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文化街道中心小學)
德育教育和班級管理都是班主任的首要職責,怎樣將二者進行有機地結合,是每一位班主任應該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不僅要重視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學習,而且更要注重他們的德育教育,讓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行為,成為對家庭、社會、國家有用的人才。班主任可以通過召開與德育相關的主題班會,使學生反思自我和對自我的行為進行反思,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品德,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舉行與德育相關的主題班會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作為班主任應該充分利用主題班會,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得到提升,成為有才有德的合格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在設計主題班會時要以實際情況出發(fā),運用具體的案列,真實的情景等方式來進行,并且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其中來,這樣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有些學生平時不注重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我設計了讓班長在班會開始前收集同學寫有自己在日常生活看到的不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現(xiàn)象的卡片,在班會上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討論關于對此事的看法,每組派一個代表來總結本組成員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他們在討論中會反思自己之前不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行為,從而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改變自己不良的習慣,也通過自己的行為去影響身邊的人。再如,當班上有同學之間發(fā)生口角時,我會組織學生在班會上表演生活中人們不文明的行為,在觀看這樣的表演中讓學生認識到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性,認識到班級應該是一個友愛的大家庭,同學之間應該相互包容,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德育教學的目的。
班級活動中的氛圍是愉快的,學生很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和教育。在豐富多樣的班級活動中促進德育建設是十分重要的。培養(yǎng)學生的美德必須要依靠一定的實踐,在這個過程當中形成道德習慣,而班級活動能讓學生很好地實踐。
例如,讓學生邀請父母到學校和自己參加班級舉辦的感恩父母的活動,在活動中設置兩個環(huán)節(jié):親子活動和讀感恩信。在這樣的活動中,加深親子感情,讓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提高。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以愛國主義為題材的電影,學生們在觀看完此類愛國電影后,會對愛國的含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開展道德教育班級活動是實行德育的有效手段,除了上述提及的兩種活動,慰問孤寡老人,進行社會調查和民族傳統(tǒng)文化知識競賽等活動,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形式多樣的社會活動和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促進班級管理和班級文化的建設。
環(huán)境對于人的影響十分巨大,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于班級的文化建設尤為重要。作為班主任要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及時地去了解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狀態(tài),這樣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注重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提高學生的品德,假若德育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他們很有可能成為有才無德之人,這將是教育的失敗。
為了有效地促進班級文化建設,班主任可以在班級后面的墻上劃分一個“每日名言墻”,每天讓一位學生摘抄一句名言警句在一張便利貼上,然后再粘在墻上,讓同學觀看和思考,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思想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升華。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句自己喜歡并勵志的座右銘寫在日記本上,還可以建立班級圖書角,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也能豐富學生的課間生活,班級也會出現(xiàn)育人的樂章。
總之,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而非只是注重才育。在德育一體化的理論下,班級管理結合新的教育方法,班主任要努力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將德育教育與班級管理結合,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社會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并非在短時間就能卓有成效,為了使他們成為有才有德之人,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地提高自我素質,運用有效的策略。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當今社會是迫切的現(xiàn)實任務,如何有效地開展德育工作是首要的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