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燦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更科學的教育理念在摸索中試用于課堂教學中。初中階段的教育對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并且在初中生心智發(fā)育不完全的情況A下,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尚不健全。步入初中教學的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是完全陌生的,處于新環(huán)境的學生,多少會存在著求動、求知、求趣、求異、求新等心理特點,而好奇心可以說是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關鍵要素,在新的環(huán)境中,新穎的教育方法會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足夠的好奇心。以初中物理教學為例,分析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對于初中生學習的重要性,提出針對物理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學習興趣;有效途徑
接受了小學的基礎教學后,學生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并未完全建立,在接觸新知識的過程中更多的是通過已經掌握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而初中生的自身經驗和知識儲備量并不是那么的深厚,任課教師通過單純的知識講解并不能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物理作為學生接觸的全新知識且需要學習的一種自然學科,相對于首次接觸的初中生來說抽象而復雜,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經過任課教師枯燥的講解會使學生的認知受困于抽象思維難以自拔,認知障礙的產生逐漸會讓學生產生物理難懂且乏味,從而喪失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而放棄學習物理。在課改為背景下提出的相關教育理念中,著重提出了教師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根據(jù)初中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等綜合性因素,分析興趣的培養(yǎng)對于初中生學習的重要性,并提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中需要轉變的不僅僅是教學手法,更需要轉變的是教師的教學觀念。初中生心理發(fā)育尚不成熟,學生與教師第一次接觸產生的第一印象,對于初中生來說可能決定著對于該老師所授學科的態(tài)度。對于步入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物理知識的學習是一種新的知識體系建立的過程,教師應該有意識地營造良好的第一印象。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任課教師通過設計新穎的課堂內容、活躍的課堂氛圍及互動性更強的實驗內容作為第一堂課程的開始,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其對所授學科產生興趣。重視第一印象的營造,使學生從第一堂課對物理這個學科產生興趣,從心底里對教師產生認同感,通過良好的第一印象,激發(fā)學生對于物理的興趣。
二、改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教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理發(fā)育程度不成熟,且容易產生叛逆性的行為。而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教師對于學生來說更多的像是家長對于孩子之間的關系,從家庭環(huán)境過渡到學校生活,“壓抑”的環(huán)境并沒有改善,在校園中我們多數(shù)看到的都是學生會盡量避免與教師頻繁的接觸,由此可以推斷老師對于學生是不易親近的,有甚者可能是懼怕老師的。在任課教師教學的過程中,一味的家長式管教,學生和教師將處于對立面,教師想更好地管理學生,而學生想獲得“自由”,造成了不可調節(jié)的矛盾。教師想在物理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要改善師生之間對立的關系。教師需要在相處的過程中,以平等的心態(tài)面對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走進學生單純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學生從內心里接受任課教師的情況下,任課教師能夠能好地執(zhí)行教學手法,通過更科學的教育理念指導學生學習。學生在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中將更加有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三、增加物理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好奇心頗重,對于他們來說能讓其產生新鮮感的事物能夠更直接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任課教師把握住初中生的此種心理特點,制訂相應的教學內容,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任課教師可以通過在每次開始課堂教學之前,通過引入相關的物理小故事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趣味性的故事講解首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調節(jié)課堂的氛圍,并且無意識中建立起學生對于物理課堂的期待性和任課教師的認同感。通過每次課堂開始的故事的講解埋下伏筆,促使學生對于物理課堂的興趣,期待每次教師準備的小故事,從而帶動學生對于學習物理的興趣愛好。
四、多樣的板書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更加簡潔直觀、新穎獨特的板書,對于學生的課堂感受將會有直觀上的改善。物理知識抽象且復雜,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初中生很難做到時時刻刻注意力集中,通過新穎的板書設計能夠更好地保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任課教師所講的內容上。新穎的教學板書能夠創(chuàng)造出學生享受的課堂情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享受的氛圍中接受難懂的物理知識。學生看慣了雜亂的教學板書,接觸到更加優(yōu)美的板書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知識引入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產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僅需要有較強的專業(yè)知識,還應該具備豐富的生活常識,在課堂上穿針引線般植入日常生活中,學生能夠接觸到的生活常識,增加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上抽象的知識,并且產生新鮮、好奇等情緒,加深對物理的興趣。例如:講解受力分析課程時,讓學生用手指抵住桌面或者墻面,切身感受力作用于自身的感覺,讓學生通過好奇心去自主思考桌面受到了什么樣的力,手指又受到了什么力而保持靜止不動的平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教師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任課教師營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在此基礎上改善師生關系,轉變傳統(tǒng)教育中的“對立”關系,為學生營造平等學習環(huán)境和輕松的學習氛圍。其次,增加物理課堂的趣味性,通過互動性更強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對于學習物理的主動追求。并且改變古板的板書設計,增加板書的觀賞性,加強學生對于物理教學的新鮮感。更重要的將物理知識引入生活,實現(xiàn)書本理論知識和生活的統(tǒng)一,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加強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至關重要,更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需要教師去探索。
參考文獻:
[1]王軍虎.淺談情境創(chuàng)設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學科教學探索,2004(11).
[2]顧建元.重視物理情境創(chuàng)設促進物理意義建構[J].物理教師,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