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文亭
摘 要:新課程理念倡導以學生為本,遵循個體差異,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個體差異即是影響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前提,也是制約課堂教學有效實施的基礎?;诖耍瑢πW中高年級英語教學中如何實施差異化教學進行了分析。
關(guān)鍵詞:差異化教學;小學英語;中高年級;課堂教學
小學生由于自身心理、生理或者遺傳等因素,在學習和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差異性。為了避免教學差異化,提升課堂整體教學質(zhì)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學生基礎能力、情感態(tài)度、思維能力、學習潛能等方面的差異,并立足個體差異構(gòu)建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體系。本文就從以下幾方面深入探究差異化教學在小學中高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遵循學生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隱形分層
對于小學中高年級英語教學而言,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智力水平在低年級教學中已經(jīng)比較了解。這時如果針對性地對不同層次學生采取個性化教學,相比單一教學模式而言,勢必會提升課堂整體教學質(zhì)量。那么,如何科學合理地將學生進行分層呢?首先,應根據(jù)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智力水平和思維潛能,將班級里的學生合理分成A、B、C三組,但在課堂上教師盡量避免直接用A、B、C的組名來區(qū)分學生,考慮有可能會造成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壓力,所以用小學生比較熟悉的動漫人物巧妙區(qū)分。比如,“red,purple,pink”等有趣的名字,或者讓學生給自己小組選擇喜歡的卡通人物名字“朵拉、迪亞哥、樂迪”等。這樣可以避免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同時,帶有卡通趣味的小組名稱,比明顯意義上的小組劃分更易激發(fā)學習動力。
二、立足學生差異需求,設置差異性教學目標
針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差異性表現(xiàn),教師應立足學生的差異性學習需求,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和教學要求,設置差異性的教學目標。構(gòu)建符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的分層教學目標。
比如,在4 B Unit 1教學中,主要教學目標為掌握四會單詞、三會單詞和詞組,能聽懂并會說句型“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I like...”能夠圍繞話題“subjects”和“l(fā)ikes”展開對話,并學習簡單的口語交際。對于整體教學目標而言,顯然單詞記憶相比比較簡單,而運用詞組,學會簡單口語交際是比較難掌握的。鑒于根據(jù)學生特點劃分的幾個小組,教師應將這些教學目標對幾個小組進行合理劃分。使每個教學目標都符合該小組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需求。對于A組記憶力、理解力強的學生而言,教師選擇讓他們能夠用新詞創(chuàng)設語境來練單詞造句子,并且能夠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口語交際。而對于處于發(fā)展階段的B組學生而言,夯實基礎知識仍是關(guān)鍵,教師應設定能聽、會說這些新詞語,并且熟練記憶新學單詞為準,適當拓展口語交際能力,小組學生熟練讀課文。對于各方面都比較落后的C組而言,要求他們能夠熟練掌握記憶單詞,并且理解該詞的意義,培養(yǎng)這組學生讀和說的積極性,并在此基礎上加強鍛煉。
三、結(jié)合課堂反饋實況,設定差異性拓展作業(yè)
遵循學生的個體差異并不單單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上,在課后鞏固環(huán)節(jié)也應注重差異性。教師可以針對這一方面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yè),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現(xiàn)有基礎能力和學習需求,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合理設置差異性作業(yè)。
比如,Our school subjects這一課的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后,在課后合理設置作業(yè)。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表現(xiàn)設置相應的作業(yè)內(nèi)容。一級作業(yè)“copy the new words four times.”二級作業(yè)“翻譯以下句子:歡迎回到學校。你們的課程表在哪里?你喜歡什么課?我喜歡英語,它很有趣?!比壸鳂I(yè)“we have English,Chinese,Maths,Art,PE and Music.對畫線部分提問?!睂⑷愖鳂I(yè)一并發(fā)放到學生手中,但具體完成情況由學生學習能力而定。對于A類理解能力和英語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要求必須完成所有作業(yè)。對于B類學生而言,由于處在潛力期,對于一級、二級作業(yè)必須正確完成,對于三級拓展作業(yè)可以適當嘗試完成。對于基礎能力較差的C類學生而言,以一級作業(yè)必須完成,二級、三級作業(yè)可以自主組成小組合作完成,也可以請教其他學生和教師獨立嘗試完成。
四、尊重個體學習潛能,實施差異性課堂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而言是最大的肯定。教師科學合理地進行評價,才是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最好手段。在小學中高年級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以發(fā)展的眼光去評價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發(fā)展空間和時間。比如,在閱讀教學中,對于基礎能力較差的學生,應以引導為主,激勵為輔,注重學生的發(fā)音是否標準,朗讀時是否流利。而對于基礎能力較強,但英語綜合能力一般的B組學生而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學生是否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多讀多練,增強文本理解能力。對于基礎能力強、閱讀能力強的A組學生而言,教師不僅僅對其讀的能力進行評價,還要對這類學生的閱讀思維進行考量,能夠通過文本內(nèi)容創(chuàng)設語境,能夠復述課文內(nèi)容等。通過差異性評價,每一階段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教師的激勵和引導,教學效率自然也能夠得到提升。
總之,在小學中高年級英語課堂教學中實施差異化教學方法,可以提升教學的整體效率,幫助學生自我定位。差異化教學方法遵循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注重根據(jù)學生個體差異構(gòu)建合理課堂教學模式的理念。通過差異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明確學習目標,樹立正確的學習導向。
參考文獻:
[1]孫麗.差異性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7(31):70.
[2]王緒寶.網(wǎng)絡技術(shù)助力初中英語差異化教學[J].新校園(中旬),2017(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