確保小學生德育教育的無空隙對接,鞏固德育教育成果。
五、開展各種活動,豐富教育載體
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應該在具體的情境中去強化訓練,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接受教育。因此學校要定期設計、組織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把對小學生的習慣培養(yǎng)融入到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如,可以以信念、責任、合作、感恩、誠信等專題教育為內(nèi)容,定期開展主題班會、征文比賽、專題演講等系列活動,開展小學生課堂行為習慣達標、養(yǎng)成教育簽名以及“好習慣伴我行”等系列活動,組織每月一次的學生才藝展示,每學期一次的田徑運動會,每學年一次的感恩教育等活動,舉行課間舞、拔河比賽、校園十佳歌手評選等活動。這樣把養(yǎng)成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真正做到“真實情景中的德育教育”。
六、結(jié)語
小學德育工作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德育教育的實質(zhì)就是養(yǎng)成教育,我們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應堅持不懈地做好德育工作,耐心、細心地把我們的工作開展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不僅要保證德育工作的長效,還要保證德育工作的高效。制定好的德育工作目標就一定要去認真地落實,認真評價,認真反思。相信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開展德育工作,一定可以培養(yǎng)出具有高尚品德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 任耀春.論小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7(14).
[2] 李小魯.中小學德育課程改革的整體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6(3).
[3] 成良臣.現(xiàn)代中小學教師教育觀念新論[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1(3).
[責任編輯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