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成 楊成偉
摘 要:“家國情懷”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家和國所表現(xiàn)出來的熱愛之情。本文著眼于當前我國所處的擴大開放的歷史形勢,從文化傳承的角度,就高中歷史中的“家國情懷”教育談兩點必要性和可以采用的一些教學策略。
關鍵詞:文化傳承;高中歷史教學;家國情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9-018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9.167
我國古代知識分子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之樂而樂”,體現(xiàn)了一種濃濃的家國情懷意識?!凹覈閼选笔侵敢粋€人對自己的家和國所表現(xiàn)出來的熱愛之情,它體現(xiàn)為對自己國家的一種高度認同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家國情懷融家庭情感與愛國情感為一體,從孝親敬老、興家樂業(yè)的義務到濟世救民、匡扶天下的責任擔當意識,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充實的文化心理和情結,需要不斷傳承。
新的歷史形勢下,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擴大,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積極全面地進行家國情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緊迫的。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文化原因
首先,全球化的今天,對我國的文化滲透一直沒有停止。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一些國家和勢力對我國的文化滲透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如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曾在《1999不戰(zhàn)而勝》中說過:“當有一天中國的年輕人已經不再相信他們的老祖宗的教導和他們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美國人就不戰(zhàn)而勝了?!倍遥瑥哪撤N意義上而言,文化滲透也是一種“和平演變”目的下的文化戰(zhàn)爭。
對付文化滲透的最好武器就是對祖國文化的自信和積極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他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笨v觀亞洲歷史,東亞文明的農耕背景和不斷延續(xù),演化出了獨特的“中華文化圈”。中華文化以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為核心,以家國情懷為動力,高舉仁愛大旗,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友好發(fā)展。因此,家國情懷實則中華文化延續(xù)和傳承的根脈,沒有家國情懷教育,祖國文化的傳承也就無處著力。
其次,互聯(lián)網時代,家國情懷能夠讓歷史教育正本清源。進入新世紀,互聯(lián)網發(fā)展迅猛,各種信息的傳播也變得極為容易。清代龔自珍在《定庵續(xù)集》里說過:“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币虼?,我們廣大歷史教師如何讓學生正確地了解祖國歷史就成了必須要考慮的大問題。高中歷史教育若能夠以家國情懷為核心,以傳承文化為方向,歷史教育就能正本清源,弘揚優(yōu)秀中華文化。
二、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施行家國情懷教育的策略
高中歷史教學涉及面廣,內容多,如果僅僅講述歷史事實,然后機械分析作結論,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覺得索然無味,不利于歷史的學習,更不利于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挖掘并剖析其文化內涵,歷史的厚重感以及趣味性就會油然而生。根據個人教學經驗,我覺得以下兩點經驗值得一談。
(一)結合時事,注重剖析重大歷史事件的文化內涵
歷史的傳承和解讀,需要緊扣其人文特性,注重剖析其文化內涵,大的歷史事件尤其如此。例如,在學習中國近代史中收復新疆的歷史時,可以結合今天新疆的反恐形勢,并給學生提供并剖析晚清重臣左宗棠當時的家書,以拓展注入家國情懷。左宗棠曾在家書中說:“西事艱阻萬分,人人望而卻步,我獨一力承當,亦是欲受盡苦楚,留些福澤與兒孫,留點榜樣在人世耳。”又說:“天地民物,莫非己任……丈夫事業(yè)……任人所不能任,為人所不能為?!弊笞谔脑诩視幸蕴煜聻榧喝?,為兒孫福澤的大愛強烈而感人至深。正是這種根植于文化血液之中的家國情懷,激勵著左宗棠率領三湘子弟剿滅了新疆叛匪,粉碎了外來勢力對新疆的覬覦,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
(二)大歷史背景下自覺引入地方歷史名人事跡剖析
中國近代史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部分,有清末江蘇南通狀元張謇以“實業(yè)救國”的事跡。講述這一章時,我加入了本縣歷史名人牛載坤在江蘇南通考察實業(yè)后興辦毛紡織業(yè)的歷史事跡。同時,我也在課堂教學中講述了甘肅省康樂縣與江蘇南通從1914年秋起的教育合作歷史,通過補充講述張謇先生資助我縣先賢牛載坤在其家鄉(xiāng)八松鄉(xiāng)創(chuàng)辦“樹風學?!钡氖论E,聯(lián)系近年來南通市崇川區(qū)教育界每年對康樂縣教育幫扶活動,施以家國情懷教育,施教效果較好。
總之,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歷史教師應站在歷史和文化傳承的高度,注意剖析重大歷史事件的文化內涵,挖掘地方歷史文化名人的愛國愛鄉(xiāng)事跡,融入家國情懷教育,就能教育學生在文化的傳承中樹立正確的“三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
參考文獻:
[1]梁佳斌.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D].四川師范大學,2015.
[2]左言琴.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入家國情懷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8).
[責任編輯 張翼翔]
作者簡介: 郭天成(1973.9— ),男,漢族,甘肅康樂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學。
楊成偉(1973.7— ),男,漢族,中學高級,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