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選題分析
投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技能,又是鍛煉身體、增強力量的一種手段。投擲是田徑運動的比賽項目。投擲教材包括投擲能力和投擲技術教材。發(fā)展投擲能力是初中投擲教學的主要目標,但必須通過發(fā)展速度力量和掌握合理的技術才能充分發(fā)揮,并取得良好的成績。本節(jié)微課選自《體育與健康》九年級全一冊第2章第三節(jié),是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的第一次課,適合初中學生及喜歡上肢鍛煉的群體。
微課設計思路
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先示范、講解動作要領,然后學生模仿練習,教師再從旁指導,最后進行復習鞏固。然而,教師很難顧及到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的學生遇到一些難度動作時,得不到及時糾正與指導,下個環(huán)節(jié)就跟不上進度,從而使體育技術的學習陷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則推翻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課上聽講、課下完成作業(yè)的固定流程,借助信息技術和多媒體工具,學生在課前利用微課進行自學,課上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互動討論和多樣化練習,實現(xiàn)知識內化,并在課后進行反饋、評價、提高。
本節(jié)微課通過教師本人出鏡,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各種分鏡頭將完整動作分解為不同的分解動作,通過各種圖片和視頻的形式進行展示,最大限度地開發(fā)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節(jié)微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體育教學的支撐作用,優(yōu)化課堂結構,在實踐課中釋放更多時間讓學生練習,提高學生的練習密度,更好地掌握投擲實心球技術。
微課設計過程
1.教學目標
讓學生認識到投擲運動的鍛煉價值,了解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項目,基本掌握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的基本技術。
2.教學重難點
用力順序和出手角度,全身協(xié)調用力。
3.微課腳本設計
片頭導入:通過教師完整的分解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九個分解動作是通過Photoshop的摳圖功能和PPT的漸變動畫來實現(xiàn)的,以此開始這節(jié)微課的學習。
鍛煉價值:鍛煉價值部分明確了實心球的鍛煉價值和意義,以及主要鍛煉的肌肉部位,讓學生正確認識到體育活動的價值,不僅把實心球當成一項考試項目,更是生活中一項長期鍛煉的項目。
準備部分:在體育運動中不管什么項目,為了避免受傷,在運動前都要進行充分的熱身準備。針對學生不了解實心球運動如何熱身的情況,準備部分用攝像機錄制了幾種實心球的專項準備活動,同時對應自主學習任務單中的第二個任務:通過觀看視頻,學會實心球的專項準備活動。
學習部分:學習部分對應自主學習任務單中的第三個任務:通過觀看視頻,學習雙手前拋實心球的技術動作。首先通過動畫演示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的完整分解動作,然后將完整分解動作分成四部分來學習:持球動作的講解通過PPT和視頻相結合,利用畫中畫的效果,既有靜態(tài)演示又有動態(tài)演示;通過理論講解和教師示范,讓學生能夠很快地掌握預擺動作;通過慢動作回放以及動畫演示,讓學生觀察到上課時示范動作展示不到的用力動作的細節(jié);緩沖動作的動畫和近鏡頭的視頻也是上課時所沒有的。這些都體現(xiàn)了微課的優(yōu)勢,既有動畫又有慢動作和近鏡頭,這些技術能夠讓學生更加快速和深入地掌握實心球的技術動作。
練習部分:練習部分包括練習前的注意事項和學生練習的視頻。注意事項主要是提醒學生練習的時候注意安全,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家里先進行自主練習了。練習視頻一般是選擇上一年級學生的風采展示,每次授課之后我都會用手機錄制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展示視頻,供下一屆學生學習。
微課制作過程
第一部分:收集制作視頻的各種器材。這一部分看似簡單,但卻是整個微課制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為了使微課的效果趨于完美,我根據(jù)劇本的需要選取了以下器材:拍攝器材有錄像機、手機、三角支架,視頻制作器材為筆記本電腦,聲音采集設備為音箱、話筒,制作軟件有Camtasia Studio、Photoshop、PPT,體育器材為實心球。
第二部分:制作合成錄屏時需要的PPT課件及圖片素材(教師本人出鏡)。整個微課都是以PPT為基礎來完成的,其制作過程又分為收集資料、中期制作、更改PPT動畫效果、后期合成整理。根據(jù)分鏡頭腳本和文學腳本選取近景和操場拍攝。教師現(xiàn)場聲音飽滿,吐字清楚,動作優(yōu)雅大方,語言運用恰當,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所有鏡頭都是在學校操場上完成,教師本人出鏡,同時還原課堂場景。這些視頻素材是構成本節(jié)微課的關鍵內容。
第三部分:編輯整合錄制好的各種素材。使用專業(yè)的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進行微課制作。對制作好的PPT素材、圖片和拍攝的視頻進行錄屏和編輯。為了符合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我對視頻的畫風、色調、動態(tài)畫面都提前考慮周全。最后,我增加了視頻效果,添加了字幕。微課初成之后,我循環(huán)地播放進行糾錯調整,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微課的教學應用效果及反思
