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華朋
摘要:席勒的戲劇《強盜》是狂飆突進時期的經(jīng)典著作??耧j突進運動是十八世紀中后期德國的資產(chǎn)階級文學運動,是啟蒙運動在文學領域里的繼續(xù)和發(fā)展?!稄姳I》中的“自由”主題與狂飆突進運動的自由精神相契合?!白杂伞闭窍彰缹W思想的核心理念,它也構成此研究的深刻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狂飆突進;審美教育;自由
席勒是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人物,特別是他反抗專制和追求自由的先進思想推動了狂飆突進運動的進一步發(fā)展。席勒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戲劇《強盜》將他自由的思想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稄姳I》這部戲劇反映了當時民眾對自由的強烈吶喊,因此這部劇在曼海姆首演時獲得了極大的轟動效應。自由正是貫穿席勒美學思想的核心,也是時代的最強音。
一、“自由”下的《強盜》與狂飆突進運動
狂飆突進運動不是一種遍布全歐洲的現(xiàn)象,而是一場主要局限于德國文學領域的運動。這一時期,狂飆突進運動與文學上的不同流派相互重疊。從普遍意義上講,可以說,狂飆突進是啟蒙運動的一個延續(xù)。啟蒙運動的思想得以升華,一些被極端化,還有一些卻遭到無情的拒絕。例如:狂飆突進中的年輕一代反對啟蒙運動的過分強調理性的主張,他們向往一種感性的,富有感情的和充滿想象力的生活。因此,有人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啟蒙運動的一個全新的充滿生機的嶄新階段?!盵1]雖然這一時期很短,卻在德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跡??梢哉f,這是在文學領域發(fā)生的一種具有美學價值的反抗。這場反抗的出發(fā)點是青年作家反對啟蒙運動的片面化,反對理性主義,形式主義,片面的人物形象以及非自然的社會秩序。這一時期的年輕作家也反對任何的規(guī)則和規(guī)定的束縛,他們向往一種自由。他們認為,一個好的藝術家是不需要什么規(guī)則的,因為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規(guī)則。[2]席勒作為狂飆突進時期的典型代表,他的戲劇《強盜》就是在這樣一種反抗專制和呼喚自由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二、追尋自由的席勒
狂飆突進作家反抗封建制度和對追求自由的呼聲在當時社會背景中得到了深刻體現(xiàn),同時這種追求也和作者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息息相關。席勒作為狂飆突進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鮮明的反映了“自由”這一時代主題。他于1773年被強制選進一所紀律嚴明的軍事學院學醫(yī),在這8年如同監(jiān)獄般的“奴隸養(yǎng)成所”中,他以自己的切身體會逐漸產(chǎn)生了反對專制暴君統(tǒng)治和追求自由的思想。[3]與此同時,在德國正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狂飆突進運動”。這場運動的代表們推崇天才,創(chuàng)造性的力量,該運動正好與當時席勒所經(jīng)受的壓抑束縛形成強烈對比,這使得他更加渴望自由。在軍校期間,席勒逐漸形成反專治的強烈思想,在席勒之后的創(chuàng)作中,他的這種反抗情緒也愈加明顯。1777年,席勒開始了劇本《強盜》的創(chuàng)作,并于1782年在曼海姆首映,這部巨作獲得了巨大的反響?!胺纯贡┚?!”,席勒在《強盜》中喊出了自己八年屈辱生活所激起的對專制思想的不滿情緒,這部劇作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正是得益于其中蘊含的反專制和向往自由的思想。在當時的德國,強盜即是綠林好漢,就是反對壓迫,追求自由,劫富濟貧的正義者。[4]成為強盜首領的卡爾帶領眾兄弟一起反抗世界的不公,這似乎喊出了當時德國國民的共同心聲。由于個人的遭遇和社會的不公,席勒產(chǎn)生了對自由的向往?!稄姳I》這部作品是席勒向自由吶喊的經(jīng)典戲劇。[5]
三、《強盜》:席勒自由觀的完美詮釋
通過對比《強盜》中卡爾和弗朗茲的自由觀,可以看出二者之間的異同點,從而更好詮釋席勒《審美教育書簡》中闡釋的自由的真正含義以及凸顯狂飆突進運動追求的自由精神??柺抢硐胱杂捎^的代表,他追求的自由是所有人的自由,因此這種理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難實現(xiàn)。但是卡爾追求自由的出發(fā)點是好的,這是一種值得稱贊的大無畏的自由,而且他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公平社會,實現(xiàn)共和理想,因此卡爾在劇中代表著善的一面,這與狂飆突進運動追求的政治自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與此相對,弗朗茲是現(xiàn)實自由觀的代表,他追求的自由是個人自由,這是一種狹隘利己的自由。該自由的出發(fā)點就充滿惡意,因為他要高居一切人之上,所以弗朗茲在劇中代表惡的一面。這種自由觀與狂飆突進時期要求的個人自由密切相關。其次,卡爾和弗朗茲的世界觀也大相徑庭。作為改良主義者和自由思想者的卡爾認為:他若施于人,人必也施于他。[6]他認為人本善,并因此追求善良之舉。他淪為罪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以惡制惡,認為自由可以超越法律。