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貴
摘要:初中階段對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因為它是連接小學與高中的一個重要時期。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行,初中階段的教學任務變得更加緊迫而意義深遠。新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代學生的需求,因此作為學校的管理者,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新定位,從而更好地為社會培養(yǎng)一批又一批的優(yōu)秀人才。
關鍵詞:素質教育;教學管理;職業(yè)道德
中圖分類號:G63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1-0093
本文就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為議題展開論述,從現(xiàn)階段初中教學管理目標存在的不足為切入點,以此不斷激勵學校管理人員,提升其教學管理水平。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際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更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完一些有價值的知識后,通過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的真實體驗,不斷促進自身對知識的內化,以此來使其身體素質、審美及勞動能力、道德素養(yǎng)得以平衡發(fā)展,真正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素質教育和傳統(tǒng)應試教育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前者更注重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的提升,學生不再只是學習的機器,并對其展開了個性化教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突顯出來,教師也更加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對于素質教育來講,學生希望自己的學習氛圍更加民主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因材施教,作為學校的管理人員要給予學生及教師高度的自由,這樣一來,新的教學管理目標即將落實,而傳統(tǒng)的教學管理目標則有待更正。
二、現(xiàn)階段初中教學管理目標存在的不足
1. 教學管理過于行政化,忽略教師的個性。在初中教學管理過程中,教師和學校各級領導的關系更多的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這種關系缺乏一定程度的信息溝通,過于嚴苛的行政化管理還會對教師的教學思維產生一定影響,從而降低了課堂教學效果。另外,對教師本身而言,其教學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其教學及備課方式也會大相徑庭,而學校管理人員卻對其進行統(tǒng)一的要求,使其在教學活動中步調一致,這樣不但會限制教師的個性化發(fā)展,還會影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 過分依賴量化管理。一般而言,學校管理人員在對教師的教學業(yè)績進行評判時,往往更加關注教師所帶班級學生的考試成績,尤其是學生在每次考試中的高分率。再有就是教師日常教案的完成情況以及在學期內完成公開課的數量等,這些數據成為教師評優(yōu)的重要標準甚至是唯一標準,這種看似公平的評判標準其實透露著許多不公之處,不但會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有時教師會為了應付這些所謂的教學檢查而影響了自身的教學質量。
三、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的新定義
1. 更加注重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中,其教學管理目標十分重視教師日常教學活動的量化,但是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卻沒有較強的關注。在整個教學管理過程中,教師不但是基礎的參與人員,更是扮演執(zhí)行者的角色,教學管理的成功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有著最為直接的關系?;诖?,在新時期背景下,學校管理人員要想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教師的引導,如果只是讓教師按照學校的管理要求去完成定量的教學任務,這對其教學質量的提升是沒有幫助的。學校的管理人員要積極倡導教師在開始一項教學任務時,一定要做好備課工作,總結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足與失誤,這樣才能夠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最重要的是在課堂上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課下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除此之外,在關注教師所帶班級的考試成績的基礎上,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滿意度也可以成為學校管理人員評定優(yōu)秀教師的一個評判標準。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教師教學活動的量化是不錯的方法,但是學校管理人員對這種量化管理不能太過依賴,因為素質教育的重心并不是教師能否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才是有關內容的重中之重。
2. 注重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教育?,F(xiàn)如今,初中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問題越來越突出,不可否認,這與學校管理人員將教師業(yè)績看得過重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很多時候,初中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往往在學校管理人員設定教學管理目標時被忽略。素質教育背景下,這種做法是不被允許的,為了能夠讓教師為學生樹立好榜樣,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勢在必行。因此,學校管理人員應該定期舉辦一些職業(yè)道德教育活動,讓全校的教師都能夠參與其中,在提升教師道德水平的同時,也對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有很大幫助。
3. 使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學生必須服從學校的有關安排以及教師給學生下達的命令,而教師則需要聽從有關領導人員的安排,長此以往,對于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都十分不利,素質教育的推行也沒有實質意義。因為在素質教育中,不但要求教師能夠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還需要對其進行因材施教,這樣才可以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性以及發(fā)展空間。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緒,一味對其進行單一灌輸式教育對學生的成長是沒有任何幫助的。故此,學校管理人員應該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管理工作中來,給他們多一點自由和建議,讓整個教學活動更加和諧。
四、總結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階段的教學管理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雖然管理過程中還是會不斷滋生出各類問題,但是只要學校的管理人員能夠注重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教育,使教師與學生能夠得到個性化發(fā)展,在此基礎上能夠更加注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就一定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使學生將來能夠更快地融入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1] 劉江岳.專業(yè)化:中學教師職前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14.
[2] 郭曉琳.論基于學情的語文目標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6.
(作者單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九中學 ? ?0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