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金娜 龐鑫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臟外科(沈陽110001)
患者女,43歲,身高160 cm,體質量64 kg。以“心慌、氣短1年,加劇1個月”為主訴,于2018年5月12日入院。診斷:雙側髂內靜脈-雙側髂外靜脈-雙側髂總靜脈-下腔靜脈-右房-肺動脈占位,肺動脈高壓(三級),心功能不全(三級),入我院擬行手術治療。體格檢查:患者呈慢性病容,聽診雙下肺可聞及濕啰音,心率110~114次/min,心律不齊,血壓148/82 mmHg?;灲Y果:血常規(guī)白細胞7.93×109/L,血小板111×109/L,紅細胞3.64×1012/L,血紅蛋白濃度122 g/L;鈉測定132.6 mmol/L;鉀離子測定3.8 mmol/L。凝血指標:血漿凝血酶原時間18.2 s,國際標準化比值1.68,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51.2 s;肝功:血清總膽紅素72.8 μmol/L,血清白蛋白32.4 g/L;輔助檢查:胸片顯示心影增大,心臟超聲心動圖:左室、右房增大,左室內徑35 mm,右房內徑56 mm,右房內可見65 mm×38 mm腫瘤,射血分數(shù)EF值68%,每搏心輸出量22 mL,三尖瓣前后葉增厚,二尖瓣輕度反流,肺動脈高壓,算得肺動脈收縮壓為80 mmHg。擇期在全麻體外下行手術治療,術后應用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及呼吸機。
由股動靜脈置管創(chuàng)建體外膜肺氧合,插管口徑動脈為15F,插管至髂總動脈水平,靜脈為18F,插管至上腔靜脈。將肝素一支12 500 U加入到0.9%生理鹽水500 mL沖管路,防止管路凝固。運轉方式為:股靜脈-離心泵-膜肺-股動脈。維持活化凝血酶時間(ACT)水平至180~220 s。初始流速設置為50 mL/(kg·min)。在ECMO的支持下,患者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動脈血壓維持在85~110/50~60 mmHg,MAP維持在70 mmHg左右。ECMO應用時間為115 h后脫機拔掉股動靜脈插管?;颊卟∏榉€(wěn)定,12 d后搬出監(jiān)護室,術后43 d安排出院。
討論平滑肌瘤發(fā)病率僅為0.002%~0.3%,其中大部分為良性的(黏液瘤占一半),惡性腫瘤極少見,約占25%,心臟平滑肌肉瘤的發(fā)病率少于1%。運用ECMO技術進行術后護理,需要應注意以下6點。
(1)血壓、心率、體溫的控制。ECMO運轉時,要求患者血壓低于正常水平,左側橈動脈血壓小兒維持在50~ 60 mmHg(6.6~ 7.9 kPa),成人維持在50~80 mmHg(6.6~8.4 kPa),CVP在5~12 cm H2O。使用ECMO期間應減少使用強心藥物,觀察是否有心率失常、房顫,心率維持在100次/min左右,血鉀保持在4.0~5.0 mmol/L之間,保持患者肛溫在34~37℃。
(2)基礎護理。ECMO治療期間患者處于仰臥位,置管側肢體制動,不宜進行較大幅度的翻身。使用約束帶約束患者雙下肢,防止患者下肢躁動引起管路脫出、打折、彎曲等,并遵醫(yī)囑給予患者持續(xù)鎮(zhèn)靜。
(3)機械通氣監(jiān)測。呼吸機參數(shù)設置時應選用低頻、低容模式,從而保障正常肺通氣以防肺不張。組織灌注的情況主要根據(jù)血乳酸值來估計,維持動脈氧分壓在90 mmHg以上,每0.5~1 h監(jiān)測1次。
(4)神經(jīng)系統(tǒng)監(jiān)測。應用ECMO期間,患者處在鎮(zhèn)靜狀態(tài),可運用Glasgow昏迷評分量表對患者進行意識評估。
(5)應用ECMO的護理。定期檢查避免管路出現(xiàn)松動、滑脫、打折。按時穿刺處換藥,并查看鞘管牢固情形?;颊咝褋砗?,要及時與患者溝通,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情緒。
(6)預防并發(fā)癥的護理。出血和血栓是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因而凝血功效的監(jiān)測尤為重要。短期使用ECMO并發(fā)癥較少,長時間應用會出現(xiàn)肝、腎功能衰竭增加死亡風險。每8小時測定1次凝血4項PT、APTT、FDP、Fib,隨時查看各穿刺部位的滲血情形,以判斷凝血狀況。護理工作中應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注意觀察切口,敷料有滲血時按時更換,維持無菌干燥,同時做好保護性隔離。
ECMO是新興的治療心血管疾病輔助措施,只有熟練掌握ECMO護理技術,預防并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才能使ECMO技術起到應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