1.教學應用效果
我利用翻轉課堂,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課上側重練習。課前,我將微課發(fā)送到學生的班級QQ群,然后發(fā)布群公告布置“實心球”自主學習任務單:①從班級QQ群下載微課視頻。②通過觀看視頻,學會實心球的專項準備活動。③通過觀看視頻,學習雙手前拋實心球的技術動作。④根據(jù)微課視頻,自己在家練習雙手前拋實心球。課堂上,先進行專項準備活動,然后進行課始檢測,讓每位學生都拋一次實心球,檢測學生在家中自主學習的完成情況,然后根據(jù)不規(guī)范的動作進行解疑答惑。我根據(jù)學生的展示結果進行分組練習,最后按小組進行成果展示。
傳統(tǒng)的教學是在課堂上,教師示范,學生練習。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則是教師通過對技術動作進行了精心設計的微課,先讓學生課前在家中進行自主學習,在互動平臺與教師探討重難點,從而很好地解決了在課堂上聽多練少的情況,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對動作的表面認識到深化理解的轉變。這樣,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不用花過多時間去講解示范,而是把精力放在查漏補缺、答疑解惑、鞏固提高上。學生可以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氛圍中鞏固和提升技術動作。另外,微課中大量的動畫和視頻,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對體育教學的支撐作用,優(yōu)化課堂結構,在實踐課中釋放更多時間讓學生練習,提高學生的練習密度,更好地掌握投擲實心球技術。
2.反思
微課制作最主要、最耗時間的是微課教學設計,這關系到整個微課錄制的流程。在本節(jié)微課錄制的最開始,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結構設計不是很流暢,內容也比較多,給人以拖沓的感覺,導致到錄制的時候還在修改。今后在錄制微課前,我一定要先敲定設計方案再進行錄制,制作出更加精良的微課作品。
點 評
為了響應國家有關教育信息化戰(zhàn)略,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大家關注的熱點大都在數(shù)、理、化、語文、英語等課程上。如何把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到體育類型的課程中?如何設計與制作一節(jié)體育題材的微課?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白塔鎮(zhèn)中心學校的張汝博老師為我們做出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是初中體育課中的一節(jié)示范性微課。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深入研究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以及對教學過程的分解。本節(jié)微課為了更好地詮釋關于學習實心球的要點,教學設計做了如下安排:其一,認識投擲運動的鍛煉價值;其二,了解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這個項目;其三,基本掌握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的基本動作要領;其四,學生自主練習。
微課要在短短的5分鐘左右時間里,把這幾個問題都要講清楚,還要把教學過程一一呈現(xiàn)出來,這真的需要精心做好教學設計。張老師在這節(jié)微課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做到了思維邏輯清晰,并且選擇了真人出鏡,拍攝后期做了分體動作,讓每一個步驟都清晰明了,為體育類型的微課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這種呈現(xiàn)方式可以快速有效地讓學生學習和了解每一個關于此項運動的動作,加深學生的記憶。教師的教學部分,張老師的示范動作規(guī)范,微課把教師的連續(xù)動作分解為九張定格圖片,依次播放,讓學生把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的動作要領看得清清楚楚。動作分解都很好,照片處理得也不錯。學生的練習部分,有幾位學生真實地參與拍攝,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在學習體育中一些專業(yè)知識時候的心理負擔。
教學設計不足之處和建議如下:拋投物體的距離和兩個因素有關(初始速度和初始角度),教師在這方面講解得不夠。即使拋球的初始速度非常快,如果拋球的初始角度不合適,也投不遠,可以結合物理課中的拋物運動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把實心球拋得更遠。學生練習時,是否可以故意安排某位學生的不規(guī)范動作,然后定格,由教師分析動作要領并糾正不規(guī)范的動作,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好。關于拍攝部分,建議多機位、多角度拍攝,讓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看教師投擲實心球的示范動作。
視頻的不足之處和建議如下:體育類型的微課一般都是在戶外拍攝,最大的問題是聲音。戶外的噪聲很難避免,因此建議后期重新配音。背景音建議選擇多種背景音切換,體育課程有時候難免會枯燥,可以增加一些特色音效,以此烘托這節(jié)微課的承接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