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而弗朗茲所代表的是一個罪惡世界觀,他認為滿足私欲就是人生的最大目的??偟膩碚f,卡爾的自由觀是理想化的,實現(xiàn)自由的出發(fā)點和目的雖然充滿善意,但也是不切實際的;而弗朗茲的自由觀是實際的,雖然實現(xiàn)自由的出發(fā)點和目的充滿惡意,但是滿足私欲也是一種現(xiàn)實的自由。在《強盜》的結局中,卡爾終于醒悟自己犯下的錯誤并親自到法庭投案自首。這表明,超越法律界限的自由并不能達到真正的自由,而他最終與法律和解也正說明,自由不是無限絕對的。弗朗茲追求自由的方式過于極端化,他為了個人的自由不擇手段,根本不顧及道德底線。最終,這種“瘋狂”的自由甚至讓他付出了生命代價。這表明,他也意識到了自己通過不正當?shù)氖侄潍@取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即使他通過陰謀詭計滿足了個人自由的欲望,但是他精神上的自由卻難以實現(xiàn)。對自由的追求,使卡爾走上無視法律的犯罪道路;對自由的追求,使弗朗茲最終付出生命代價。
席勒的美學思想主張:“追求自由如果達到了狂熱的程度,那就必然會要求不受任何道德約束和絕對地實現(xiàn)自己的意志。而這種自以為自己可以不受任何約束的傲慢態(tài)度和自己的意志必須絕對地得以實現(xiàn)的狂妄心理必然導致犯罪?!盵7]從《強盜》中可以看出,卡爾對自由的追求已經(jīng)達到了一種狂熱的程度,他把自由理解為反對社會,踐踏法律,他認為法律阻礙人的發(fā)展,以致于他忽視了法律的約束力,將自由看作是一種無限絕對的自由。[8]弗朗茲也為了個人自由的實現(xiàn)不擇手段??柡透ダ势澴罱K的下場均表明自由不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而是遵循理性的自由。自由不等于隨意,自由必須服從必然。只有在承認和尊重必然,運用理性恪守心靈的道德原則和法律的底線,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一切忽視道德底線和法律原則的自由都不是真正的自由。
既然自由不是無限制的,那么人們應該如何獲得真正自由呢?自由是貫穿席勒美學的核心理念。席勒在《審美教育書簡》中針對該問題給出了答案,即:通過審美教育,人才能獲得自由,這種自由是超功利性的,因而人們可以擺脫一切利己主義。其次,在美育中,人們也會擺脫宗教專治的統(tǒng)治思想。此外,美育提倡感性和理性的結合。因此,在審美教育中,人的自由除了受感性的支配外,也受制于理性觀念下的道德力約束??傊ㄟ^美育的教化作用,人才能達到一種真正自由的狀態(tài)。這種自由可以使人擺脫功利主義,又能提升人的思想境界,避免走上犯罪的歧途。正如席勒在《審美教育書簡》中所言:人只有在游戲沖動的過程中去尋找美的理想,才會真正獲得美,并實現(xiàn)自由的狀態(tài)。[9]簡而言之,“游戲沖動”的狀態(tài)就是感性和理性達到完美結合的狀態(tài)。由此可見,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美育的教化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席勒認為啟蒙運動并沒有實現(xiàn)人性的解放和自由。因此,他在狂飆突進時期大力提倡人性的解放和自由。要求自由,擺脫束縛是狂飆突進時期的口號。如果說卡爾理想的自由觀是狂飆突進運動追求政治自由的體現(xiàn),那么弗朗茲的現(xiàn)實自由觀正是該運動中追求個人自由的體現(xiàn)。《強盜》這部戲劇就是狂飆突進時期自由精神的鮮明反映,劇中主人公不同的自由觀表達了人們對自由的吶喊。通過主人公的悲慘的結局,席勒向人們傳遞了自由不是無限制的理念,自由應該受制于理性的約束,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自由。而真正自由的實現(xiàn)則需要通過審美教育來完成。只有基于美育基礎之上的自由,才是一種感性和理性結合的真正自由。
四、結語
自由是狂飆突進運動時期的最強音,同時自由觀也因人而異。戲劇《強盜》中主人公卡爾表達了理想的自由觀,而弗朗茲體現(xiàn)現(xiàn)實的自由觀。雖然二者都追求自由,但是他們追求自由的出發(fā)點,實施途徑和對自由的理解又大相徑庭。相同的是,二者都因過度追求自由而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這表明:自由不是隨意的,割裂感性和理性的自由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因此,對人進行審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過美育的教化作用才能達到感性和理性的完美契合,從而獲得真正的自由和人性的解放。
參考文獻:
[1]范大燦.德語文學史(第二卷)[M].譯林出版社,2006:200.
[2]范大燦.德語文學史(第二卷)[M].譯林出版社,2006:201-203.
[3]余匡復.德國文學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1:148-150.
[4]余匡復.德國文學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1:151.
[5]吳涵志.德國文學簡史[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58-59.
[6]王玉貴.席勒戲劇<強盜>中的自由概念[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12,4:71.
[7]范大燦.德語文學史(第二卷)[M].譯林出版社,2006:297.
[8]王玉貴.席勒戲劇<強盜>中的自由概念[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12:4:69.
[9][德]弗里德里?!は罩瑥堄衲茏g:《審美教育書簡》[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