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夢陶
今年暑假,我再一次閱讀了吳忠豪教授的《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深刻感悟到當下的語文教學中過多的內(nèi)容分析的確是語文教學低效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那么,怎樣才能真正落實葉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材無非就是例子”,怎樣用好這些例子來教語文,這本書通過12個研究課例,瞄準當下語文教師關心的一個個課堂熱點問題,全程展示每個課例的打磨過程。閱讀這些課例,我就如同那些國培班的學員一樣,經(jīng)歷頭腦風暴,使自己的語文教學思想接受了一次洗禮。
一、要用課文來教語文
許多一線語文教師可能都有過這樣的做法:在拿到一篇新課文的時候,經(jīng)常會想這一課我怎么來教,但卻沒有思考過這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么,或者說沒有深入思考究竟要教給學生哪些關于語文學習的內(nèi)容、方法和能力。于是重視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卻忽視了語言文字的運用,課堂自然少了語文的味道,時間久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如何提高?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課主要不是學習課文的內(nèi)容,而是學習課文的表達形式?!本驼Z文學習來講,學習課文理解固然不可少,但是缺少運用的語文課堂的確是單薄低效的。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每篇課文教學不僅承擔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任務,同時也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任務。所以,理解與運用并重,理所當然成為閱讀教學的價值取向。我們要切忌脫離文本的語境或過早脫離文本語境的語言學習,要做到在讀中理解、讀中運用,因而反復朗讀、潛心讀書等典型的閱讀行為不可少,兩者要與讀書有機結(jié)合,這樣才可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運用,以運用加深理解。
二、圍繞課程內(nèi)容,選擇教學目標
回顧之前自己的課堂教學,反思之后感覺一堂課想教給學生的很多,導致“貪多嚼不爛”,耗時低效。葉圣陶先生曾這樣定義語文:口頭為語,書面為文,語文課就是讓學生在言語智能上獲得發(fā)展。所以,我們應從“關注本體”上落實語文教學的高效。
閱讀這本書中“教學目標的選擇與實施”這一節(jié)內(nèi)容,我很受啟發(fā)。我們教學中一定要依托教材,結(jié)合學段目標、學生年齡認知特點,挖掘語文元素的口語、習作訓練點,達成教學目標。當然學生手中的文本豐富多樣,文本的豐富必然會有多元的解讀,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它的豐富性并不意味著語用訓練點的豐富性,設置太多的訓練點會顧此失彼,無法落實到一個核心的訓練點。在實踐中,我們經(jīng)??吹揭恍├蠋熯€沒有真正做到精選語用訓練點,一堂課有限的時間內(nèi)“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停地切換,只是教過并沒有教會,效果不好。由此,我更贊同吳忠豪教授的觀點: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由此可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三、圍繞讀寫結(jié)合點,設計教學過程
目前的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的確注意到課堂上加強寫的訓練,增加學生言語實踐動筆寫作的機會,但是往往見詞抓詞,見句抓句,這里安排一個說話練習,那里設計一段仿寫。這樣的語文課雖然很熱鬧,但往往教學目標分散,讀寫結(jié)合點抓不準,教學效率不高。閱讀本書“圍繞讀寫結(jié)合點,設計教學過程”這節(jié)內(nèi)容后,我深感尋找最佳讀寫結(jié)合點并圍繞閱讀課讀寫結(jié)合實施教學的重要性。因為“讀寫結(jié)合”是搭建學生從閱讀到習作的橋梁,從閱讀中學到課文的表達方法,欣賞課文表達的特點,可以為學生的習作提供范本。那么如何確定最佳讀寫結(jié)合點呢?這本書又給了我啟發(fā)?!墩Z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里有這樣一段話:“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那么,語文教學就理應承擔起責任,幫助學生在閱讀中認識“常見的表達方式”,然后再引導學生“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由此來看,什么是最佳讀寫結(jié)合點,那就是學生應該認識常見的表達方式并學習運用。經(jīng)典名著《窮人》的教學,選取人物心理描寫,或人物對話描寫,或環(huán)境描寫,都是最佳的結(jié)合點。究竟選擇哪一項表達方式作為結(jié)合點,由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由教師的作文訓練進度來決定,完全可以“因班而異”,因地制宜。
合上這本書,我依然在體悟咀嚼著專家的教育思想,更感自己學識的粗陋淺薄,還會生出幾許虛度時光的悔意。從教二十六年,自己與專家在讀書學習方面確實差距太遠,之前總是以各種借口忽視了閱讀,以至于自己在專業(yè)成長過程中走了很多彎路。不過好在我已然覺醒,讓我們就從閱讀開始,讀兒童經(jīng)典、讀文學社科經(jīng)典、讀經(jīng)典教育書籍,以書為友,不斷提升自己,我相信教育生活定會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單位 陜西省銅川市青年路小學